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4年,朱元璋带着一帮淮西子弟南下定远,然后一举攻下滁州。攻下滁州后,朱元璋麾下已经有五万兵马,再加上他治军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声名远播。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成了江淮地区实力较强的红巾军。朱元璋麾下的许多名臣例如,常遇春、李善长、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前来投奔的。
这一年,朱元璋还迎来了两位失散多年的亲人,一位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之子朱文正,另一位是朱元璋二姐朱佛女之子李文忠。朱元璋对这两个孩子非常怜惜,把他们收养在身边,视如己出。
当时,朱文正已经19岁,尚未婚配,朱元璋便做主,把麾下大将谢再兴的长女谢氏许配给朱文正。这样一来,谢再兴就成了朱元璋的亲家。
谢再兴历秀珍(谢再兴邵荣)
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谢再兴竟然背叛朱元璋,投奔了张士诚。更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后来虽然杀掉了谢再兴,但明朝有13位帝王身上却都流着谢再兴的血。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朱元璋的亲家谢再兴,通过残存的史料,尽量重现这位悲剧将领。
关于谢再兴此人,《明史》并没有给他立传,但他在《明史·太祖本纪》和《明史·李文忠传》几篇中都有出场。《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谢再兴的出现。只是,这些史料对谢再兴的记载都是片段式的。记载比较详细的,还是《国初事迹》,其中记载:
这段记载的日期是在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62年。这里有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谢再兴是朱文正的岳父。
第二,谢再兴当时担任朱元璋麾下的枢密院判。
第三,谢再兴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绍兴,后来因胡大海被杀,谢再兴独自领兵守诸暨。
熟悉明朝初年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胡大海是朱元璋创业初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文武双全,不仅作战勇猛,还懂得礼贤下士。刘伯温、宋濂等人皆是胡大海推荐给朱元璋的。可惜的是,公元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二月胡大海被叛徒蒋英弑杀.若胡大海不死,明朝建立后,至少也能和常遇春、冯胜等人同列。
而谢再兴既然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绍兴,而后又接替胡大海的位置,可以说明,在朱元璋创业初期,谢再兴不管是能力还是地位,都应该是位于前列的。
关于谢再兴的地位,还有一个人可以参考,此人就是耿再成。在朱元璋创业初期,有两位姓耿的名将,合称“二耿”,一人是耿君用,另一人是耿再成。耿君用死于1356年,被张士诚所杀,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耿炳文。而耿再成则和胡大海在同一年被叛徒所杀。《明史·太祖本纪》记载:
意思是说,胡大海被蒋英所杀,而几乎同时,耿再成被李祐所杀。耿再成临终前的职位正好是枢密院判,这和上文提到的,谢再兴的职位是一样的。
可以看出,谢再兴和耿再成是平起平坐的。而《明史·耿再成传》有明确记载:
也就是说,耿再成是朱元璋在濠州时的旧部,是“从龙”最早的那一批人。而谢再兴和耿再成地位一样,说明谢再兴也许也是朱元璋最早的旧部之一。
再参考耿再成的结局,朱元璋称帝后,对曾经战死的功臣进行追封,耿再成被追封为泗国公,可见耿再成功劳之大。所以说,若谢再兴最后没有背叛朱元璋,他在明朝开国之后,至少也是一个公爵。
综上所述,虽然史料对谢再兴没有系统地记载,但根据以上信息和参考,笔者可以推测,谢再兴或许是朱元璋最早的旧部,他随朱元璋南下,立功甚多,最后官居枢密院判。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和谢再兴彼此熟悉,他才将谢再兴的女儿许配给朱文正。
