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陕西师范大学聚焦“四新”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陕西师范大学聚焦“四新”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陕西师范大学聚焦“四新”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陕西师范大学聚焦“四新”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陕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发挥人文社科办学优势,深挖自然科学办学潜力,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培养理念,坚持“学科融合、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培养思路,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谋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聚焦时代变革,开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探索”。学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契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落实国家“六卓越一拔尖”和“四新”(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战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计划”,在文史哲、经管法、新闻等人文基础学科及数学、生物、心理等理科基础学科组建了各类拔尖班20余个,积极开展新时代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聚焦学科融合,树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理念”。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万物互联、虚实混一、跨界融合的主要特征,以及科学研究呈现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政产学研融合创新、数据驱动创新等主要特点,学校确立以“学科融合、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思路,组建实体培养班级,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推行导师负责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特色培养举措,设立综合创新项目,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氛围、新机制、新体系,实现“知识结构一流、实践能力一流、综合素养一流、创新素质一流”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超前思维、扎实功底、卓越能力、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聚焦多元融合,构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试点组建“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融合人文学科,组建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三个“人文科学试验班”。融合理科基础学科,组建了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学四个“理科试验班”。试验班从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多元化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体系,一是“精”研培养方案。按照“大文科、大理科”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坚持“共享共融”原则,高度重视“融合课程”开发。二是“特”设培养模式。实行“1+3”培养,一年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相同;三年宽口径专业教育,以本学科为主,有机融合其他学科。三是“新”加培养元素。按照“贯通融合、多元超前”思路,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及新媒体领域前沿知识,重构设置了“通识教育选修课”。

——聚焦开放融通,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遵循“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思路,充分发挥哲学基础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学校设立了全国第一所以学科命名的书院——“哲学书院”,探索培养“哲学+”复合型人才。书院每年面向全校选拔100名左右的非哲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两年的哲学通识核心课程的学习。书院坚持“重专业融通和综合素质培养,重理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重开放性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训练,重优良心智与健全人格养成”理念,提供“哲学基础与前沿、哲学经典导读、伦理与文化生活、科学与批判性思维、艺术与宗教文明”五大模块共33门通识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多视角、跨学科审视学业发展和人生发展。

上一篇: 这都能复出?卷入性侵丑闻的影帝凯文·史派西,竟然要继续拍戏了
下一篇: 南阳“不见冢”古墓四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