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锡金,说不定不少年轻的观众,亦或是各位年长观众的儿孙辈,已经不再知道中国的陆上邻国里,其实曾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邦。
2003年10月8日,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的国家,也就是中国,最终选择将其从外交部的亚洲国家名单上剔除,自此,锡金将彻底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是以印度一个北方邦存在于世界地图之上。
自那以后,我们地理教材上的中国陆上邻国数量就从15个、变成14个,2003年以后出版的所有地图上,锡金亦是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国家而存在,就这样,锡金渐渐成为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名字。
锡金邦(锡金邦为什么拒绝中国人进入)
不起眼的锡金
时间回到1975年,印度大军压入锡金领土,强行解散了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的卫队,占领锡金全境,帕尔登被迫流亡海外。这个个小小的邦国也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被印度吞并。
与此同时,曾有传言称,锡金在被吞并前,曾屡屡向它的北方邻国提出“合并”要求,甚至在被彻底吞并前的3个小时以内,公然升起我国国旗求援,让人听起来颇感“玄幻”。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确有其事?锡金又究竟是怎样被印度一步步吞并的呢?
锡金,一个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蕞尔小国,这个国家有多小呢?只有小小的7096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稀稀落落不到50万人。当然,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如果要做个比较的话,我国首都北京市的面积就已经达到1.641万平方千米,足足顶的上两个锡金,而我国与印度东段的争议领土,更是足足抵得上十几个锡金的大小。
作为世界屋脊下的国度,锡金这块大地可谓“地无三尺平”,大都是高原山地地形,因此,在锡金尚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时候曾经被人称为“山顶之国”。
公元7世纪,青藏高原被松赞干布统一,那时的锡金正是属于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9世纪,锡金的前身哲孟雄成为独立部落,并渐渐成为一个世袭君主国,但是其境内各个寺庙却依旧由高原上的喇嘛领导。
“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锡金王国已经基本被尼泊尔的廓尔喀人王朝征服,不过在乾隆皇帝两征廓尔喀成就“十全武功”之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喜马拉雅南麓邦国,正式成为清朝的“藩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乾隆皇帝在击败尼泊尔后“痛定思痛”,扩大了清朝驻藏大臣的权限,但他却同时要求驻藏大臣只可与藏区的教会藩属“和平相处,不可再起刀兵”。正是由于清廷这种不甚明智的自我闭塞,锡金与中国的从属关系愈发松弛,在新中国成立后,锡金也就不能作为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在成功殖民印度后,将目光投向喜马拉雅南麓的几个邦国,并在之后分别派兵入侵尼泊尔、锡金。
1826年,英国人以锡金境内发生的部落民械斗事件为由,公然介入锡金王国内务;1835年,一英军大尉率人强占锡金境内的大吉岭;1849年,英国殖民者再次强占锡金南方特雷地区。至此,英国殖民者侵占锡金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1861年,英方驻印度代表正式派遣官员前往锡金,以武力囚禁并胁迫锡金国王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尽管锡金国王在签署不平等条约后,马上出逃至清廷控制下的春丕,并在锡金境内号召臣民奋起反抗,但收效甚微。
1887年,英属印度总督正式委派英国官员管理锡金,当时间来到1888年8月,英军攻破锡金首府甘托克,俘虏锡金国王,锡金终究还是被并入英属印度,成为英国殖民者在南亚的又一块殖民地。
在英国占领锡金后,清廷也曾派人与英国政府交涉,但是交涉的结果却在1894年签订了放弃“哲孟雄”的协议。自此,锡金彻底与中华大地无缘。
此后,锡金被英国殖民的历史以至于延续到1947年8月,那时印度率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彼时锡金虽然依旧被英国代管外交、交通与国防,但在名义上,算是摆脱了“英国殖民地”这一称谓,成为一个崭新的英国“自治领”。
锡金真正成为印度的保护国是在1950年的12月,此前一年,由于锡金境内发生内乱,“宗主国”英国又鞭长莫及,锡金国王不得不请求印度派兵以作支援。
可是谁曾想,锡金国王此举无异于开门揖盗,当时间来到1950年12月5日,锡金再度被迫与印度签署《和平条约》,印度也凭此获得了英国人此前在锡金的特权,锡金则沦为印度的“保护国”。
20世纪中期,正是世界各国实现独立自主,反对殖民与封建统治的高潮,锡金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袖珍国家,在这时代的大潮中也不能免俗。
