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陈友良尖椒鸡(陈友谅)
——余华
一部《活着》,让我们很多人认识了余华,也因为《活着》奠定了余华在文学界的地位。在《兄弟》引发巨大争议、《第七天》遭遇口碑滑铁卢之后,读者禁不住感叹和惋惜:那个曾经写出《活着》的作家究竟怎么了?余华的下一部作品会写什么?不负众望,时隔八年,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回来了,带着最新的作品《文城》回归了大众的视野,很多人是冲着余华这个名字去看得《文城》,但《文城》到底讲了什么?《文城》到底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余华的《文城》。带你解读《文城》到底讲了什么。
《文城》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文城”和“文城补”《文城》将时代背景放在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一段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故事的主人公林祥福生活在黄河以北这一片土地上,他五岁死了爹,十九岁又死了娘,给他留下了良田四百多亩,六间房的宅院,还有一百多册线装的书籍,逃荒来到他家的田家五兄弟在他小时候便成了他家的帮工,他们称林祥福为少爷,一直忠心耿耿。
在纪小美到来之前,林祥福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年深秋,林祥福都会牵着毛驴,带上一年收成所积余的银元,走进城里的聚和钱庄,换成一根小金条,同时买上一两段彩绸带带回家里,金条藏在家中墙壁隔层的木盒里,彩绸放进里屋的衣橱,这是他母亲生前的习惯,积攒金条是邻家祖上开始的,彩绸是为儿子相亲时用的。这样的生活直到一对青年男女的到来被彻底地打破。
一天,一对自称是兄妹的青年男女来到他的宅院,他们来自南方,男人阿强说是一个叫文城的江南水乡,出门便坐船,长江以南六百里便是。阿强说他们要去京城投靠未曾谋面的姨夫,行经附近时车轮坏了,天色已暗,只能找到林祥福家里借宿一晚。林祥福好心地留下了这对兄妹,但是第二天早上,妹妹小美突然生病无法启程,阿强让小美留在这里自己独自离开了,说是回头再来接小美,林祥福同意了。
时间过去了数月,阿强也没有回来找小美,而林祥福从看到小美的第一眼就被这个娇嫩、生动的南方女子有所心动,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小美带到了林祥福身边,男未婚女未嫁,就这样俩人成了事实上的夫妻。于是,林祥福就这样连对方生辰八字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把小美娶进了家门,也把家里藏有金条的木盒给小美看了,正当俩人过着平静的小日子时,有一天,小美却突然离奇失踪了,并带走了林家的七大一小的金条,林家从祖上开始积攒的金条差不多被小美卷走了一半,他知道了小美为啥一去不复返。濒临破产的林祥福不得不四处拜师学艺,就此成为一位出色的木匠,试图重振家业。
在林祥福绝望之际,怀了身孕的纪小美归来了,林祥福又恼又喜,并多次追问金条的下落,小美都没有说出。林祥福害怕小美又一次离走,并告诉小美如果她再次离开,那他一定抱着孩子去把她找回来,什么时候找到了就什么时候回来,因为小美就是他心里的家。生下了女儿后的小美,在女儿满月后,再一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孩子需要母亲,他需要小美,就这样林祥福抱着女儿踏上了寻妻之旅,去他们口中的那个文城。林祥福一路南下,走过了春夏秋冬,走遍了无数的城镇,一路向人打听一个叫做文城的地方,却次次一无所获。他抱着女儿越走越远,却发现只有曾经一个叫做溪镇的地方与小美和阿强的口音相近,于是他抱着女儿返回溪镇并留着了这里。他坚信文城就是溪镇,阿强和小美对他说谎了,留在溪镇的林祥福,叩响了每一户有孩子哭声的门,抱着满月的女儿吃百家奶,终于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找到了有两个儿子,比他早两年来到溪镇,又会木工的陈友良家,之后他俩成为了好兄弟,因为俩人都会木工,所以在溪镇开了一家木器社,精湛的手艺使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
