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哈佛教授:中国要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人敢对中国史乱说了

哈佛教授:中国要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人敢对中国史乱说了

哈佛教授:中国要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人敢对中国史乱说了聊起中国史,无人不识何炳棣。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更是给予何炳棣高度的评价:中国如果有五六个像何炳棣这样的人才,中国就不会被西方人颠倒是非了。何炳棣1917年出生于天津

聊起中国史,无人不识何炳棣。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更是给予何炳棣高度的评价:

中国如果有五六个像何炳棣这样的人才,中国就不会被西方人颠倒是非了。

何炳棣1917年出生于天津,但他的祖籍是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何炳棣在1944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第六届留美公费生,隔年年底便动身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

1952年何炳棣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取得英国史学位。毕业后的他逐渐往中国史学科研究,硕果累累。史学家余先生曾称赞何炳棣先生“才入大海”。

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

何炳棣

从家世看历史

何炳松是何炳棣的堂兄,也是何家家族里第一个留美学生,回国后的堂兄一直担任印书馆编辑翻译所所长和暨南大学校长,是何家的光荣。年少有为的何炳松成了何老心目中的偶像,影响了他的志向。

何炳棣至小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永久的,多年来,他怀着根深蒂固的“家族观”观念对其深入的研究。除父亲外,外祖母是对何老一生影响最深的长辈。

小时候同外祖母吃饭时,外祖母曾多次告诉何炳棣:菜和肉能吃多少尽管吃,但要存一块红烧肉在碗底,留着最后吃,这样年老了才有福享。

何炳棣父亲怀才不遇,儿子何炳棣出生后便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为了不负众望,小时候的何炳棣比同龄小孩付出了好几倍的精力,学的东西也很多,九岁便下定决心考清华后出国留学。

文史班_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年轻时的何炳棣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

优秀的人才永远往更高处攀登。1939年,何炳棣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西洋通史学科助教教授,他抓住机遇,参加了清华大学第五届公款留美考试,只是那年何炳棣落榜了。

隔年同杨振宁一起参加了第六届公款留美考试。留美考试通过率极低,留下来的都是佼佼者。那年,何炳棣以比杨振宁高出7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第一名,也是历届考试中的优秀者。历届考试中,获得最高分的是第三届的钱钟书先生。何炳棣对钱钟书先生更是佩服和敬仰。

不是真正的热爱,谁还会坚持。何炳棣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东方的摇篮》是他投入最多情感而编写出来的著作。

这册书在出版前曾遭受社会激烈的争议,而后历经几折风波才得以发表出来面向于世。这部历史学迅速地在世界各国的历史学界中引起一波风浪。

不禁感叹,何炳棣先生不愧是中国历史学界中一位大名鼎鼎的学者。

文史班_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1939年的西南联大

不争不相识

在清华大学求学时,何炳棣认识了胡适,两人私底下是好朋友,而更奇怪的是,大多时候何炳棣与胡适的观点和看法是相反的。胡适对何炳棣表示很欣赏,他曾说过:

“在海外的那几年只留宿过两个好友,其中一位便是何炳棣。”

1952年,胡适邀请好友何老到家里做客,吃饭时无意中谈起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胡适认为北京大学是“大”而清华大学则“小”。何炳棣对这看法表示了不满。

何炳棣更是放下了狠话:

“只要我还是清华大学的校长,我便要把文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

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

胡适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在对高等教育学院进行大规模改造。而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中国高校的命运。

在何老印象中和胡适最深刻的一次交谈是1960年8月在胡适纽约家中。这次谈话聊起了毛先生的诗词,1958年,何炳棣将毛先生两首《沁园春》进行翻译并发表出来,他非常欣赏毛先生的才华。

胡适却不这样认为:“毛先生如果当时在北大求学,还比不上我中文史班里的学生。”两人因此也辩论了一番。而那年夏天,何炳棣先生在莫斯科参加国际东方学者大会,可大会临近时,还不见中国原定派遣的代表团。在场的学者们内心也明白:中苏的关系已经严重恶化。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_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

晚年的胡适

清华园的回忆

何老曾回忆在清华的那段日子:

“因为热爱,便没有觉得学习史学的枯燥无味和繁琐。清华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和前程,后期对中国史更加的热爱,也使自己对中国史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得以深处的研究。那几年的时光难忘且珍贵。”

何炳棣认为在大学时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雷海宗老师,是他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维,也是他让自己更深层的了解到中国史消极的一面。

1962年,雷海宗逝世。三年后,何炳棣受到芝加哥大学的邀请,让其开一场讲座。何老想到尊师在芝加哥求学时最重要的老师Thompson,所以提议以JamesWestfallThompson命名。以此来纪念雷海宗先生。

1959年,哈佛大学出版了何炳棣的代表作《中国人口研究》,第二年,他将此书和之前发布过的文章寄给了身在南开大学的尊师——雷海宗。

两年后,雷海宗在信中表示自己很兴奋,对何炳棣也给予很高的赞赏和期望:“你还年轻,我相信你在未来能拿出更好的成绩,成就一个非凡的自己。”

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雷海宗

当年的清华园并不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何炳棣的挚友林从敏曾指出:当年的清华背后隐藏着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停课,游行和示威。

何炳棣从不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只在背后默默地观察。他曾回忆:

“那时候看不透中国的命运,当时的清华教授和绝大数学生都认为只有南开国民政府才有组织抗日的政治力量。而学生和北平的学联的联合暴露居心和行踪,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这场力量。”

其实何炳棣是一个爱国的历史学者,1970年海外的“保钓爱国运动”中,何炳棣以演讲和创文为这场活动呐喊助威。

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

1970年保钓爱国运动

有一次在观看祭黄帝陵表演时,他泪流满面的对旁边的人说:

“你看我满脸泪水,其实感动我的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背后历史文化的血与激情。”

2008年,何炳棣祭拜岳飞时,深深地在岳飞碑前三鞠躬,抬起头时,旁人看到他红着双眼,可见何炳棣身在异国却心系自己的国家。

何炳棣先生的脾气很古怪,几乎不接受他人的采访,他自己也深有体会,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缺点。他在私立第一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他班主任曾在评语中写到:

“如能爱众亲仁,则美玉无瑕矣。”

长大后的何炳棣每每想起这句话,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老师那双尖利的眼睛,能准确的预测到我一生中最大的缺点。——说开点便是高冷型,不易近人。”

古人云:“三岁看到老。”在何老身上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创新班的区别_文史班

晚年的何炳棣

晚年的何老

1971年,中美关系得到缓解,何炳棣访问中国,并写了《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和成就》。其中大致写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一切措施从群众出发,建设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对中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008年91岁的何炳棣访问中国,当时采访他的记者说:“白发苍苍的何院士思维缜密,言语之间逻辑性极强。他的记忆十分清晰,没有丝毫迟疑,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发过每一篇文章的日期,说到很激动的时候,他会拍打着双脚。”

2012年何炳棣在加利福尼亚州去世,享年95岁。得知这个信息后,很多学者和读者纷纷留言表达哀思,对何炳棣的去世感到惋惜。何炳棣先生的代表作有《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读史阅世六十年》等。他一生勤奋好学,将人生的大好时光奉献在中国历史学术这条道路上。

上一篇: 2022全国专科学校里文史类最好的是哪所
下一篇: 【校友回忆录VOL.3】不忘求学初心 牢记教育使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