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中觅古迹-古城篇后序》
崔祥震
山东省滕州市处在东山西水之间的平原地带,风调雨顺,民勤风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七千三百余年前的北辛文化、六千余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五千余年前的龙山文化,至四千余年前的岳石文化,历夏商周三代,经汉唐宋盛世,间以众朝至今,这一片热土可谓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的一方宝地。
时值国富民强蒸蒸日上之际,滕州有志之士在赵曰北老师的号召下,秉持文化复兴的旗帜,成立“善国文化研究会”,群英荟萃,济济一堂,研究滕地数千年之文化,树文明之新风,善举义行,世人称赞。
滕州脱壳而出于滕县,明清之际滕境广阔,南北二百二十里,东西一百八十里。北于邹县接壤,南至韩庄运河,飞地嵌入铜山县、沛县、峄县间为崓岘乡,旧永福县地。西于沛县、鱼台接壤,泗河畔故湖陵城三县各分一角,东于费县接壤,抵曾子山,临故武城邑。民国时期,滕县境总体如此。解放后县境则日见削剥,脱后之滕州为原县境一半许,偏居旧县西北。
古国、古城为历代县志所记载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城则是《古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古城的历史渊源,便理清了文明的发展史。
滕为“三国五邑”,因此清代滕县著名的文人王特选先贤曾赋《三国五邑》诗:“灵邱昌虑纷茅土,欢城湖陵雉堞开。争似潺爰梁水上,残垣夕照想犁来。”(注:“郳城,在县东六里,梁水东。”)
《滕志卷五古迹志》序云:“太史公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至低回留之不能去;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然则古昔圣贤王侯、故国遗址、台池、陵墓,是慷慨之士所以扙策立马而吊,而骚人墨客之所援笔淋漓而赋之者,彼各有所感也。滕既兼三国五邑之地,而境内之故城、台塚若碁(注:同棋)置,然数经兵火为战场,其残碑断碣多毁,考之载籍多不具,询之邑长老又多得之传讹,其名不雅驯(注:同训),使故迹荡然,哀哉。今特据旧籍而参质之,志之于左,其释老寺观间,有始自隋唐,搆(注:同构)之胜地。而闲暇避世之士,往往寄兴讬(注:同托)迹焉,是以附之古迹。”
三国,一般指薛、滕、小邾,其实在滕地古国远不止此三个。五邑,除王特选所列:灵邱、昌虑、欢城、湖陵外,一说炀城,一说合乡,城邑亦远不止五个。
北辛文化是鲁南暨海岱地区农耕文化的萌芽,西康留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古城则是史前文明一道耀眼的曙光,薛国故城内与庄里西遗址的龙山文化城是这道曙光的继续迸发。
文明继而发展成夏商之国,时方国林立,于滕相涉者有薛、滕、郳,有有施、目夷、绞、蕃、奚、常(尝)等;西周继封薛、滕外,邾扩至此,占半滕之地;春秋之际泗东十二诸侯,滕地有三:薛、滕、小邾(郳)。薛有薛城、驩城、奚邑、尝邑等。滕有滕城、休城等。小邾有郳城(小邾城)、郳犁来城(梁王城)、靴头城(东江墓葬遗址)、勾句邑等。滥国偏居薛河一隅,有滥城(羊庄土城)与目夷邑(木石)。涉邾有祝其城、绞邑等。鲁国涉滕东、西疆,有郎邑、互乡邑、武城邑、蓝陵城与黄约城等。屯兵者独孤城、於菟城等;战国之际,齐势及此,薛先入齐为薛邑为靖郭君孟尝君父子封邑,又并驩城为齐相王驩封邑,(今说为田氏门下冯驩封邑,食客不可能见封。)占邾国灵邱邑(陡城),占小邾郳城等。小邾曾亡于楚,滕曾亡于宋,今滕地曾一度全归于齐国,后齐势力退出。
