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长清访古》浅读(代序)

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长清访古》浅读(代序)

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长清访古》浅读(代序)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长清访古》浅读(代序)文/李良森炎炎夏日,天气热得像老牛喘气。偏偏这时候建民先生发来他的《长清访古》文稿。

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

——《长清访古》浅读

(代序)

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

文/李良森

炎炎夏日,天气热得像老牛喘气。偏偏这时候建民先生发来他的《长清访古》文稿。

我知道,这几年建民先生没闲着,无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始终不停地走街串巷、跋山涉水,几乎走遍了长清的山山水水,每个乡镇,每个村庄,每个有名的无名的庙宇、古村、碑碣、老树他都一一参访,一一见证,用他的摄影特技,用他的生花妙笔,留下一帧祯珍贵、美艳的画面,一篇篇精准、美妙的文字。

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他会把这几年的心血结集为十个部分、一百篇文章、两百余幅照片二十余万字的文本,而且这么快,这么精到!

虽然天炎热,虽然老眼昏花,我还是每天坐在电脑前,喜不自禁地欣赏那一幅幅美艳的、残缺的、热烈的、冷竣的画页,百感交集地阅读那一篇篇激情的、冷静的、忧虑的、喜悦的文字。之所以在“画页”和“文字”前面用了一连串的形容词,不是虚张声势的夸张,也不是无边无际的吹捧,而是因为建民先生为这些不会说话的“古物”花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

曾几何时,这些“古物”还只是一个个呆痴的“物”,没有表情,没有声音,没有体温,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生命,更没有思想的跃动和情感的激荡。而通过建民先生的摄像机和笔尖,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层面,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长清文化的深邃、长清历史的渊源、长清深厚而悠长的的文脉;用一些尚存的“古物”剖析了不少尽人皆知,但却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将它们明了而清晰的展现在面前;用他那精到而不失犀利的笔尖触及、探求和披露了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及其延续过程。让那些没有表情,没有声音,没有体温,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生命,更没有思想跃动和情感激荡的“物”,有了表情,有了声音,有了体温,有了呼吸,有了脉搏,有了生命,有了思想的跃动和情感的激荡。让我这自以为的“老长清”眼前一亮,让我这自以为的“老长清”心也激荡起来,从而对“长清”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长清的热爱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加强和加重。

于是,便想:难怪有说他寻幽探古几近痴迷,难怪有人说他是“长清的徐霞客”!

我与建民先生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文笔清秀,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不少小说、散文和通讯报道。其中小说《好事不出门》、《心愿》和《那摔坏的盆儿》等品咂有味,至今记忆犹新。我刚从农村调入文化馆后与在对面供销社工作的他经常见面,但让我甚是遗憾的是,正是他大显身手、佳作频出的时候,他却突然“失踪”了。直到十余年后,才在《济南日报》、《信息快报》和《新长清报》等报刊上频频见到“曹建民摄”的照片。

我颇生疑:这个曹建民是那个曹建民吗?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去济南脱产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原单负责职工教育。由于我也离开文化馆,跟他见面的机会所以越来越少。有次路上偶遇,我问他怎么光见照片不见文字?洗手不干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三年深造,学了摄影技术,光顾着拍照片,笔头就懒了。”其实我知道,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是通过相机“写文章”,而且,一个酷爱文学的人是不会轻易罢手,是不会放弃用他的相机“写文章”,是不会放弃用他的相机探索“写文章”的新手段、新路径的。

果然如我所料,此后便经常听到或看到他斩获摄影大奖的消息。区政协文史委编纂的《政协工作概览》、《天南地北长清人》、《济南区域文史存珍(长清卷)》和《长清碑刻》等书籍,都是他担任独立摄影师。翻阅《长清县志》、《长清人物年鉴》、《长清区志》、《长清建筑发展史》等大型书籍时,你会发现其中大量照片的特邀摄影师还是曹建民。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长清看似少了一位拿笔杆子的文人,但却多了一位用摄影(像)机进行多维创作的文人摄影师,可谓长清文学界、摄影界之大幸。

