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真知计划#
近思录(近思录全文及翻译)
《近思录》是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纂。取“近思”为名,是提醒后学,不要好高骛远,先把身边的事想清楚,弄明白。“近思”一语,出自《论语.子张》,原文是:“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个人感觉,经典中的话语,是有特定人群的。比如“近思”这种要求,就是给心中有志向的人提出的告诫。有志向的人,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事。典型的就是自己的日子过得乱糟糟,还一天到晚关心全世界人民得解放。最后只能用志大才疏来形容。
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钱。有钱就能过好日子,这是所有人都接受的逻辑。然而我们要说,有钱只是一个结果,前提首先是要“顺”。所谓“顺”就是每做一件事都符合规律,踏住节奏。俗话说“干活不依东(东家、老板的意思),累死也无功”。如果把自然看做整个人类的东家,我们做事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当然就会费力不讨好。这就是很多人辛苦半天,一无所获的原因之一。因此,先贤们才告诫后人,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
做事符合规律,踏住节奏,处处顺风顺水,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就会作为“顺”的具体承实体,来到我们面前。当然,其他的事情也可以作为“顺”的具体呈现。比如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父母健康等等。这些具体呈现,都可以看做因为“顺”而得到的。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其实是从一篇叫《习惯说》的文章中来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文章作者说自己小时候在书房读书,经常在院子里徘徊思考。院子里有些小凹坑,徘徊时很不自在,但没往心里去,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老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了句“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然后就让仆人把院子休整一番。这时,作者走在平坦的院子里,反而不习惯了。作者因此感叹习惯对人的影响如此巨大。
文章虽短,但有两个地方值得思考。
其一,“一室不治”这句话,看似是一个比喻,但我们应不应该认为,认真切实的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整理一下,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呢?如果自己的房间都不会布置整理,那工作上的事又何谈应对的恰如其分呢?
其二,习惯的影响。这就是鲁迅先生问的“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习惯于从来如此。比如调整风水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遇到家人的质疑,说“人家谁会这样放床啊”“墙上挂个电热毯是不是疯了”如此等等。这些质疑都是出于习惯的声音。习惯有好有坏,但无论如何,习惯的改变,是改变生活状态的第一步。至于对习惯的性质如何判断,则又回到前面所说的“顺”的概念上了。符合自然规律的习惯就是好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习惯就是坏的。
愿我们都从“近思”做起,养出顺乎自然的好“习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