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4年三月的一天,北京城内清风徐来,春暖花开,可以杨慎为首的二百二十九名京官心情却格外沉重。
他们齐齐匍匐在左顺门外,口中义正词严地高喊十六字: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结果,这群“猛士”不但没有达到让皇帝收回成命的目的,反而,迎来了从幽暗深宫中传来的冰冷三字:“给我打!”
喊打的这个人便是个性倔强,操控权柄四十五载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虽然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不上早朝,但却能将皇权牢牢掌控手中。
在治国方面,他也天赋异禀,勤政亲民,曾经六次大赦天下,但唯独对杨慎恨之入骨,以致让他外放三十五年不得还朝!
那么,为何嘉靖皇帝要对这次“大礼仪事件”耿耿于怀,以至非要致杨慎于死地不可呢?
名臣之后,年轻有为
原本,作为明朝首辅大臣杨廷和之子,杨慎完全可以拥有一段锦衣玉食、高官厚禄的惬意人生。然而,世事无常,当“官二代”杨慎遇上了被老爹亲自送上皇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命运的齿轮瞬间发生转动,那场影响深远的“大礼议”事件让他的人生迎来了至暗时刻!
杨慎出生于正德三年,此时正值史上最荒唐的“耍耍”皇帝朱厚照当政时期,虽然此人戏谑无形,荒淫无度,但却并没有像纣王那样残暴不仁,滥杀无辜。因此,身为辅政大臣的杨廷和才能正常打卡,竭力维持大明朝廷的正常运转。
杨慎就是在这样一种平和、安逸的环境下长大,受乃父影响,杨慎从小饱读诗书,聪明仁睿,以至他在弱冠之年,便中了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修撰,负责编修《武宗实录》。
杨慎为人正直无畏,面对朱厚照无厘头式的荒唐行径,曾多次严词上谏,尤其是当得知朱厚照要出居庸关,与鞑靼直接抗击时,更是舍命阻止,从此时起,他刚正不阿,直言犯上的刺头人设就已然立定。
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失足落水,不久便一命呜呼,由于没有子嗣,张太后便立即与时任首辅的杨廷和商议,迎立朱厚照堂弟朱厚熜继皇帝位。
朱厚熜乃宪宗朱见深之孙,其父朱佑杬是孝宗朱佑樘的堂弟。从法理上来讲,朱厚熜根本不具备明朝“立嫡立长”规则下的立储资格,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这里面甚至还包含了杨廷和等人欲找个“傀儡皇帝”,自己把持朝政的野心。
因此,为了树立威信,杨廷和等人决定在朱厚熜上任之初就给他来个下马威。他们引经据典,找来《皇明祖训》,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要求朱厚熜将孝宗朱佑樘看作自己的生父,而自己真正的生父却要降低一个档次,包括缩短为其守丧的时间!
就是这番操作,最终引来大明建国以来的最大一场政治风波,同时将“党争”这个不良的恶果间接催化,客观上为明朝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大明天子,岂容操控?
朱厚熜自小聪慧过人,少年时,就在其父的悉心指导下研读《孝经》、《大学》,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很深的悟性。
十二岁那年,父亲朱佑杬撒手人寰,朱厚熜袭封兴王,如果按照正常发展,他将会是一位清闲自在的富贵王爷。但上天偏生给他带来了一场天子命,可享有这份富贵命的条件却是:要听话!
朱厚熜与杨家的第一场冲突就爆发在他继位的当天,杨廷和要求以太子礼仪迎接朱厚熜。必须从东华门入宫,居住在文华殿。这让年纪虽轻,但政治敏锐性却极高的朱厚熜颇感不适,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已经贵为天子,凭什么不能享有天子之尊,既然自己的衣食住行不能按照天子规制,那他这个皇帝便是徒有其名。
因此在朱厚熜的一再坚持下,张太后建议双方各退一步,让朱厚熜由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即皇帝位。
这第一回合的交锋,双方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但接下来的“战斗”才是让大明王朝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开始。
朱厚熜的皇帝宝座尚未捂热,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再次挑起事端,让朱厚熜必须将孝宗皇帝当成自己的法定意义上的父亲,而自己真正的生父反倒要被边缘化。
这真是岂有此理!朱厚熜马上意识到:这帮大臣今天能不让你认祖归宗,明天就也能让你成为一支乖巧听话的提线木偶!
