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初到杭州,苏东坡写下一首《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是不是前世我在杭州生活过?真恨不得留在杭州做隐士,即使在这里修行也好啊。”人与城市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于是,两度到杭州为官的苏东坡,为这座城市留下诸多诗词。以至于近一千年后的今天,作家要用一本本书来承载那些往事。
《杭州宋韵话东坡》
司马一民著杭州出版社
2021年12月2日下午,在杭州市文史研究馆,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杭州文史学者司马一民就新著《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杭州文史小丛书(第六辑之一)》,杭州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杭州宋韵话东坡》)进行了分享,并与现场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读者进行了交流。
活动由杭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市文史研究馆、杭州出版社联合举办。
说到宋韵,相信没有一个城市会像杭州那样被聚焦;而说到宋韵杭州,没有一个人会像苏东坡那样值得聚焦。无论是为政还是主持诗酒风月,苏东坡都用他的诗词给杭州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杭州宋韵话东坡》通过深入解读苏东坡的诗词,展现了杭州宋韵里的东坡故事。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斐然,他两度到杭州为官造福百姓,而且在多地执政时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苏东坡的生平和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诗词,千百年来已有众多研究成果,《杭州宋韵话东坡》独辟蹊径,是杭州历史文化中有关苏东坡诗词解读的普及读本。
司马一民说,古代诗人们喜欢用诗词纪事,办了一件事儿、到访一个地方、探访朋友、看风景、聚会等等,都会留下诗篇,就像我们现在遇事喜欢拍个照发朋友圈一样,苏东坡也乐此不疲。
读者可以从《愉快地行走新登》《於潜“视政”》《夜宿水陆寺》等篇了解苏东坡为官的情形,从《与杨绘分享天竺桂花》《有诗有词有美堂》等篇了解当时杭州官场的生态,从《吉祥寺“斗诗”为牡丹》《观潮连写五首诗》《望湖楼下水如天》《在十三楼过端午节》等篇了解宋代杭州人的生活情形,从《“六一泉”边东坡庵》《与辩才法师同过归隐桥》等篇了解苏东坡与师友的情谊,从《与林和靖孤山隔空挥毫对诗》《为杭州女子朝云写诗》等篇了解苏东坡的真性情,从《何时有了苏堤名》《杭州不是东坡肉发明地》等篇了解杭州人对苏东坡的喜爱……
古诗词是有别于正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从古诗词切入,挖掘古诗词里蕴藏着的杭州故事和古代诗人们的趣闻,既有文史知识,又有趣味。
苏东坡在杭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离开杭州以后还写了不少与杭州有关的诗词,这本书挖掘了这些诗词中蕴藏着的苏东坡在杭州的故事,并配以相关的图片,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苏东坡。
到场的专家又如何看待这本《杭州宋韵话东坡》,以下摘取部分观点▼
宋韵独有苏东坡
黄健(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杭州社科智库专家)
司马一民先生的新著《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追寻苏东坡在杭州生活、工作的轨迹,从他的诗词创作中发掘出蕴藏着的他在杭州的故事,材料详实,构思新颖,主题鲜明,线索明晰,行文流畅、优美,同时配以精美的图片,可读性强,不仅让读者能从多个维度认识杭州宋韵中的苏东坡,而且也给读者带来阅读杭州宋韵中的苏东坡的美的享受。
诗词里面看品格
康志友(杭州市文明办副主任)
司马一民先生的新著《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保持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史料翔实,语言平实,观察研究独具视觉。不但让我们看到苏东坡诗里当年的杭州,山水美景,平民生活,同时也让我们从诗里杭州看到了一代文人苏东坡关注现实,勤政为民的品格风尚。新书将苏东坡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放在16篇文章中靠前的位置,也许是作者司马一民先生有意而为之。
透彻地解读苏东坡
桑士达(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
苏东坡的诗词著作等身,其中有很多是在杭州即兴而作、离开杭州后念念而作,给后人遗留一些不解之题、难解之因,司马一民的《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为我们深入透彻地解读苏东坡吟诵杭州的诗词、展现杭州宋韵里的故事轶闻,作了很好的工作。