在沦为保护国之后,锡金不得不顺应时势,一改此前的封建统治,以自己曾经宗主国英国的政治体制为模板,组建了一套君主立宪式的政府,并且还在这个小小的国家内组建起各式各样的政党。其中,就有锡金国民党、锡金国会党、自由党、民主党、人民大会党等数个党派。
但尴尬的是,在上述党派中,除了“保皇党”锡金国民党坚决反对并入印度之外,其余所有党派在袭击并入印度这一问题上,大都态度暧昧。
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
1953年,锡金像模像样地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滑稽的是,首相的候选人中根本没有锡金人,只有印度人。而在印度人当选锡金锡金首相,大权独揽之后,又专门成立了由20个代表组成的国务会议,其中除了由国王指派的6人之外,其余14人无一例外,都通过“选举”方式上台担任,凭此进一步限制锡金国王的权力。
1958年,锡金第二次举行大选,不出意外,这次锡金首相依旧由印度人担任,除此之外,这次担任锡金首相的印度人还兼任国务会议的议长。1960年5月,锡金国会党、自由党等亲印度党派合并组成了锡金第一大党“锡金国民大会党”,公然与锡金王室的锡金国民党唱反调,号召锡金只有并入印度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印度首相勾结锡金国民大会党,实施一系列废除王室与贵族特权的民主改革,自此,锡金王室手中仅存的权力,也已经在持续不断的进攻下所剩无几。
以此为背景,锡金并入印度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再难转圜。
锡金末代国王,与他的美国王妃
1972年,已经形同虚设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最后选择公然开起历史的倒车。同年5月,这位国王充分动用自己在君主立宪制的环境下所拥有的权力,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政治手段,将印度首席行政长官的职务废除。
封建主义在锡金的“复辟”,引起了以锡金国民大会党为代表的广大“民主”势力的严重不安。1973年4月,在暗中进行了广泛的“串联”后,在噶箕这位时年79岁的锡金国民大会党主席的带领下,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乃至更多的“民主”武装人员,在国王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涌入锡金首府甘多克。
锡金国王有胆子为自己揽权,却哪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胆子?更何况,谁知道就废黜个首席行政长官,就能引起下面人如此巨大的动乱?眼看自己有小命不保的趋势,这位国王心中一怂,再度请求印度派遣军队维持锡金治安,得到消息的印度自然“欣然愿往”。
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
在这次短暂,且不是“政变”的“政变”后,锡金国王心灰意冷,锡金的“民主”势力则再度获得强化,并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当属:在国王与国民会议发生矛盾时,需要将问题提交给印度派遣的行政长官,由印度来做最终决定。翻译过来就是,国王与国民议会意见一致时,听国王的;国王与国民议会意见不一致时,听印度的。
1974年锡金再度举行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国民议会中的锡金国民党,也就是“国王派”在32席中仅仅取得一席,可谓全面失势。
以此为背景,印度蠢蠢欲动的“前进政策”,即将吃掉锡金国王身下的王座。
短短一年后,也就是1975年的4月,锡金终于迎来了它“命中注定”的一天。
这天,万事俱备的印度大军压境,而几乎形同被软禁于王宫的锡金末代国王,在得到这一消息后不禁两股战战。
当然,尽管早已料到锡金会有这一天,但是帕尔登依旧不愿放弃自己继续作为国王的任何希望,他决定进行自己最后的努力,向自己曾经的宗主国示好。
作为这位国王在整个锡金唯一能够指挥的势力,锡金国民党在帕尔登的吩咐下,极为高调地在王宫的旗杆上升起了一面鲜艳的红旗!是的,正是五星红旗!帕尔登愿意让锡金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只要中国能够保证他身下的王座。
事实上,锡金的地理位置对于印度来说的确极为致命,作为我国西藏向外突出的一部分,解放军一旦在锡金屯驻重兵,控扼长度不过十几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就变得轻而易举,而控扼西里古里走廊之后,印度的东印度地区将毫无疑问地时刻处于我军的“威慑”之下。
与此同时,一旦锡金成为我国势力范围,那么在这一地区前突的亚东的战略位置,也将得到有效“保护”。换言之,“接受”锡金可谓一举多得。
只是,一方面,我国始终秉持谦和友好、不干涉它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对于锡金国王的荒唐之举,我国自然视而不见。另一方面,锡金国民党此举只是为了保证其国王的王位,更何况锡金国民党作为“在野党”,其行为哪里能够被认为是“国家行为”呢?
至于流传甚广的,所谓锡金在22天向中国连发149条电文请求并入锡金的说法,乃是语出CIA资助逃亡的末代国王帕尔登之口,我国则从未承认过如上说法。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真,以1975年我国所处特殊时期的国内外乱象,又哪里能够以“支援”锡金这一并不正当的理由,再陷入南亚乱局之中呢?
总而言之,锡金国王最后的“计策”并没有保住他的王位,仅在锡金王宫升起我国国旗的3个小时后,印度军队就冲入锡金王宫,俘获了这个“恋栈不去”的国王。锡金也在之后以全民公投这一“公平”、“民主”的形式,失去了他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成为印度的锡金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