这对于个性倔强,意识独立的朱厚熜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然而,当这场维持了三年半之久的“拉锯战”让双方都呈现出疲态之时,杨慎终于坐不住了!
他竟义正词严地打着“维护礼制”的旗号率领两百多名的官员跪在了左顺门前,口中大喊“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十六字,俨然做出嘉靖如若不从,誓不罢休的姿态。
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的逼宫!面对这股架势,朱厚熜不但没有妥协,反倒勃然大怒,当场就将所有闹事官员施以廷仗。
这是自明以来极为残酷的刑罚,在二十多年后,名臣杨继盛就是被这刑罚弄得碗大的伤口生蛆发脓,最后不得不用口来清理溃烂的伤口,残酷至极,让人不忍卒睹。
而此时的杨慎等人,同样面临残酷的刑罚与死亡的威胁,但他们没有选择妥协,直到十六名官员当场气绝身亡,他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然而,十天过去了,杨慎等人的“猛士”精神继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群人仍是固执己见,坚决抗议朱厚熜将生父追谥为“献皇帝”。
面对杨慎等人这番操作,朱厚熜再次发飙,直接将杨慎发配到云南那个不毛之地。
放逐边陲,历经苦难
杨慎伤势未愈,朱厚熜便急不可耐地名人催促杨慎启程。迫于天威,杨慎只好强忍伤痛,蜷缩载一辆破旧的马车之中,落寞地离开了他一直居住着的京城。接下来,一段长达三十五年的放逐生涯将一直陪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杨慎身披枷锁,蹒跚而行,路经湖北时,他在长江边偶遇了一樵一渔,看到这两位老者举止从容,无忧无虑的样子,让杨慎触景生情,想想自己宦海沉浮,到头来竟落得如此境地,不禁心中泛起一阵悲凉,于是,便有感而发,写下了那首刊在《三国演义》篇首的《临江仙》: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建功立业,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梦,甚至还换来了一副冰冷的枷锁。由此可见,这看似潇洒飘逸的笔触背后,浸透着杨慎多少心酸与不甘?
历史浪潮无情而残酷,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进。不管是追求功名利禄名垂千古,还是醉心于天地之间,逍遥自在,终究还是会被时代的浪潮所吞噬。
在杨慎三十五年的流放生涯里,朱厚熜先后大赦天下六次。但是每次杨慎都被排挤在赦免名单之外,而且在此期间,朱厚熜还频频到云南打听杨慎近况,一旦听闻杨慎处境凄惨,他便会心花怒放。
1529年八月,西南边陲阴雨绵绵,杨慎旧疾复发,而就在疾病折磨他的同时,家里传来噩耗,他的弟弟杨恒与父亲杨廷和接连去世,杨慎悲痛欲绝,请求朝廷能够允许自己回家奔丧,可这样的人之常情却被朱厚熜无情驳回。
杨慎在流放期间,创作了几千首诗词,被时人誉为“当代词宗”,此外,他所著的《韬晦术》八卷也成了中国历代谋士的压箱秘笈。
1553年,机缘巧合下,黔国公沐朝弼设法将杨慎送到了江阳居住,这里距杨慎的老家新都很近,多少为他缓解了哀婉的思乡之情。
紫禁城,那座杨慎少年梦想伊始的地方,终究还是没有收留他,然而,这对于须发皆白,飘零半生的杨慎来说,已是很好的结局。如果没有变故的话,他就将这儿终老一生。
然而,就在杨慎终于忘却前尘,带着一颗平常心,等待最后时光来临的时刻,命运却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1558年十月,年近七旬被人检举揭发,云南巡抚王昞立即派兵将他重新再次押赴滇南。面对举目苍凉的边陲环境,杨慎孤寂非常,可不堪言,提笔写下人生最后一首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一年后,贫病交加的杨慎在永昌卧佛寺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结语
三十五年前,那场与朱厚熜在左顺门前的对决,让杨慎与自己的大好前途彻底决裂,也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从此,“党争”这个梦魇般的词眼将与晚明如影随形,直至蚕食外它身上最后一块健康肌肤。
一场“大礼议”事件,不仅让一代才子杨慎飘零半生,而且也让一个原本强盛如斯的王朝彻底走向腐朽与没落。由此看来,一个不健康、不科学的制度,不仅会戕害到每一个为家国天下赴汤蹈火的生命个体,更会让一个曾经满是骄傲的王朝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参考资料:
《明史》
贵州政协文史天地网《杨慎:辛未状元的悲壮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