从战国至汉代以降的郡、县、侯国,所涉者有薛县城(薛国故城)、秦滕县城(滕国故城)、公邱侯国与公邱县、蕃县、昌虑侯国与昌虑县(滥城)、桃山侯国(堌城)、广戚侯国(戚城)、湖陵侯国与湖陵县(湖陵城)、上邳侯国(驩城)、合乡侯国与合乡县(城头)、阳城侯国(炀城)、休侯国(休城)、红侯国(洪疃)、郁郎侯国(郁郎),汉代乡邑或降侯国为乡亭邑者,有奚邑、尝邑、梁城、鞋城、驸马城等,亭邑有目夷亭、郁郎亭等。南北朝初际增设县者有永兴县(临城)、永福县(崓岘)、阳平县,隋开皇改蕃县为滕县。隋开皇十六年,此三县与薛县、昌虑县、合乡县等并入滕县,遂为一统。
今参考古资料及众多史籍文献,为对历代《滕县志》之《古城志》的详细解读,也为对其所未及者补充,因而成本书,以作后世研究资料。所囊括的城址多见其上,国、郡、县、乡、亭等有其址者为“考”,古国有其地望而暂无详细城址者为“说”,县志云“长城”存疑未载于此,“仙源城”者辑于《目夷国说》中。
此书专辑古国与古城,其他古迹笔者虽有众多论述,但皆未囊其中。
本书内容列有:《康留大汶口古城考》、《壅城考》、《薛国与故薛城考》、《滕国与滕城考》、《有施国说》、《商代兒国考》、《目夷国说》、《郳城考》、《郳犁来城考》、《靴头城考》、《滥国与昌虑城考》、《奚邑考》、《尝邑考》、《虺城考》、《蓝陵城考》、《武城邑考》、《黄约城考》、《杞王女城即祝其城考》、《独孤城考》、《於菟城考》、《绞邑考》、《勾绎邑考》、《驩城考》、《灵邱城考》、《湖陵城考》、《合乡城考》、《休城考》、《炀城考》、《戚城考》、《鞋城考》、《驸马城考》、《郁郎邑考》、《蕃城考》、《临城暨永兴县城考》、《崓岘(故县)暨永福县城考》、《梁城考》、《部城考》、《纪王女城说》,增《偪阳国故城》,凡三十九篇。
与“三国”相涉者,还有邾国与邾国故城,我曾实地探访三次,每次都沿着城墙走一周,但限于本书篇幅,未收录此书。其他滕地周边的古国古城,诸如留侯国之留城、石户城、钟离城(岳城)、山乡侯国之土城(枣庄东北峨山口)、新阳侯国之安阳故城、鄫国故城、戚乡邑与戚女城(七女城)、亢父县故城、高平县故城等数十座大小古城址亦加以实地寻访与详细考证,同样未录及。
以上文章,大都是初稿于2009年至2012年之间,当时在滕州市化肥厂(信诚集团)工作,上八小时休二十四小时,所以有时间走遍乡野,平原访古城,高山探古迹,考察与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工作之余的乐趣。即使如此,为了研究这些文化古迹,查询资料,绘制与整理图片,书写文章,常常熬至午夜十分,甚至于通宵达旦,仍乐此不疲。2014年5月1日,所在单位化肥厂宣布停产,与许多工友一样,我随即成为失业工人,困惑与迷茫一时袭上心头,为了生计到处打工,探索与研究亦被迫停止。在稍微缓息之时,2014年秋探访永福县城,2016年完成了多年前想要研究的泗西六座古城如焦国故城、昌邑故城、山阳故城、有缗国之缗城、金乡县阿城、爰戚故城与旧县东境武城邑的实地探访。
2016年7月来上海工作后,再也没有机会寻访鲁南地区的古城与古迹,晚上下班之余读读书籍。2017年秋借得我妹妹一台电脑,才转而整理过去所写的一些文章。由于众人分享一条网线流量,因而单位网络速极慢,慢如蜗牛,常常犯卡打不开页面。待及至深夜时分,工友们皆休息后,少有人用网络时才能打开,至时才能用电脑写文章,查询资料。
2018年11月网易博客宣布关闭,停止更新,原来大多数文章草稿都保存在网易博客里,网易如此这般,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担忧、困惑与烦恼。网易博客幸而保留博主个人的登录阅读权,可以复制出重新整理与编辑,再保存到硬盘或者轻博客里,但是登录总是不畅,不少花费心血所写的文章总是打不开,无法阅读,让人十分苦恼。早在2015年4月,百度空间宣布关闭,笔者保存在里面的文章无法打开,难以阅读。网络平台与产品的不可靠性,在此完全的凸现出来。
