7月7日,全国政协京昆室“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课题开题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京昆室主任卢展工出席并讲话。此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京昆室副主任刘家强介绍课题有关情况,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同志介绍戏曲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与会人员围绕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座谈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中,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激励等成为业界关注的重中之重。
戏曲简介(戏曲简介30字)
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万丽君对近年来教育部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她表示,为提高戏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加大重点支持力度,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发布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积极推动戏曲等文化艺术类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推进戏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同时,多措并举推动戏曲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化和旅游部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很多重要工作,在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介绍,一是实施“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不断提高青年演员艺术水平。二是举办戏曲各领域人才高级研修班,以带动戏曲创作、表演、评论一体化协调发展。三是着力培养戏曲领军人才,通过排演经典剧目整体提升其专业素质。四是持续举办节庆展演活动,为戏曲人才提供展示舞台。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着力解决演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和艺术人才梯队培养等问题,为戏曲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
作为院团负责人,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介绍了国家京剧院目前戏曲创作人员梯队情况,他说,为了积极探索新时代京剧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剧院开展了“百日集训”,制定实施了“小荷计划”和剧院“‘十四五’艺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同时,剧院还推出“这里有戏”等系列演出季,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为京剧人才储蓄后备力量。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张尧说,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学院深化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建设。学院以教学、实践、创作、科研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戏曲人才,聘请各剧种著名艺术家、知名教授及返聘、外聘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在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连续开办了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为戏曲事业发展输送了跨世纪领军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与戏曲本身有关的演员、编剧、作曲、导演、灯光、舞美、剧务、舞台监督等专业门类,还涉及政策规划、教育体制、培养机制、管理保障等方方面面。
京昆室开展“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总结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与成效,查找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戏曲繁荣发展。
座谈会上,有着丰富戏曲编剧、教育等经验的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认为,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人才、会选“角儿”的伯乐,看“角儿”有没有成为领军人才的素质。二是要有为演员量身定制剧本的编剧,就是要培养专才,而且是顶尖专才。三是戏曲演员也好,戏曲其他行当的人才也罢,要有一颗非功利的心。
吴江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同。全国政协委员、京昆室成员,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补充说,戏曲人才培养还是一个师承问题,关键是师资。她回忆了她在上研究生班的时候,一位老先生讲,“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机会,你们是见过‘真佛’的最后一波学生了。”所以,她认为,师承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也表示,除了要有伯乐识才、老师传授外,还要有实践的机会。李维康11岁进戏校,12岁开始演戏。她说,那时候很多人在学生时期就有了大批观众,戏校毕业进入院团,马上就能上台演出,“只有大量的舞台实践,才有可能打磨出一个‘角儿’来”。
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认为,成为一个行业的栋梁之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础条件,二是实践经验。因此要遵守人才培养规律和成才规律,通过基础教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从而成就人才。对于此课题,他表示,戏曲人才培养要与时代相适应,戏曲人才的关键在于表演艺术人才,其他都是围绕此而展开,比如编剧、作品,以及与其相关的行当配置等。还要有团队,戏曲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一支队伍。同时,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才能打磨出艺术精品,锻造出优秀人才。
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派艺术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悟,他表示,当前戏曲人才培养要重视打基础,夯实戏曲基本功,才能不断地进步提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建议,各地戏曲人才培养需要立法。目前全国有10个左右的地方剧种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立法程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了立法,才能使人才培养机制得以完善。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的推进,要把握好5个关键词:一是“新时代”,就是如何与时代相适应的问题;二是“戏曲”,把握戏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人才”,戏曲最突出的是表演艺术人才,要研究戏曲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四是“队伍”,是一批“角儿”、一批艺术家的问题,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的问题;五是“建设”,就是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氛围去支持、促进戏曲的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座谈会持续了近4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也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座谈会,为未来推进戏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原文刊登于2022年7月18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
作者:郭海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