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隐秘而伟大——记唐社两地文友访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

隐秘而伟大——记唐社两地文友访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

隐秘而伟大——记唐社两地文友访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是日清晨,久违的布谷鸟早早叫醒了我这个归乡的游子,时值小满,麦稍黄了,晨起的空气还带着昨晚疏雨的微凉,我与“乡土中原作者群”的陈恰老师从县城出发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这是毛主席盛赞“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的诗,感觉用在今天我们要缅怀追忆的这位社旗革命前辈身上也毫不违和。

是日清晨,久违的布谷鸟早早叫醒了我这个归乡的游子,时值小满,麦稍黄了,晨起的空气还带着昨晚疏雨的微凉,我与“乡土中原作者群”的陈恰老师从县城出发,穿过古城墙,穿过麦田与树林交错的乡间小路,来到了深藏在苗店镇大苗庄的“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

交通站红色历史文化宣传员和守护人谢永彬老师已率队翘首以待,比我们还早的,是由唐河县赵永修老师率领的一众唐河文友。

正如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中伟老师所言,“唐社不分家”,在社旗建县之前,苗店镇隶属于唐河县,唐北地区。

原本谢永彬老师有心安排司机来接我们,我还是坚持叫了网约车,一是单程节约时间,二是有意测试一下这个地下交通站的知名度。果不其然,活套健谈的司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在这个和无数普通村庄一样朴实的村子里,“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显然是一个特别而孤独的存在。

2021年12月17日,“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由社旗县人民政府立碑。

从石碑走到大门口,有一段婉约而又庄重的前庭,两旁是葳蕤的花木,有着旧时代大户人家的仪式感。没有开门见山,也许这正是“地下”交通站“隐秘而伟大”的设定!玉兰树上盛开着的碗口大的花朵,像是一章圣洁的序言。

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者

当我们走进这座建于明清时期的院落,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和地下绿茵茵的青苔似乎都在讲述着光阴的故事,屋内陈设的纺车、织布机、油灯和农耕用具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沧桑与苦难,老、中、青、幼四代人款款而行幻化出历史绵延的意象和薪火相传的愿景。

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者

写到这里,我还是不能轻易说出这位英烈的名字,就像他曾经被遗忘、被误解、被冤枉一样,经历了怎样的茫然、无助和挺立?熬过了多少个漫漫长夜才重见天日?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不能轻易说出他的名字,是我对岁月的尊重!

不能轻易说出他的名字,是我对先烈的崇敬!

不能轻易说出他的名字,是我理应经历的追溯与求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这句浪漫的诗和今天和故事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有的只是一个名字……

在社旗县东大岗边缘的马河西岸,大苗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却守护着一部革命的密史,见证着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深藏着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传奇。

相传在唐朝末年,苗氏从唐河县迁到如今的大苗庄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几百户人家大部分都姓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匪患横行,各方势力纵横交错,大苗庄家家拥枪自重!

出生于1905年的青年农民苗清发,祖辈殷实,后家道中落,遗有明代堂屋五间,东西屋各三间,家中开一染房,平日里以染布为生维持家计。苗清发为人豪爽耿直又乐于助人,深受族人和周边民众的喜爱与尊重。

1930年,苗清发在赵子文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家也成为了“地下交通站”。

近二十年的血雨腥风,苗清发参与指挥了武装农民抗粮斗争、打击日伪汉奸的锄奸斗争,先后掩护、护送过孙师贤、王国华、王晓舟、张郁茹、曾婉兰、曲令堂、王润黎、李子琛、李协民、张逸光、方晓、张树芝、刘青、姜宗仁、刘希程、王友梅等三十多位中共党员和革命志士,还拆屋卖宅为红军筹集粮食及抗战物资。

1932年11月,红三军长征经过苗店,苗清发将筹集到的300多斤黄豆、50多斤豌豆、30多斤馒头秘密送到红军驻地,及时为红军补充了给养。

1938年夏末,在中共唐河县工委委员王晓舟的指示下,苗清发受命参与协调农民抗粮斗争,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民间版《水浒传》!惩强除暴的黄绿枪会正如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聚集起方圆20多公里一万多名民众,筹集步枪2000多支,打败国民党赵建恕的民团,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1938年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率领河北省委书记朱理治、秘书栗在山等人从延安出发,前往河南省确山竹沟镇走马上任,1939年1月26日,由苗清发接应入住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休整一日,次日天亮前,苗清发在凛冽的寒风中带路,把首长们护送到泌阳高邑。

之后,苗清发从国民党刘希程部购买两万多发新出厂的79步枪通用子弹及其他军用物资,用几辆马车分装,月夜秘密运往新四军竹沟留守处。

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工作

1939年,苗清发在地下党县委组织的指导下,接任保长,合法掌控了全保20多支土造步枪和联防队员。运用这支武装力量,联合地方抗日势力,一举打掉了方城县郝寨、陌陂刚建立起来的维持会和汉奸组织,接着又打掉了泌阳境郭集等地的汉奸组织,其余地方刚组织起来汉奸组织闻风溃散。

为了隐蔽地开展地下工作,苗清发拉拢伪官员乡绅,迎来送往,混迹于酒桌、烟馆、赌场,每日吃喝加上党的过往人员的盘缠路费,都是不小的开支,原本殷实的家庭很快就捉襟见肘了,无奈苗清发只好拆卖了祖上留下的堂屋和西屋,填补亏空。

1941年,国民党特务机关发现了苗清发共产党的身份,派国民军五十五军排长抓捕他,在村民的掩护下,苗清发及时脱险,但地下交通站遭到破坏,苗母被打伤,不久去世。

解放战争时期,唐河地下党县领导和党员,因为革命需要先后离开了唐河,返乡后的苗清发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入党介绍人赵子文已牺牲,无法证明其共产党员的身份。1952年,苗清发被误判为反革命分子!

