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运河十二景”评选结果揭晓,它们分别是:瘦西湖、运河三湾、七河八岛、明清古城、茱萸湾、双宁古韵、盂城驿、北湖湿地、平山堂、邵伯古镇、瓜洲古渡和高旻禅寺。看不完的风景,道不完的历史故事、人文风情,继续跟着新闻女生一起去看扬州“运河十二景”。
扬州八大怪(扬州八大怪是哪八怪)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廊道,大运河沿线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最活跃的地区,运河边不少寺庙也与那些运河文化名人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幅古朴生动、意趣俱佳的独特景观。
扬州有“双宁”——天宁寺和重宁寺,天宁寺居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重宁寺也位列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双宁”同在一条中轴线,南北相连长达500米。殿宇巍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第五次南巡,命巡盐御史曹寅刊刻《全唐诗》。曹寅接到任务,立马组织人手在扬州城里寻找刊刻场所,权衡再三,看中了天宁寺,因为当时天宁寺内已有两淮巡盐御史的房产,既不用额外建造房屋,也便于接待文史专家和召集大规模的工匠师傅作业。历时近一年,《全唐诗》的校刊工作就全部完成,康熙阅后大赞“刻的书甚好”!
除了《全唐诗》,珍藏着《四库全书》的“文汇阁”历史上也坐落在天宁寺内。《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当年,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汇阁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毁于战火,160年之后专家和学者复制了四库全书之文津阁版本,入藏在扬州天宁寺万佛楼里面。
虽然与皇家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天宁寺从来不是高不可攀的皇家寺院。在清代,它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一批穷愁潦倒而志向高远的书画奇人,著名的“扬州八怪”大多都先后在天宁寺寄宿过。
扬州八怪以书画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著称,其中以郑板桥的名声最大。或许是客居天宁寺受禅法思想浸润的缘故,郑板桥对禅宗僧人石涛、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四画僧”的画法十分推崇。他擅长水墨写意,主张“各有灵苗各自挥”。
重宁寺与南侧的天宁寺相互呼应,构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重宁寺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建,光绪间再建。东侧园林已毁。历史上的重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关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规格来制作的。
距离“双宁”不远处,2.4千米的北护城河蜿蜒绵长,串起了史公祠、天宁寺、个园、冶春等诸多名胜,他们代表的是扬州的风骨、扬州的文化、扬州的生活。途经北护城河就像走过了大半个扬州,更像是走进了扬州的历史……围绕双宁,“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次第铺开,正蓄势待发,助推“古运河重生”和“古城新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