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常识微信公众号:语文资料室,发现更多!

典籍文化_典籍史料_文史典籍

六、文史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史书编写方式

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十、目录、辞书

■经史子集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ù)。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干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定的作用。

■《尔雅》

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全书计十九篇。累计各篇条目共二干零九十一条,释词语四千三百多个。书中采用的通用语词与专科语词既结合义分科的编注体系与方式,开创了我国百科词典的先例。它的丰富的词汇训释,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资料;它的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上一篇: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下一篇: 关于公布广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通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