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曾属邹城现属曲阜,
邹城火车站立有“双圣碑”
尼山是中国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样地之一。其实国人应该明白,不忘这段历史,尼山一曾经是邹城市的辖区。
孔子哪里人(孔子哪里人出生地)
邹城火车站立有“双圣碑”,即“孔子诞生圣地”碑、“孟子诞生圣地”碑。两碑均高3.3米,宽1.1米。两块碑始立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筹办人张丕矩,邹县教育会会长(清末庠生、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清光绪二十九年入庠)。张先生立孔孟诞生碑于火车站下,其本意是,凡过邹之旅客尽知邹县为文明古邦,“以表明邹县为孔孟发祥之地,俾来往过客经此触目兴景仰之思”(再版《邹县地理志》语)。碑文原由中国孔教会会长康有为书写,因字体瘦小,与碑身不相称,又邀请兖州人王景禧(清翰林院编修,山东咨议局副议长,孟子七十四代嫡孙孟繁骥的岳父)书写。邹城市确为孔孟诞生之地,立碑纪念不无道理。《史记·孔子世家》称“祷于尼丘得孔子”。尼山宋家山头北为孔子诞生地,尼山有孔子庙、夫子洞、观川亭,尼山宋家山头村现仍属邹城市田黄镇管辖,村内有保存完整祭祀孔子母亲颜征在的颜母祠,"扳倒井"仍清泉叮咚。
又据《史记》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即今尼山、昌平山之间鲁源附近。昌平乡稍东南有村名长莝(读错,俗写坐)即古陬邑,并且是古邾国始封之地。《水经注》有“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的记载。《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即邹城,是叔梁纥所治之邑。《纪要》谓《寰宇记》之古邾城邸莝城。《续山东考古录》谓邾娄合读即邹莝,亦邹字音转。邹县旧志谓今之鲁原村,即汉之昌平乡。1934年王献唐先生所著《三邾疆邑图考》谓:古陬邑固在邹县昌平附近,即今之昌平乡。其地两面界鲁,《左传》“鲁伐邾,取訾娄”即孔子所生之陬邑。邹陬同音,名县以邹,本从陬起,邹山之义,原出邾娄,邾娄即邹,邹即陬。《论语》作鄹,《左传》作陬,《孟子》作邹,《史记》作陬,皆是同音通用。
《魏书·地形志》称邹县有叔梁纥城。据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戴光编修的《邹县地理志》载:“尼丘山去城东60里,在鲁源社、鲁源村。昔启圣王夫人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者也,其山五峰连峙,中峰之麓有孔子庙”。志书中把尼山列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尼山毓圣”。当时文人顾俊曾题诗颂之“乾坤开辟本无心,邹鲁合邦毓秀深……”《舆地志》亦有记载:“邹县……有尼丘山”。正如邹县旧志所述:“于山则载尼山、昌平,于人则述孔子,于古迹则载颜母井、夫子洞,版图所入,而按而稽,至圣发祥实在于此”。明代人张敏曾赋诗赞颂,“智源水远东还鲁,颜母山高上接天。木落空林明晚照,雁衔寒雨下秋田……。偶因圣诞来瞻仰,红叶黄花处处鲜。”沿智源溪北行,约里许,溪西岸便是坤灵洞。尼山坤灵洞,俗称夫子洞,位于尼山东侧山脚下。《阙里志·尼山》载:“溪流而南,其上为坤灵洞。”洞中原有孔子雕像,为元代邹县县尹司居敬令工匠所刻。关于尼山划归曲阜之事,1968年8月10日,济宁地区革命委员会专门向曲阜和邹县革命委员会下发了济发(68)第92号文,即《关于调整尼山库区有关村庄区划的批复》,文中指出:“经研究同意将现属邹县田黄公社管辖的(颜)母庄、官楼、长座、东龙、西龙、新村、张马、南王、东官、西官、等十个大队十五个村庄44个生产队,1480户,6626人,耕地面积7115亩,划归曲阜县统一领导。"文中还指出:“今后尼山库区这些村庄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生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移民的定居和迁出、社员生活的安排等等,均有曲阜县革命委员会负责。“(邹城市档案舘存)此后,邹城境内再无孔子诞生地。原本属于邹城的孟子诞生地——凫村建国后也已划给曲阜,邹城仅剩下了“孔子诞生圣地”“孟子诞生圣地”双圣碑而已!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已经不能改变,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维护历史,因为我们从历史走来,它是我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它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甘露。”依笔者之见,古代的邾(邹)鲁两国亦有战事,但是源远流长、影响至深的“邹鲁文化”内涵是一致的,孔子、孟子两位圣人思想的一脉相承和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历史虽然过去,孔子诞生地一一尼山,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曾属于邹城这是铁的铭记不争的在册史实,但是邹城人时下联想在多的“假如"……也未必。尼山,它曾经属于邹城,现在属于曲阜(邹城、曲阜皆为济宁市辖县级市——编者注),它也属于全国、全世界的,还是往前看吧!
(来源:孔孟之乡刘贵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