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仙,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进士。
王安石号什么(王安石号什么居士)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里,他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其实,王安石何止是一个“官二代”!他出身的“王家”,可不是一个平凡的家庭,王家满门进士,堪称是一个“世代为官”的贵族家庭!
在北宋时期,王安石的家族一共出过八个进士,分别是:王安石,他的叔祖王贯之、父亲王益、从弟王沆、兄长王安仁、弟弟王安礼和王安国,以及儿子王雱。
虽然北宋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很高,但一个家族竟然出现了八名进士,也是比较罕见了。
然而,虽然家族的战绩显赫,却对王安石的帮助不大。
因为王安石未来的成绩,与他的父亲没有多大的关系。
宋朝的那些著名的大臣们,如寇准、范仲淹、包拯等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家室,也都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们还不是依旧位极人臣、永载史册。
因为才华有限,王益没当过什么大官,一生也基本上在地方度过。
天禧五年(1021年)农历十一月,王益在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当判官时,生下了王安石。
在王安石出生前,王益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分别叫王安仁和王安道。给儿子取名叫仁、道,王益显然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这个顺序,这个孩子的名字,应该用“仁、义、智”等字取名才合理。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王安石这里时,王益没有按照这个路数取名。
王益为什么用“石”字给孩子起名,史料匮乏,不得而知。但在民间,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墓穴之说。
野史传说,王益的父亲病故后,王益想在山里寻找一块万年吉壤来安葬父亲。在一个樵夫的指引下,王益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然而,虽然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却很蹊跷。
原来,跟别的吉壤不同,这里的土地里全是大石头,只有一块地方没有石头。且没有石头的地方,正好能够放入父亲的棺椁。
对于这个现象,王益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当王安石出生后,他就用“石”来给儿子取名,以纪念这个事情了。
当然,这就是一个野史传说罢了,根本不是事实。
因为王安石出生时,他的祖父还未病故,这个时间对不上。且根据中国的殉葬制度,入葬一定要选择一个平坦无石的地方。哪有把人埋在石头堆里的,他难道不怕“硌得慌”吗?
我个人认为,王安石名字的由来,应该是出自下面这个故事。
第二种解释,王安石名字,出自一个历史名人。这个名人,叫做谢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谢安,字安石,是东晋的宰相,打赢“淝水之战”的大英雄。
东晋时,谢安名气很大,但他不愿意做官,有人举荐他做官,结果他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官回家,跑到东山隐居去了。后来,当前秦大军压境、东晋王室岌岌可危时,江南百姓们惊恐不已,请求谢安出山,拯救他们(“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
在百姓的期待中,谢安终于重新当官,并留下了一个“东山再起”的典故。当政后,谢安指挥若定、临危不乱,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成功挽救了东晋王朝。
王益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这段历史,他给儿子取名叫“安石”,很可能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跟谢安一样,匡扶社稷,拯救苍生。当然,他的这个儿子,也确实没有让老爹失望。
跟司马光的父亲一样,王益也一直在地方工作。王安石跟随父亲,完成了一场“周游列国”的壮举。在游历天下时,跟范仲淹、司马光一样,王安石不断增长见识,受益匪浅。这些童年的经历,帮助王安石变成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也让他成了一个保留良知,勇于改革的革命家。
明道二年(1033年),王安石12岁时,老家传来噩耗,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病逝。
王益立刻告假回乡,带着王安石等人回到了抚州临川老家,给父亲守孝去了。
在三年守孝期间,王安石就陪着父亲天天侍奉自己的祖母黄氏,以尽孝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安石从祖母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王安石写的《伤仲永》。
当时,祖母突然对王安石道:“我跟你说一个神奇的事情,邻村方家出了一个神童!五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吟诗了。只不过,现在这个孩子可惜了……”
祖母详细地说了一遍这个故事:
原来,这个方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没有一个会读书识字的。结果,方家出了一个擅长读书识字、吟诗作词的神童!