林祥福在溪镇一待就是20年,家产也赚了不少,但林祥福从未停止寻找小美,他借着工作的机会,走遍了溪镇所有的人家,尤其是那些外出未归的人家的空屋,总觉得有一户是阿强和小美的,这就样,这座林祥福心中的文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却是女儿林百家的唯一故乡。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时局动乱,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百姓颠沛流离,当兵的和土匪一样,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商会会长顾益民为了溪镇的百姓给军阀大洒钱财,却被土匪张一斧给盯上了,然后把他绑票了。为了赎回顾益民,林祥福主动去了土匪老窝。林祥福去之前已经预感到自己此行凶多吉少,便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打算,写好了好几份遗书。正如他的预感,林祥福去了被土匪用尖刀刺死,虽然好友陈友良后来为他报了仇,但林祥福再也等不到他心心念念的小美了。
小美最后去了哪里,溪镇真的就是文城吗?阿强和小美真的是兄妹关系么?一切的答案都在《文城补》中给了答案。原来小美是溪镇万亩荡中的一户纪姓人家,从小被送到了溪镇的沈家做了童养媳,阿强是沈家独子,他俩在阿强16岁时正式成亲,后来因为小美的弟弟丢了卖猪的钱,小美从沈家的店铺里拿了给弟弟,被婆婆以盗窃的名义休了她,然而,阿强舍不下小美便从家里偷了钱与小美一起私奔了,他俩在上海花光了所有的钱,走投无路之下要去京城投奔从未见过面的姨夫,这便有了小美与林祥福的相遇。
两年之后,小美生下女儿后离开了林祥福,她与阿强拿着林家的金条一起回到了溪镇,回来后发现沈母已经去世,沈父再也他俩回来不久后去世。重新回到溪镇的小美已经不是以前的小美了,心境早已变迁,阿强经常坐在天井发呆,小美则在夜晚哭泣。小美经常做些小衣服来思念她的女儿,他俩平时深居简出,差不多被溪镇的人所遗忘。
林祥福来到溪镇那年,正好溪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雪灾,他俩听说了林祥福的到来,阿强害怕,因为他们偷了林祥福那么多金条害怕被抓进牢中,而小美知道林祥福来溪镇不是为了金条,只是为了她能够和他回去。然而传统的婚姻观念让她不能离开阿强,只能带着愧疚感与对女儿疯狂的思念苟活。为了祈福,小美和阿强跟着溪镇的百姓在庙前长跪,从此一跪不起,他们为雪灾祭了天被冻死在了城隍庙前。而林祥福正抱着女儿从庙前经过,也与小美永远的错过了。林祥福不知他一路南下寻找的小美就在这一群被冻死的人群中,就跪在他的面前,小美用生命偿还了这一段偷来的福气。
落叶归根,林祥福在死前已经让田家兄弟来接他回家,他想家了,他要回到父母身边,于是在田家兄弟用板车拉他回家的路上,正好停在了埋葬小美的墓地旁,事实总是难料,却又像是一切早有安排,在小美安眠了17年之后,才在这里迎来了林祥福,这一次他们总算是相遇了,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咫尺之间,生不能团聚,死也要相遇。这也算是作者余华给了林祥福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用了两天把《文城》看完了,看完了后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虽然读《文城》没有《活着》那样能触发读者无限的泪感,但是所有的感动要在看完《文城补》,看完小美的故事后才会慢慢涌动。小说由“文城”及“文城·补”构成,两部分,犹如镜子的正反面,拼成一幅完整图像,读完这两部分,也读懂了《文城》,也似乎理解了余华给这篇小说取名为“文城”的用意。借用鲁迅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上本没有一个叫做文城的地方,但坚信的人始终坚信着,哪里都可以是文城。
余华的小说主人公总是充满了苦难,笔下人物的命运总是多舛又让人窒息,仿佛人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可是带着这些苦难,他们依然煎熬的活下去,那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正如像《文城》中的林祥福一样,固执的相信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也坚信一定可以找到小美,他等待了一生,寻找了一生,那寻找的意义又是什么?就像余华在《活着》中富贵说的那样,活下去便是人生的全部意义,那寻找的过程也正是寻找的全部意义,生活没有那么灿烂,也没那么平凡,永远饱含希望,一直在路上便是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