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国医大师严世芸工作室、全国名中医石印玉工作室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揭牌。至此,七院已拥有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4个,各级名中医工作室达27个。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浦东新区卫健委副主任、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郁东海,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代表性传承人严骅、赵咏芳等出席仪式。在他们的见证下,七院副院长胡聃以及血管内科陆阳、骨伤科刘丙立、脊柱外科李四波分别向严世芸教授、石印玉教授行拜师礼、敬拜师帖、奉拜师茶、献拜师花,正式成为两位教授的“门下弟子”。
严世芸教授是第四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作为丁氏内科学术流派的传承人,培养了一大批师承人才,获得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誉。在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功能衰竭、中风后遗症,特别是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治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石印玉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传承发展了“石氏伤科”治伤理论与疗法,于治则治法皆有创新。
为更好地提升中医内涵及中医药服务能力,近年来,七院掀起“西学中”的热潮,一批专家通过跟师、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充分绽放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双重魅力。“严世芸教授是中医药领域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厚的临床专家,作为严老的传承人,今后我将认真熟读经典,领会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守正创新,不断加强中西医心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为传承中医尽绵薄之力。”陆阳说。与他同为西医出身的刘丙立表示,“现代医学虽有其优势,但传统中医仍有很多精髓,通过对名中医的思想、经验、技术的传承,把中医精髓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一定会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郁东海表示,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地区,将更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七院院长禹宝庆认为,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全国名中医石印玉教授工作室的落户是对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国医大师·严世芸
第四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辞海》副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地位: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的研究,开创中医学术发展史的研究领域;编撰中医权威著作《中国医籍通考》,填补医史文献学术空白,创建了“藏象辨证论治体系”。
学术思想:提出“和”是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原则,中医学的生命观与疾病观均以“和”为准则,在“和”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诊治观——协调阴阳,和于术数;气血调和,百病乃治;兼顾五脏,整体和合;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把握病情,紧扣病机,随机应变,法无常法,圆机活法。
全国名中医·石印玉
全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地位:石氏伤科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术带头人。
学术思想:提出“治伤识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复元图本、顾及兼邪、注重痰湿、内外并重、整体调治”筋骨病损诊治原则及“正骨必先治筋”“健脾治骨松”等治法新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