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网讯 6月30日,凤冈县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参与“探秘中华山”活动。在王寨乡高坝村中华山对天隐禅师临济禅宗进行实地考察后,召开座谈会,对其历史进行探讨、论证,逐一揭开了王寨中华山的神秘面纱:中华山是贵州佛教名山。专家一行还对凤冈如何开发中华山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此次受邀前来的专家有:贵州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省管专家、中国宗教学会理事、贵州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路平;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贵州文史馆馆员黄万机;贵州民族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王德埙;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赵玉娇;遵义市政协副主席谭剑锋;遵义市政协宣传文卫委员会主任吴光辉;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等14名省、市有关专家。凤冈县政协主席李廷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福昌,副县长徐仁琼陪同参加了“探秘中华山”活动。
上午九时,在王寨乡党政办公室,该乡党委书记安家兴向前来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略介绍了该乡乡情及中华山基本情况。随后,专家组一行来到王寨乡高坝村中华山。在天隐道崇禅师法嗣弟子识竺海伦禅师灵塔处,专家们对灵塔建筑及其残留碑文前进行仔细辩析、探讨。王路平说:“从此处可以看出当时中华山经天隐禅师两代开发,佛法胜极一世,影响至西南一带。”在天隐灵塔前,历经三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及人为破坏后,灵塔已成断壁残坦,但专家们仍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经仔细观察与考证,专家们一致肯定天隐道崇禅师确实圆寂于中华山。与天隐禅师灵塔遥相对应的是中华山悬崖上的天隐手迹“万古徽猷”。在中华山顶专家们察看了中华山寺庙遗址,并提出,中华山原名毗卢山,原有毗卢寺可作考证,后更名才为中华山。
中华山行程结束时,在山脚,专家们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回到凤冈县城,专家们来到夷州老茶馆查看了于康熙56年(公元1717年)石阡中宪大夫黄良佐赠中华山寺庙的“中华高峰”匾额。随后前往何坝乡新花铺察看了该处“夜郎古甸”石刻。
晚上,在凤冈县人民政府四号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议由王全会主持。李廷学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凤冈县情。他表示,今天举办这次活动,其目的是挖掘中华山历史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座谈会上,专家侃侃而谈,纷纷发表自己在考证过程中的发现。他们围绕天隐是何许人,其生平,生卒年,天隐法脉何处,与中华山的关系和与梵净山的关系,天隐在临济禅宗的影响有多大等问题倾言尽谈,从理论与历史考证上逐一揭开了中华山与天隐禅师的历史面纱。专家们一致认为,天隐禅师与中华寺在当年胜极一世,天隐禅师临济正传三十三世,其法脉正宗,其佛法的影响辐射邻近周边地区乃至西南佛学界,其法嗣弟子至今对贵州各处佛教影响甚大。他们得出结论:中华山是贵州佛教名山,是值得开发的名山。
在提及凤冈应如何开发中华山时,王路平提出“三个要”:一要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大力宣传中华山在凤冈经济文化发展与凤冈佛教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要宣传中华山周边风情名胜,创造一切适宜旅游的条件;把学术论证与扩大宣传结合,既有历史根据又有文化深度,并通过在报刊、电视上发布,提高热点与关注点;与梵净山挂勾,既增加知名度又增加吸引力。二要争取合法性,既要有专家论证,又要由当地部门牵头,通过申报取得合法地位。三要做好佛教旅游的总体工作,打造品牌,开发中华山,使中华山成为贵州的又一个佛教旅游胜地。
曾祥铣提出如何把潜质财富转化为现实财富,在开发中华山上,发掘和保护是当务之急,收集资料应扩大边界,要从王寨到河闪渡到本庄查找源头;对灵塔要进一步加以保护。并加大研究,切实缩短凤冈现有文化遗产与文化研究上的差距。
王德埙详细阐述了贵州文化研究的价值和考古方向及历史学与旅游学、民俗文学的区别。指出对天隐禅师的历史考证要形成依据,还要收集民间传说,增加在旅游上的趣味性,同时不脱离历史的真理。
最后,徐仁琼对各专家为凤冈的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定位把脉表示感谢。她说,在下步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凤冈一定坚持在保护好文物资源上下功夫,在利用好文物资源上动脑筋,在管理好文物上做文章,扎实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邀请知名人士、文物专家对全县文化资源进行考察调研,有计划、有重点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题图:察看天隐道崇禅师灵塔碑文)
察看识竺海伦禅师灵塔
察看识竺海伦禅师灵塔碑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