众所周知,胡大海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发生了“鄱阳湖之战”,此战是朱元璋成为一方枭雄的转折点,而在此战之前的一年,朱元璋早期的将领所剩并不多,例如胡大海、花云、丁德兴、冯国用(冯胜之兄)等人都阵亡了,朱元璋一方面很珍惜这帮老伙计,另一方面又陆续培养了邓愈、李文忠、郭英等年轻将领。所以,在朱元璋攻占皖南和浙西的时候,基本上是新老搭配,这期间,谢再兴屡次出场。例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意思是说,1362年,胡大海、耿再成被叛徒杀害之后,张士诚趁乱派兵10万攻打诸暨,这次领兵的人是张士诚的亲弟弟张士信、张士诚麾下猛将吕珍。张士诚以为,胡大海和耿再成死后,自己的10万大军拿下诸暨犹如探囊取物,不曾想,张士诚的大军围攻29天,仍没有取胜,原因是朱元璋派去守诸暨的人是谢再兴。
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谢再兴绝对是一位良将。在《明史·李文忠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意思是说,面对张士诚的攻打,谢再兴已经坚守二十九日,精疲力尽,派胡德济(胡大海的义子)去李文忠处求援,李文忠当时“兵少”,没办法帮谢再兴。
面对这样的窘境,谢再兴展现出了自己聪明的一面。《明史·李文忠传》云:
意思是,当时朱元璋正派邵荣和徐达南下平乱,谢再兴、李文忠等人便撒了一个谎,诈称邵荣、徐达的大军马上就来到了诸暨,张士诚的兵马听闻后,连夜遁逃。谢再兴和胡德济等人连夜追杀,“大破之”。
上述战争,是著名的“诸全之战”,这是朱元璋和张士诚早期最主要的交锋之一。
从这场战争来看,谢再兴俨然成了主角,面对强敌,他有勇有谋,完全是朱元璋麾下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谢再兴是朱元璋麾下文武双全的人才,又是朱元璋的亲家,按理说前途应该一片光明才对,但是,他最后却没能善始而终,因为他背叛了朱元璋。《明史·太祖本纪》对于谢再兴的叛变,记载的很短:
这里要说一下,谢再兴叛变的时间,选择得非常巧妙,是在公元1363年的四月。这一年二月,陈友谅麾下的大将张定边攻打饶州,朱元璋的兵马大败。三月,张士诚趁机攻打安丰,想掳走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不得不派兵救援。在朱元璋和张士诚在安丰对决的时候,当年四月,陈友谅趁机率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南昌)。朱元璋两头不能相顾,只得命令侄子朱文正和大将邓愈死守洪都,待朱元璋救出小明王之后,才带兵救援洪武。而当朱元璋救洪都的时候,谢再兴突然叛变了,他投降了张士诚。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最艰难的时候,谢再兴不仅离开了朱元璋,还在朱元璋背后捅了一刀。
关于谢再兴的叛变,原因扑朔迷离。但从《国初事迹》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国初事迹》记载:
朱元璋占领浙西之后,下令阻断张士诚的贸易。谢再兴麾下有两名心腹之人,一人是左总管、另一人是糜万户,他们违背朱元璋的命令,私下往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内做生意。朱元璋大怒,命人将左、糜二人杀了,并且将二人的人头挂在了谢再兴的厅上。
谢再兴好歹是一名老将,他麾下的人犯错,朱元璋不但没有给他面子,直接将人杀了,反而还将人头挂在他的厅上。谢再兴在朱元璋的举动里,看出了朱元璋对自己的不尊重。
如果说,左、糜二人之死只是谢再兴叛变的起因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则为此又添了一把火。《国初事迹》云:
意思是,朱元璋没经过谢再兴的同意,将谢再兴的次女嫁给了徐达。在历史上,徐达的结发妻子姓张,后来去世,死因不详。朱元璋见徐达单身,便私自做主,将谢再兴的次女许配给了徐达做填房。
根据王世贞的《弇州续稿》记载:
(徐达)始娶张夫人,以不宜室卒,上为特继谢夫人。
可见,确实是朱元璋把谢氏许配给徐达的。因谢再兴的长女嫁给了朱文正,现在次女又嫁给了徐达,所以说,谢再兴不仅仅是朱元璋的亲家,更是徐达的岳父。
需要说明的是,朱元璋将谢再兴之女嫁给徐达的时候,谢再兴并不知情,等谢再兴回到南京,女儿已经是徐达之妻了。自古以来,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元璋不经过谢再兴同意,直接做主人家女儿的婚事,的确有些过分。所以谢再兴很不高兴,但碍于朱元璋是他的上司,他敢怒不敢言。
谢再兴回到南京后,朱元璋派刘梦庚到诸暨接管了谢再兴的兵马,等谢再兴回到诸暨,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谢再兴愤怒之下骂道:
意思是,我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嫁我的女儿,我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又架空我的兵权,朱元璋把我当成什么了?