近几年,手机微信普及了平民百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几乎每个单位都设立了微信公众号,来推介自己的业务和普及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人们在微信平台上发现有一位叫“秋实”的人,经常发一些有关长清古文化的照片和文章。这些照片和文章量大、面广,从古庙宇、古山寨、古村落,到长清非遗、长清名泉、长清齐长城等等,图文并茂、知识性强,深入浅出,老少咸宜。不仅个人欣赏,还小心收藏,广为转发。直到2017年,长清电视台《身边》栏目为这位“秋实”做了一期节目,我才知道这位“秋实”就是建民先生,我久违的建民老弟。

从电视台的介绍和《风韵长清》微信平台以及同他直接交流,才知道这些年他不曾间断地遍访长清10个街镇,近600个行政村,对长清区域内地庙宇、桥梁、名泉、古树逐一拜访,自西向东走遍了齐长城及沿途所有山寨、村落,积累了大学城和沿黄搬迁所有村落的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对长清区域内地庙宇、桥梁、名泉、古树逐一拜访,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也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或者想象不到的冷嘲热讽。

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我不但体会一二,也曾思考一二、反思一二。于是便想:如果没有文学创作的坚实根底,如果没有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如果没有对家乡的深情挚爱,如果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做支撑,建民先生绝对不会走到这一步,我们的大长清也就不会有这部可供当代人学习欣赏,可供子孙后代展读珍存的大书!

我说《长清访古》是本大书,绝非无限夸大,更非故弄玄虚。首先,立足于一个“古”字,并且围绕这个中心,支脉展开,条分细缕,不仅量大、厚重,而且注重可读性。没有哗众取宠的语言,没有沽名钓誉的炫耀,没有夸大其实的,更没有诘屈聱牙的词句,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和令人信服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折射出建民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夫,坚实的写作基础和他立足长清地、服务长清人的“爱家”精神。

另外,不能不说一说建民先生的“案头功夫”。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不但坚持跋山涉水亲临现场,更注重历史资料。书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有其源源出处,绝不搪塞,更无杜撰,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原则,就连参考书籍也都做了详细介绍。

据他讲,因为齐长城的最早建筑年代和地段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为了弄清这一点,在参考三本有关齐长城资料书的基础上,又跑市、区图书馆、档案馆、书店等单位淘得四本,“恨不得把所有有关齐长城的书籍都淘来”,最终找到准确依据;为了证实齐长城南、北线之实,钻进原始森林,冒着酷暑、淫雨,忍受着荆条、圪针扎的刺痛和蚊虫叮咬,终于坐实齐长城南北线分界点的确切位置,拍照取证;为了寻找“朗公泉”,先后三次在大山里转悠,最终定位,并得到“市泉水办”的认可。可以负责任的说:《长清访古》是一部难得的“长清文史教科书”。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长清访古》的出版,无疑是为长清增添了一部本土文化教育的大参考。我相信,随着这部书的出版问世,不仅仅让更多的长清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也为我们向外界推介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可爱长清,有了一本拿得出手的优秀范本。

我坚信,这是七十万长清人的美好愿望,也是建民先生不泯的初心。

济南文史杂志_济南文史课_济南文史

作者简介:李良森,1946年生,1962年初中毕业回乡务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由农民调入县文化馆,曾任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清区文联副主席、长清区政协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特写等作品十余部。其中长篇小说《相思河》获济南市第五届“精品工程”奖、长篇小说《义和庄》获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济南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特别奖和济南市第三届“泉城文艺奖”;长篇小说《燕儿燕儿快来吧》获第四届济南市“泉城文艺奖”和济南市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壹点号 玫瑰文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 说说济南“牛”典故
下一篇: 王耀武广播讲话:揭示了他济南失败的原因,又给老蒋提了一个建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