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运河的历史,追寻时光的足音,
九十个文史印记,述说拱墅的故事。
传媒与人文学院课题组完成
20余万字杭州拱墅区第一本全面系统文史读本。
(杭州市拱墅区&浙大城市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市拱墅区。“拱墅区”名以“拱宸桥”和“湖墅”各取一字而得。拱墅区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商贸发达,文化繁荣。京杭大运河在拱墅境内蜿蜒12千米。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人来人往,陆续出现过诸多历史古迹、名仕君子、民俗技艺,以及现代名胜等。拱墅地区独特的江南水运风貌和人文景观也得以在这一个个历史文化记忆中典藏。
在长期区校合作的基础之上,2020年秋,拱墅区委托浙大城市学院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开展”拱墅历史文化记“的研究与撰稿工作。作为地处繁华运河南的拱墅区第一本全面的系统的文史读本,师生们深感责任重大。文创所王艳老师、冷南羲老师还带领优秀学生团队积极参与,让同学们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增长实际才干。不久之后,“河之南: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典型文化印记调研”因其显著的文化意义被立项为2021年度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组由会展专业黄欣雨、广告专业朱紫薇、中文专业陈晨、中文专业张洁,以及新闻专业顾淼组成跨专业的团队。
本课题对资料的掌握,内容的采编,融媒体的表达,历史与文化的学科知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初期,课题组通过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浙大图书馆数据文献资源等,收集了大量与拱墅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尝试过几种体例和内容的编写方法,其中光是标题与提纲就斟酌编写了大约两个月,十几稿。
课题组黄欣雨等同学还参与到运河南创意市集的活动中,更加近距离地感受运河文化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半年后完成初步统稿,针对原拱墅区调研并解读了80个文化印记,形成图文并茂的初稿;后因杭州区划的调整,原下城区并入拱墅区。“千年运河,繁华武林”,新拱墅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活力。这就意味着书稿需要重新进行内容的整合,将原来下城区的文化印记点并入该书,再次甄选,形成新的大纲和文稿。
项目行至中期,历经半年的调研与修改,期间区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各部门参加的专家会进行探讨。课题组经历了多次的大纲增减篇目,文章修改,整合调整;课题组还再次明确了全书专有名词的统一与格式的规范,对参考文献进行梳理。2021年的寒暑假,课题组几乎都没有休息,天天都在思考如何改进研究成果。同时,课题组还专程拍摄了运河南文化印记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素材,形成有关课题的影像记录。目前,该项目已形成20余万字的书籍《十里银湖墅:杭州拱墅历史文化记》,内含200多张图片,正在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最后的冲刺。
在如今书稿接近尾声之际,课题组师生都有无限感触:对于地方文史知识研究与传播的重要性认识,对于脚踏实地调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积极沟通与解决问题工作态度的锻炼等,这些都是课题研究中收获的宝贵经历和成长。
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专家在审稿意见中给出这样的评价:“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论点允当……是一部较好的稿子,值得肯定。”
近年来,随着区校合作的不断推进,浙大城市学院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承担了大量运河文化理论研究与传播实践工作。师生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一定能把杭州运河南的大运河文化研究做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依托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名称 :河之南: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典型文化印记调研(项目编号 202113021053)
课题组成员:黄欣雨、张洁、顾淼、朱紫薇、陈晨等
课题领衔:王艳老师 指导:林建老师、冷南羲老师
记者:顾淼(新闻2001)、倪佳佳(文创所科研助理)、杨紫馨(文创所实习生,浙江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