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战国七雄里非常不起眼的一个诸侯。战国七雄中,可以说除了韩国,其他的诸侯国都有过巅峰时期,人家都曾称霸一时。唯独韩国例外,韩国从出现到灭亡,都没有过巅峰时期。不仅如此,这个国家在战国时期基本上一直都是配角,而且还是比较憋屈的配角。国家是配角,国君肯定也是配角。韩国的13个国君里面,可以说除了前面几个,后面的是一个比一个憋屈。
韩国是三晋之一,出场的时间也比较晚。因为韩国和、魏国、赵国一样,他们的祖先之前都是晋国的公卿。后来他们逐渐掌握晋国的大权,在晋阳之战后,开始了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韩国和赵国、魏国一起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韩国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秦国历代君王列表(秦国历代君王顺序)
韩国的第一位当家人是韩万。韩万在公元前679年,帮助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曲沃武公继位后,将韩万封在韩原。韩原就成了韩氏的根据地。之后韩万的后代一直在晋国身居要职,权力非常大。
韩万去世后,传位给韩赇伯;韩赇伯去世后,传位给韩定伯;韩定伯去世后,传位给韩子舆;韩子舆去世后,传位给韩献子;韩献子去世后,传位给韩宣子;韩宣子去世后,传位给韩贞子;韩贞子去世后,传位给韩简子;韩简子去世后,传位给韩庄子。从韩万到韩庄子,韩氏传了整整九代。这九代韩氏的当家人,都是晋国的大臣。虽然他们的权利越来越大,但还是晋国的臣子。不过到了第十代的时候,状况发生了变化。
韩庄子去世后,传位给韩康子,韩康子就是韩国第一代国君。韩康子掌管韩氏的时候,状况发生了变化。晋阳之战的时候,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并瓜分了他的领地。此时的晋国,国君只有两座城池了,其他地盘被这三家分完了。这三家虽然不是诸侯,但从实力上讲,已经达到了诸侯的标准,只是差个名号而已。也正因如此,韩康子才算是韩国的第一代国君。因为韩国在这个时候也算是立国了。史书上对韩康子的记载并不多,只提到他在晋阳之战中的表现。但他的谥号为“康”,足以说明这个人还是比较厉害的。否则,不会有这么好的谥号。
韩康子虽然为韩国后来的立国奠定了基础,不过也为韩国后来的憋屈埋下了伏笔。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伯瑶的领地之后,开始交换领地。因为这三家的封地并不集中,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不方便管理。所以这三家开始重新分家,重新划分地盘。重新划分后的韩家,地盘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这些领土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看起来非常好,但有个致命的缺点,由于地处诸侯中心,所以成了四战之地。不管是哪个诸侯,都想占领韩国的地盘。而韩国四周又都是大国,扩张起来非常困难。正因如此,这个国家后来才非常憋屈。
韩国的第二代国君韩武子。韩武子在位16年,但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只有一件事,就是进攻郑国。韩武子在位时杀死了郑幽公。韩国进攻郑国可以说是传统,韩国历代国君都想尽一切办法灭亡郑国,这件事几乎成了韩国的国策。
韩国的第三代国君韩景侯。看这个国君的谥号就知道有韩国绝对出了大事,以为他的谥号直接是侯了,说明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韩景侯在位9年,韩国被周王室承认为诸侯的时候正是韩景侯在位。韩景侯在位期间虽然成为了诸侯,但还是没有灭了二流实力的郑国。而且韩国的国都还一度被郑国包围过,韩国差点亡国。此时的韩国主要追随魏国,因为魏国是当时的霸主。可见韩国的确实不太行。
韩国的第四代国君韩烈侯,韩烈侯还有一个谥号叫韩武侯。拥有“武”这个谥号的人都不简单,在军事上一般都有很大的贡献。韩列侯在位期间,韩国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韩烈侯在位期间,开始在韩国进行改革。政治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韩国法令不已的状况,中央集权得到了发展。韩烈侯用的是法家“术”派的思想进行变法,韩国后来的国君用的基本上都是法家术派。这个改革在短期内成就还是比较显著,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上,韩国的铁器迅速发展,很多铁器被广泛应用在农业上,而且农业的耕作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经济上,韩国的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经济繁荣的城市。总的来说,韩列侯时期的韩国,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不过韩国的这些发展,并没有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壮大多少。