于是,谢再兴瞅准时机,等朱元璋率兵救援洪都的时候,带着旧部投降了张士诚。
笔者认为,在处理谢再兴一事上,朱元璋的做法的确欠妥。谢再兴作为朱元璋亲家、徐达的岳父,他为朱元璋立过不少功勋,但朱元璋却没有给这位老臣应有的尊重。他先杀谢再兴的两位心腹,并且悬挂他们的人头到谢再兴的厅上,再私自嫁谢再兴之女,最后剥夺谢再兴的兵权。从整个事件来看,朱元璋的做法太过。所以,谢再兴叛变一事,主要责任还在朱元璋。
谢再兴是在诸暨叛变的,他投奔张士诚的时候,两个女儿(朱文正之妻和徐达之妻)还在南京,所以没有跟着谢再兴一起叛变。朱元璋后来也没有为难谢再兴的两个女儿。此后,朱元璋带着20万大军在鄱阳湖打败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灭掉了陈友谅,成为长江中下游势力最强的霸主。也正是如此,东面的张士诚面对朱元璋,开始由攻转守。
《明史·李文忠传》记载:
等鄱阳湖之战结束的第二年,朱元璋终于腾出手教训谢再兴,朱元璋当时下了必杀令,派李文忠和胡德济在义乌迎战谢再兴,务必除掉谢再兴。李文忠毕竟是朱元璋亲手调教出来的,再加上谢再兴虽然投降张士诚,但并不是张士诚的嫡系,所以张士诚对谢再兴的支援也不及时。因此,双方交手后,谢再兴大败,在这一战,谢再兴被朱元璋的大军所杀。
《国初事迹》还记载:谢再兴死后,谢再兴的三弟谢三和五弟谢五死守余杭,李文忠出兵围之,谢三和谢五走投无路,向张士诚求援,张士诚却见死不救。谢三和谢五没有办法,只得在城上对李文忠说:
意思是,只要你能保全我们的性命,我们便开门投降。李文忠急于立功,便承诺说:“我保证不杀你,你投降吧。”于是,整个余杭城唾手而得。
没想到的是,等李文忠把谢三和谢五押解南京后,朱元璋却坚持要杀二人,李文忠大急,对朱元璋说:“我已经许诺他们了,保全他们性命。”朱元璋却坚持说:
最终,朱元璋还是杀了谢三和谢五。
不得不说,谢再兴虽死,但朱元璋仍然心怀恨意,宁愿让李文忠背负失信的后果,也要坚持杀掉谢三和谢五。至此,谢氏一族的男丁全部被杀。
因谢再兴属于叛将,明朝的国史对他的记载并不多,他的生平资料或许被有意删除。所以,《明史》中除了零星记载外,并没有给谢再兴立传。但笔者认为:谢再兴在朱元璋前期立下的功勋,不能被忽略不计。
谢再兴一族虽然灭亡了,但他的两个女儿还活着。长女嫁给朱文正,后来朱文正生了异心,被朱元璋囚禁而死,谢再兴的大女儿也不知所终。朱文正有一子,也就是初代靖江王朱守谦,但他的生母不详,或许不是谢再兴之女所生。
谢再兴的次女嫁给了徐达,生下了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和长女徐氏。因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谢氏也被追封为中山王夫人,她算是谢再兴一家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徐达之妻谢氏生下的长女徐氏,后来被朱元璋许配给了燕王朱棣,后来朱棣通过“靖难”登基,徐氏被册封为皇后。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便是徐氏所生。
也就是说,谢再兴的次女,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外婆。抛开传统的父系传承,若从生物学上来说,明仁宗也是谢再兴的后代,他继承了谢再兴八分之一的遗传基因。同样,明仁宗之子明宣宗、明宣宗之子明英宗,明英宗之弟明代宗,明英宗之子明宪宗……都属于谢再兴的后代。
明朝一共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外,其余13位帝王都是谢再兴的生物学后代,他们的身上都流着谢再兴的血。
朱元璋绝对没想到,他一心要杀掉的叛徒谢再兴,却和明朝13位帝王有着如此重要的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