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
文/何佐晨
朱砂、胭脂、赭石、丹青、绛紫、杏黄、月白、苍绿、黛蓝……当这些美色名词袅袅娜娜地袭来,山水画就在眼前渐次打开,令人不胜迷醉。天子的朱批、少女的情窦、赤红的山崖、丹砂与青雘……每一种色彩都美得独一无二,都美得妙不可言,而最能呈现以情定色的那种婉转,我想莫过于中国水墨画了。水墨之美,承载着绵延五千年的华夏血液跃然纸上,作为中华文明最美丽的外衣,表达的是一份飘移历史和时间而来的美好韵律。
水墨中国(水墨中国歌词)
水墨天青,源于宋徽宗的一场美梦,梦中烟雨初霁,江白搭配着天青色。于是徽宗醒后,立马题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于我而言,对于“水墨”我情有独钟,我的少年情思,大都放在了一纸国画上。
隋唐明月下的一场微雨,点染出文人眼里的一场盛春,真正由水墨构成的中国画作也随之萌芽。如果说展子虔的《游春图》第一次绘出了朦胧梦幻的东方之美,中唐画匠们对形状姿态的极致描绘则实为其繁枝茂叶,《五牛图》《步辇图》所代表的人物画派轮廓的出现和花鸟画派的初步形成,在盛唐文化狂欢的同时,为中国画本身备好了日后踏上远途的行囊。
到了宋代,即时便常有人说中国画是大家之艺术,人物、花鸟芸芸匹不上其之磅礴的气势与非凡的气度,以至于在某些现代的教科书上也常有“中国画”即为“山水画”的注脚。但若真淡去前面在绘画史上的位置,恐怕两宋时期堪称辉煌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时期也不复存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文人画卷,只有接受了中国画中画派间大小相宜、远近重合的不同审美观念,才能与其诗文句法中三五成行、骈散结合的为文形式有机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出符合心地意境的画卷,笔下才能生出色彩绚烂的花朵,令中国画真正意义上名垂青史。中华文化的发展大江奔腾,至此中国画以“美”的名义拥有了自己的九曲长河。
中国古人对色彩的认识是来源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体会,又用自己对这些色彩的理解赋色造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的美色不但有着这样一份深沉,更有着西方世界触之不及的东方色彩。“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这是苏轼眼中宋朝扇面上荷花的曙红;谈及藤黄,便能想起“袂剪黄罗亦可人,君诗剩觅小园春”;“公子风流嫌绣锦,新裁白纻作春衣”,一尺粉白,便道尽了士人的高洁……就算是一方墨色也有着鲜明的变化——“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这是雪白;“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这是松烟的墨色。
一种颜色一个故事,一种颜色一首诗,这可能是中国画才有的特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颜色里有了一个个为画者的世界,一幅画卷便能唱出时代的绝唱。
孟德斯鸠说:“美应该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不只是外貌,也应该是心灵。”一纸中国画道不尽中国的美色,但其中有故事,有沉淀,有独有的中国色彩,有澄明清静的文人心事。于我来说,这就是中国的美色。
评点:何文魁
何佐晨同学围绕中国画这一题材展开,论述中国美色在笔者心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其历史发展中对中华美学的贡献,进一步阐述以此为文的缘由,对其丰富色彩的描写,突出水墨之美在中国画中具象化的表达,为下文进一步表达中国画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铺垫,文末以委婉的笔调再次论述中国美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
#高考#高中作文#作文#议论文#押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