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我是第一次来到湖南,和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了解更多中国历史。”香港浸会大学历史教育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吴雯惠说道。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文学系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卢逸朗也是第一次来湖南。在实地触碰和走读中,他加深了对祖国和湖南的认识。“通过这次交流,我能了解更多湖南的历史和文化,希望能更好的将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5月22日,“寻韵湖湘——湘港青年学子历史文化交流公益行”活动正式开启。
十余名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师生乘坐三小时高铁,于今天中午抵达郴州后,前往活动第一站——永兴县板梁古村,置身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湘南古民居,同来自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共同开启第一场乡村古建筑保护调研行。
尽管来自香港和内地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和专业,但是相同的中华血脉、相近的年龄,让两地青年很快打开心扉。
“寻韵湖湘——湘港青年学子历史文化交流公益行”活动由湖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湖南省港澳台侨文化交流促进会、湘港青年交流基金会、郴州市政协主办,文史博览杂志社、湘港青年交流促进会、永兴县政协、桂阳县政协承办。
在5月22日-5月26日的五天时间里,来自香港浸会大会、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将开展乡村古建筑保护调研、乡村教育义工服务,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湖南卫视等地,在实地走访和交流互动中,促进湘港两地的文化交流,增进对祖国科技、教育、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共同吟唱“我和我的祖国”。
板梁村的古龙桥
5月22日下午,来自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为香港青年学子讲述了板梁古村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村落魅力。
“按照板梁古村的风俗,走过了接龙桥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村落。接龙桥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有着独特的三孔九板的建造结构,桥墩根据水流方向设计成为船型结构。”来自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学生杨刚向香港的师生们介绍道。
“走读”路上,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庄伟茵、长沙市政协委员何家亮,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师生一行提问不断,“商业街最繁盛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呢?”“这些历史是指哪个时期”……这些问题都被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和青年学子一一“破解”。
湘港青年学子共同向板梁村的村民刘老请教当地刘氏族谱,询问了解刘氏家族迁移于此的历史脉络。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刘詠聪教授激动地说“我也姓刘,这次来到板梁村交流关于刘氏家族的历史,是一种缘分,更是对祖先宗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湖南十里不同音,湖湘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接下来,香港青年学子也将带着思考与好奇,继续在与湖南青年学子的交流互动以及走读中,深入感受湖湘之韵、中国之美。
明天(5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青年学子,将继续开启下一站——探寻郴州市桂阳县庙下村的“密码”,解读其独特的民风民俗。
下面,
小编带你提前“踩点”,
看看明天有哪些精彩亮点?
庙下村
作为美丽的千年古村,庙下村目前遗留下来、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70余栋。在201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下村完美体现了“小村落,大文化”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村落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戏曲之美。
庙下村是一个雷氏族人聚族而居形成的古村落。可以从广公祠看雷氏族人对“尊奉先祖”的重视、从“凉上”看全村的风水核心、从古亭看村规村俗、从雕刻技艺看家族名望,从宗祠看雷氏先祖对后世子孙的教诲。
特别值得期待的是,庙下村历来有唱戏的传统,村民自发组建的戏剧团,常在村落中表演湘剧——明天,湘港青年学子将一睹湘剧的风采韵味!
明天(5月23日)下午15:30分,政协云、网易湖南将现场直播湘港两地青年学子共同探寻“小村落”庙下的“大文化”,敬请关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5月22日~26日,
湘港青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切身感受祖国的繁荣与稳定,
增进对祖国的文化认同,
吟唱“我和我的祖国”!
文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周欢
图 | 彭叮咛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