2018年夏,滕州有志之士赵曰北等老师成立善国文化研究会,经文史学者孙景泉站长介绍,吸纳我为会员,我感到特别荣幸。后来赵老师与刘士伟老师说准备给有致力于滕州文化研究的会员印刷一部分书籍,即是弘扬本土文化,也让饱学之士的才华不至于湮没而无闻,数位文史爱好者与我遂即响应号召。其先,我未加思索就给研究会稿件信箱暂投两三篇,但发现从前的文章,零零散散,枝枝叶叶,不成系统,需要重新编辑。
然涉及资料浩瀚,繁多而驳杂,因工作忙碌,常加班到晚上九点,下班后整理到深夜一两点钟。未完成书稿前,一再拖延,对于赵老师、刘老师等的一片热情,我感到很不好意思。
下半年至今,历经数月整理,其间有六七个星期天我都在厂宿舍静心整理书稿,生怕来回浪费时间,因为从青浦区的单位到我在徐汇区租住的地方,转乘坐地铁与公交三次,一个单程就需要三个半小时。3月27号书稿已初建雏形,然《后序》又拖及至今日总算完成。
把这些文章整合成册,是笔者多年来夙愿,然而生活总是捉襟见肘,理想难以实现。今幸得人民政府对民间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善国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曰北老师的鼎力帮助,研究会的老师们热情关怀,出版社编辑们细心的编辑,所有的爱心凝聚成一种巨大的力量,让这些久存的文章印成书籍,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衷心的感谢。
尤其是赵老师,对近代史执着的研究,对人生理想不懈的追求,对为人处世的豁达,为师树楷模,桃李满天下,我对其深有敬意。
成书之际,我首先应感谢知书达礼的太太孔凤对我的理解与鼓励,她贤惠知理,为家庭默默奉献,毫无怨言。我取得所有的成就,都有赖于太太的鼎力支持。
官桥文化站站长孙景泉老师是我的张汪同乡,是古薛文化的守望者,是古薛文化的坚定研究者。我祖祖辈辈居住在居住在薛国故城里,因而我也对这片热土,这座城池油然而生出无限的热爱,2007年我开始涉足对薛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对古城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对古城的历史产生了诸多的迷惑,同道者相谋,同志者相惜,如兄长般的孙站长无形之中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与这方研究领域的知己。
扩大视野,进入鲁南地区古国与古城领域的研究,不得不博览群书,涉猎更多的考古资料,近代专家学者与当代考古及文史学者们都是我所敬仰的尊师,更深为感激的是考古专家暨滕州市博物馆长李鲁滕老师的指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同时感谢十几年来对我的博文一向关注的同道网友与知心朋友们。
笔者是理工大学毕业,从事机械工作,后改行化工,知识浅薄。十余年来认真钻研古代史,自学考古知识,虽是业余,但也是业余者之中的专注者,对古遗址几乎都是实地考察与分析,或绘制城池考古图。然而笔者对古史了解仍是有限,挂一漏万,力有不逮,有些问题或许欠妥与不周。由于工作之故,未及更仔细整理,错讹字句,或有之,敬请谅解与指正。涉及考古领域与历史知识等诸方面,若有误处,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即使如此,此稿成书,也算是我对滕州历史文化的一份敬献。如若朋友阅览此书,而能俾知古国、古城与古邑详情,游者可作风物导览之资,学者可作继续研究之料,笔者便感到无限的欣慰了。
感激之情词不达意,肺腑之言谨以为《后序》。
崔祥震
2019年3月29日 22: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