多角度了解苏东坡
胡海定(杭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司马一民先生的新著 《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堪称《诗里杭州》的姐妹篇,此书通过深入解读苏东坡的诗词,展现了杭州宋韵里的东坡故事。它以独特视角,带着读者去回顾苏轼吟诵杭州及西湖的优美诗词,从而使读者多角度了解苏东坡,品味西子湖。
以书导游走杭州
王翔(杭州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司马一民以资深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和严谨深入的探究作风,寻找挖掘苏东坡与杭州的诗情佳话,为读者重现了苏轼当年在杭州的为官造福和才情逸趣,《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读来难释手卷。以此书为向导游历杭州,会多一份人文情感和历史收获。
品出苏东坡的“三味”
范海霞(杭州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这本书,就从解读苏东坡的诗词入手,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展现苏东坡当时的境遇和心态。精读,每一篇章就像是苏东坡“朋友圈”动态,又像是银幕上一组组流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细品,还能品出三种“味儿”:趣味、情味、韵味。
还原东坡的“诗里杭州”
董建萍(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司马一民老师的研究,独辟蹊径,从东坡的诗入手,发掘拨絮,还原一个苏东坡的“诗里杭州”。由是,《杭州宋韵话东坡》具备了某种重要的填补空白的意义。历代文人包括今人读东坡诗,多重名篇,多重其文学意义。其实,古代文人作诗,也有记录的功能。记录事件,记录自然,记录友情,记录家长里短。苏东坡的诗,有大量的是这类“记录文字”,有着反映历史生活的不凡价值。而这些诗,往往不太被重视,大量被湮没。司马老师凭借其深厚文史功底,对苏东坡在杭州期间写的诗做了深入的勾陈洗练,让它们现身今世,供我们学习阅读,领会宋韵。
热爱生活的苏东坡
曹力铁(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读了《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使文学艺术精品传世千年的,不仅是才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正因为苏轼热爱生活,热爱杭州,在他的笔下,杭州才处处是美景,时时可歌咏。西湖美景的真谛是文化,而文化的精髓是人的情怀、人的生活态度。
诗里宋韵念东坡
陈晓雷(杭州文史研究者)
古人留下无数的诗词歌赋,或喻景、或寄情,虽为今人所吟诵,常不得作者之真意。司马一民先生的《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将历史背景、人物处境、作者心态、喻诗寄情高度提炼、深度还原,以通俗易懂的言辞表达,持卷阅颂,如身临其境般感同身受,是为读者认同。
钩沉辑佚费工夫
吴流生(资深媒体人)
《杭州宋韵话东坡》着眼杭州挖掘古诗词,深入浅出地阐述其中蕴藏的杭州故事和诗人们的趣闻趣事,是一本既有文史知识,又有趣味的文艺读物。但这又与一般的文艺创作不同,不能天马行空,凭着作者的想象就可以成篇的。于是我想到了常用在编撰古文献时的“钩沉辑佚”四个字。因为东坡先生及其他诗人写的杭州诗,虽然没有古典书文那样深奥难解,但他们对是在其时其地、为其人其事而写的,其情其境,有的从诗文中可以读出,而更多则要从其他文献中去“钩沉”出来的。这工作比比构思下笔繁杂辛苦得多。因此,我赞赏作者写在书页上的文字,更赞赏作者在书页后面付出的心血和工夫。
给读者带去启发
王少杰(作家)
《杭州宋韵话东坡》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平实而优美,优美中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感觉。这是相当不容易的。眼下,杭州各界在讨论“宋韵”文化、生活的意涵及其现代价值,个人以为,司马一民这本新著,应该会给读者、研究者带去启发。
传承千年宋韵的一种
赖苇(经济工作者)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既有穿越年代的渗透力,也需要融入新鲜内涵传承下去。宋韵文化作为杭州诸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文化标识,每一个喜欢杭州的人都有责任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从这个角度讲,司马一民老师的新著《杭州宋韵话东坡》不愧为传承宋韵文化的又一力作,而每一个这本书的读者应该也是在为宋韵文化的传承出力了吧。
古诗里流淌出来的故事
应群颖(经济工作者)
《杭州宋韵话东坡》依旧是直接了当的话题就打开了,百转千回的故事就发生了,然后古诗就从故事里流淌出来,好象这些诗人与今天的司马老师早就是老相识。他在遥远的磅礴的历史中小心翼翼的顾盼着、呵护着依旧鲜嫩芬芳的宋韵,生怕弄丢了一点点诗情画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