韩国的第五代国君韩文侯。韩文侯在位期间,继续韩烈侯的改革。韩国的政治、经济方面继续发展。当然,韩文侯在位期间,韩国和之前一样不断对外用兵。韩文侯和之前的韩国国君一样,继续进攻郑国,郑国国力第一步衰弱。之后韩国还进攻宋国,俘虏了宋国国君。进攻了齐国,一度打到现在的济南。可以说韩文侯时期的韩国,实力也算是强大一些了。
韩国的第六代国君韩哀侯。韩哀侯在位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韩哀侯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把晋国仅剩的地盘瓜分完毕了;除了这件事,韩哀侯还灭亡了郑国。韩国打了郑国近百年的时间,最终在韩哀侯在位期间彻底灭亡郑国。不仅如此,韩哀侯还把韩国的国都迁到了新郑。灭了郑国的韩国,彻底成为战国七雄了。毕竟郑国也是个二流国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灭亡郑国的。不过此时的韩国还是无法和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等大国相比,实力还是有一定悬殊。韩国的外交还是不得不追随其他国家。
韩国的第七代国君韩懿侯。韩懿侯是杀了韩哀侯之后成为国君的。韩懿侯在位的时候魏国大乱,国家一分为二。韩懿侯想趁机出兵进攻魏国,结果失败。可见,韩懿侯的能力也不怎么样。他对韩国也没多大贡献。
韩国的第八代国君韩昭侯。对于韩国的国君,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韩昭侯了。韩昭侯在位期间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使得韩国的国力大增。史书上记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这段话是能反映韩国国力增长,但也在侧面说明了韩国实力,国力强大的结果就是“诸侯不来侵伐”,这说明之前的韩国经常被人入侵。不过韩昭侯虽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但韩昭侯个人的品行并不怎么样,比较奢侈,而且猜忌心比较重,虽然不是昏君,但绝对是个小人。
韩国的第九代国君韩宣惠王。看韩宣惠王的谥号就知道,韩国在这个时候称王了。韩国之所以称王,是因为魏国霸业衰落,魏国需要拉拢韩国对抗秦国,魏国才承认韩国为王。对于韩宣惠王,史书上除了记载他称王,还有记载他联合秦国一起进攻楚国。而韩宣惠王之所以联合秦国,是因为自己打不过秦国,不得不和秦国联合。从这里可以看出,韩国的处境真的很无奈,不联合秦国的话就会得罪秦国。联合秦国的话,到时候又得罪其他国家。一旦和秦国翻脸,到时候被韩国进攻的楚国肯定会来报仇。而且此时秦国变法已成,国力大增,一直想要东出。韩国国力衰弱,肯定是秦国最先进攻的对象。
韩国的第十代国君韩襄王。韩襄王通知时期,简单的来说就是秦国不断进攻韩国,占领韩国不少城池。除了秦国,当年被韩国进攻的楚国看到秦国和韩国翻脸了,现在也进攻韩国。韩国在这两国的进攻下,丧失为了众多土地。当然,韩襄王也想过改变现状,继续申不害时期的变法,不过成效并不大。
韩国的第十一代国君韩厘王。韩厘王在位期间,韩国曾带着周朝、魏国的军队一起进攻秦国,结果在伊阙之战中被打的大败。秦国之后又不断进攻韩国,韩国又被秦国占领了众多土地。韩国由于打不过秦国,还和秦国一起进攻过齐国。这一点和当年进攻楚国一样,韩国又得罪了一个大国。韩厘王后期,秦国进攻魏国的时候,韩国救援魏国,结果韩国又是损兵折将。
韩国的第十二代国君韩桓惠王,也叫韩惠王。韩惠王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导火索就是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韩国把上党郡太守把上党给了赵国。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赵国几十万军队被坑杀,当然,韩国的上党最终也归了赵国。上党可是韩国的战略要地,韩国丢失这里之后只能任人宰割。韩惠王时期,韩国诞生了法家集大成者——韩非。韩非想要在韩国进行变法,彻底改变韩国现状。不过韩惠王并没有听韩非的建议,他虽然也在韩国进行了变法,但还是实行申不害时期的变法。从韩烈侯到韩惠王时期,韩国一直坚持法家“术”派。虽然变法有成效。但没多久就荒废了,所以韩国一直出现法令不已的状况。这也是导致韩国不断衰弱的原因之一。
韩国的第十三代国君韩废王,韩国的末代国君。看这个谥号就知道他被废了,这个也不是谥号,只是一种称呼。到韩废王时期,秦王嬴政已经准备灭六国,一统天下了。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韩国虽然想投靠赵国,但又害怕秦国报复自己,所以一直踌躇不定。也正因如此,秦国才能轻易灭亡韩国。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韩废王被软禁于陈县。后来韩国贵族叛乱的时候,嬴政处死了韩废王。至此,韩国国君的传承彻底结束。
这就是韩国从出现到灭亡时国君的状况。韩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实力也不强。不过韩国的地理位置不好,所以才导致韩国很难发展起来。在韩昭侯之前,韩国虽然多次被人家进攻,但没有吃什么大亏,损失也不大。不过韩昭侯之后,由于秦国的崛起,给韩国带来重大伤害。韩国的后来的每一代国君在位期间,都不断对外割地,这就导致韩国的实力越来越小。韩国后来的国君虽然也想变法图强,但面对强大的秦国、楚国,成效并不大。可以说后面的国君处境一个比一个憋屈。这些国君虽然不是昏君,但也没法改变韩国的困境。
参考资料:
《史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