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话本苏州简史》20多万字,却收入了苏州一万年间各时期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不少鲜为人知。通俗易懂又于史有据,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仿佛与苏州“易中天”品茗神聊。
陆文夫一句话 诗人朱红啃起了历史
朱红是诗人,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在他笔下,苏州的历史变迁风物民情旧迹新貌无不刻画细致,历历如见。1988年起,协助陆文夫主编《苏州杂志》。
《苏州杂志》是一本研究苏州文化的专业杂志,收到的稿件大都涉及苏州掌故。朱红说当时自己有很多文献都没有读过,但要准确无误地编发稿件,就必须去读去学。编了十年《苏州杂志》,读了十年苏州史志,十年间,他开始转换角色,写起了历史文化散文。他的散文,依旧诗意盎然:“当你信步临顿路,很可能踩着了周瑜的脚印;踏上皋桥,站的也许是唐伯虎凭栏处;假如你在沧浪亭石亭憩息,没准坐在了金圣叹坐过的地方……”
1996年,一次陆文夫到编辑部谈稿件,谈到苏州历史头绪纷繁,一些稿件中文史内容出现差错,责任不在校对,而在编辑。大家都讲要有一套连贯的史料就好了。陆文夫说,那么编辑部自力更生吧,写一本简史。朱红那些历史散文不是很好吗?再补充一些资料,把空白补上,连起来就行。他把书名也想好了,就叫《苏州演义》。他提出“不要纯学术性的,可读性要强一点;也不要‘唐伯虎点秋香’,要于史有据。”
朱红当时非常为难,写史绝对不是自己所长,这里面的差距朱红非常清楚。可朱红还是接下来了,写书,权当是又一次苏州历史文化的“恶补”吧。
他买来廖志豪先生的《苏州史话》,买来辞书出版社的《苏州》,通读了《吴中文献丛书》,细读之后发现苏州史料中,吴越春秋、宋、明、清时期记载很多,而战国初期到秦代、南北朝、五代材料很少,有些时段呈空白状。于是他又买了《二十五史》,再找来苏州政协、吴县政协汇编的《文史资料》,找来地方志办公室编的《苏州史志》从头读起,将苏州自一万年前大禹治水到枫桥春晓苏州解放的悠久历史衔接起来。
九年成书 病榻前告慰陆文夫
朱红是文坛快手,但写这本书,却应了那句老话:“慢工出细活。”这“细”,就细在“于史有据”。《话本苏州简史》中人名很多,看到史书中有“某人说”,他必要查这“某人”是谁?于史有据方可选用。
经过几年的充电思考,朱红编史思路更趋成熟。考虑到已出版的史书众多,重复无数,他决定“人详我略”。文史专家朱衡看到朱红的书稿提纲提醒他:“只剩下一副骨架有啥看头?还应做到人略我详。”于是,吴越春秋夫差、西施的传奇故事,卧薪尝胆、干将铸剑等人所熟知的历史典故一笔带过,已有专著的吴门医派、明四子一一从略,而其他史书中少有涉及的一些千古谜团经悉心考证,成为简史的一个个亮点。
大多史书记载唐伯虎吃官司系都穆举报出卖,朱红多方考证,并无其事。此外,众多文史资料均记载王鏊墓前的墓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为唐伯虎所题,朱红对此产生疑问:唐伯虎死在王鏊之前,王鏊健在时唐伯虎便将墓联送上,岂不要吃耳光?推翻了这一说法。还有虎丘剑池,传说为勾践盗墓掘成。史学家大多认为,勾践亡吴后,到处盗挖吴王墓,以报会稽之耻。朱红认为,勾践盗墓说不能成立,《越绝书》中对当年夫差造阖闾墓时墓坑多大多深,内藏多少东西早有记载,近年考古勘测证明其记载是准确的,而剑池之水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防盗措施。且俞平伯的研究也已证明,勾践很有政治头脑,当年勾践灭吴后,为了不伤吴民感情,未曾动过吴王墓。
历经九年,书稿终于完成,朱红去向陆文夫报告,可惜此时的老陆已病重住院,无法逐字披阅了。
与易中天不谋而合 通俗有趣绝不戏说
成书后的《话本苏州简史》装帧古朴端庄,但书名没有用当年陆文夫所想的《苏州演义》。陆文夫当时的想法是“演义”本就是历史的演义,到了《三国演义》后,演义才三分真七分假,变成了文学。陆文夫想还“演义”以本来面目,没想到的是,十年后,这本书真正面世时,已是“戏说”泛滥,朱红不敢再用“演义”,以避“戏说”之嫌。
不“戏说”不等于不好看,《话本苏州简史》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语言。把历史真实置放于现代语境中深入浅出的“品读”,让人获得现代语境观照下的古今历史与政治对比的顿悟和快感,读者从书中品出了“易中天”的味道。
他不认为自己是苏州的易中天,“易中天是史学家,我只是半路出家,边学边写,是一个叙述者,只是把历史连起来讲讲而已。”写这本简史要有可读性,这是十年前陆文夫所希望的。在写作过程中,朱红力求做到所引用的历史掌故要让人看得懂,喜欢看,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与易中天不谋而合吧!在追求通俗有趣的同时,朱红恪守一条原则——绝不戏说。他认为通俗变成了娱乐就不再可信,陆文夫当年希望他“不要‘唐伯虎点秋香’,要于史有据”也是这个意思。
朱红与易中天又有不同。易中天根据自己多年研究所得,在讲历史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朱红对苏州的历史也有评价,但在面对两种不同意见时,他选择了客观介绍。比如苏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在现址,一说在城西。朱红认为两种说法不分胜负,仍需进一步考证。
力求通俗的同时,朱红坚持写史的真实性,只作客观叙述,不掼浪头摆噱头。比如《吴门表隐》记载因果巷曾住有一清代名妓,叫穆素徽,这个人身上,有很精彩的传奇故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中也称有人见过此人。但朱红经过查考,发现此人只是剧作家袁于令《西楼记》中的虚构人物,据历史学家孟森研究,现实生活中并无此人。但袁于令创作这个人物有生活原型,那是一个叫周倚生的苏州歌妓,因此这个人物没有收入简史。
如今,《话本苏州简史》已经出版,朱红老师将再次用通俗有趣的文字为大家讲述一万多年的苏州历史。若对该书有兴趣或者有意向购买,46元。
思麦特读书会成立于2012年12月25日,围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民俗、园林等多个主题,举办了一百多期书友沙龙活动,包括:木心诗文分享、知天命、味道苏州、民艺与守艺、走进苏州园林系列、述说苏州老城墙、茶道雅集、走进欧洲文化之巴黎、参观抗战老照片、北寺塔讲心经、仇英作品赏析等。
思麦特读书会坚持做品质读书会,定位于读书沙龙、讲座分享、书友互动及书籍推荐等,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和多元思想在苏州的传播与交流。
朋友!欢迎您到思麦特来,让书香浸染衣襟,让心灵重获自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