这个神童,叫做方仲永。
方仲永五岁时,突然跟自己的父亲道:“父亲,我想去念书。”
仲永的父亲很奇怪,就从邻居家借来文房四宝,给儿子使用。
方仲永马上铺好纸,提笔蘸墨,瞬间就写出了四首诗句。方仲永的父亲将此诗拿给乡里的秀才看,秀才看完大吃一惊,连连称其为“神童”。
方仲永没有上过一天课却会写诗的消息不胫而走,他成了十里八乡热议的“网红”了,很多人慕名而来,想一睹这个神童的风采。
当时,大家让方仲永现场作诗,以验真伪。方仲永提笔就写,写得又快又好。
同县的人对此非常惊奇,以宾客之礼对待方仲永的父亲,还有人把方仲永的诗买下来,以作珍藏。方仲永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来者不拒,毕竟谁跟钱有仇呀?
刚开始的时候,求诗句的人少,也没有多少钱,但是,随着儿子知名度的提高,仲永爹发现:这是一个挣钱的门道。干脆让儿子回来写诗挣钱吧,还读什么书!
于是,不管私塾先生如何苦苦挽留,方仲永的父亲还是不让儿子学习,就让他天天写诗,替自己挣钱……
明道年间,王安石又回到了家乡,想起方仲永的事情,问起舅舅,舅舅捂着脑袋道:“我也不知道这个神童现在的情况了。”
王安石恳切道:“那个神童在哪?我能去看看他吗?”
舅舅道:“去看他,行呀。反正他家也不远,咱们走半个时辰就到了。”
在舅舅的带领下,王安石来到了方仲永家,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神童。
那时方仲永十二三岁,但是身材偏瘦,眼睛也毫无灵气。
王安石请方仲永作几首诗,方仲永依旧写得很快。只不过,他的诗句,并没有传闻中的那样厉害,也就那么回事。
王安石失望地走了。在他的眼中,这个所谓天才神童的诗已不能与他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路经老家,又向舅舅打听起方仲永的现状。
舅舅叹了一口气道:“那个方仲永已经彻底毁了,他现在的生活境遇,还比不上一个普通百姓呢。”
原来,随着方仲永年龄的增长,来方家求诗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在水平不提高的前提下,一个五岁孩子写的诗,很有珍藏意义;一个十余岁孩子写的诗,就平淡无奇了。
见上门求诗的人越来越少、挣钱的生意每况愈下后,方仲永的父亲就急眼了,他竟然带着儿子在小镇上摆了个摊位,亲自招揽生意。方仲永等于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卖字先生了,他的诗词更没人要了。
最终,方仲永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他现在穷困潦倒,自己温饱都够呛。
一个天才少年,就此陨落。
听完舅舅的叙述,王安石内心跌宕起伏。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天才少年,荒废了学业,不珍惜自己的才能,沦为了一个挣钱的工具,最终跌落神坛,变成了一个形如乞丐的废人。
为此,王安石书写了一篇千古名文《伤仲永》,作为纪念。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王安石抒发了一段自己的感慨,阐述了一下自己的哲学观:“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在这段话里,王安石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方仲永的智商是无可匹敌的,是受命于天的。但是,这么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却因为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被他的父亲给毁了。
人的先天智商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加地重要。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是天才也会变成一个平庸之辈。同样,那些本来不天生聪明的人,如果再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那更会变成一个……
王安石的这番话,即使今天读来,依旧令人深省。
为什么要给你的孩子读历史呢?因为:一、读历史的孩子不焦虑,因为他见识过五千年来的风起云涌;二、读历史的孩子更有智慧,因为他能从各种历史事件中明辨是非;三、读历史的孩子格局大,因为他能从历史上看到各大王朝的兴衰。小到让孩子更喜欢历史课程,大到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选择方向。这套《宋朝果然很有料》共计10册,非常适合9到15岁的孩子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