之后近40年的时间里,苗清发带着多病的身躯,和四类分子一起出义务工、修戏院,文革时期被游斗,受尽委屈,几个子女也受到了连累。

直至1984年, 上级党组织经过慎重的调查了解,查明了苗清发老人在革命历史时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历史,恢复了其共产党员身份。苗清发蒙受几十年的冤屈终于被昭雪!

1993年3月,苗清发老人因病逝世,享年88岁。

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员

苗清发老人和儿子们在一起

我们终究无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其光辉的一生,在近20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在40多年流离、压抑的幽暗岁月里,他曾意气风发、纵横捭阖,也曾忍辱负重、波澜不惊!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那个风云骤变的时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一个普通百姓,犹如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一滴水怎么知道洪流的方向?作为那个时期地下工作人员,究竟需要怎样的胆识与魄力和怎样坚定的信仰?

在党中伟老师的撰写的的中篇红色文化专著《苗清发的故事》即将出版之际,唐社两地文友在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汇聚一堂,在如水墨斗方般雅致而朴素的小院里,倾听着山河岁月的往事,勾勒着那个时代的芳容,用各自的领悟,挥洒着沉实而飘逸的壮怀和才情。

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员

赵永修老师是唐社两地红色书友的牵线人,这次访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之所以圆满成行,得益于赵永修老师的精心组织。赵老师198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发表作品百余篇,2013年退休后,在各报刊及新媒体发表新闻、散文、民间故事等8万余字。

自称“拓荒而行的退役老兵”的刘新华老师,是南阳市音乐家协会会会员,红歌创作的发起人,同时也是南阳市孔家书画院院士,他挥毫泼墨,现场书写一幅“海纳百川”留赠交通站。

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者

何献德老师是中共党员、经济师、武术裁判员、唐河县武术协会副主席,即兴作诗一首,撷取一段原诗:“原址建起纪念馆,后世瞻仰人不断。缅怀先烈承遗志,新时代里谱新篇。”

曾经建校办学、在教育园地里耕耘多年的靳玉峰老师也赋诗一首,撷自原诗:“唐北地下交通站,革命发展屡建功,吾辈更当承遗志,努力奋发中国梦。”在英语教学上颇有建树的靳老师编著的《独树易知英语快速记忆法》将在近期出版。

今年82岁的刘万营老师是交通站第一任特邀讲解员,苗店镇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金奖,业余时间沉迷绘画、诗词创作与二胡演奏。

南阳市最后一批民办教师白金海目前仍耕耘在教育一线,业余时间创作神话故事,未完成作品《大禹治水》已达30万字。

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者

左起:赵永修老师、白金海老师、刘万营老师

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中伟老师应邀参加此行,常年与文字为伍的党老师兼任唐河县曲协理事,多年来,挖掘、记录整理100余首《母亲的歌谣》,300余首《母亲常说的那些话》,三十多出非遗二簧戏曲,创作十余篇地方曲艺三弦书,采撷民间传说并撰写了《风物传说》、散文等作品百余篇。党老师收集整理的《苗清发的故事》一书由刘万营老师题字,由开封市地方史志学会副秘书长、开封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宁富海老师作序。

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者

党中伟分享《苗清发的故事》(右二)

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红色历史文化宣传员和守护人谢永彬老师也是一位退休教师,另一个身份是苗清发的女婿,今年77岁的谢老师精神矍铄,身姿挺拔,走路带风,一把稀疏微卷的花白长发挽在脑后,时尚得体的中式上衣不彰自显着他的艺术情怀与文人风骨。谢老师用一支朴实无华的笔,记载过峥嵘岁月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用二胡和古筝,演绎着千回百转的人生和珠玉落盘的心境;用一双灵巧的手,修理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破碎的尘梦!也独辟蹊径,开创“蛋雕”艺术,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花鸟鱼虫,灵巧的视角,细腻的刀功,一如他对苍茫人世精致而怜悯的体悟,清澈如初的眸子里折射出的是千帆过尽的温润与云淡风轻的从容。

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员_文史研究工作

谢永彬老师(左二)将蛋雕作为礼物送给文友

山河岁月风飘絮,唯有文字慰人心!土生土长的大苗庄人苗松克是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数十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倾听、记录、整理着村民口口相传的“古经”,以对文学和家乡与生俱来的情感与热忱,用文字延续和传递着乡村的文化根基和精神依托,为苗姓族人提供了身份认同的纽带,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红色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圣与厚重。

还有诸多才华横溢的文友深藏不露,一支拙笔,未能一一触及。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唐河社旗两地文友此行亦受到了乡土中原作者群一众文友的关注与支持,分布全国各地的文友,均在以各自的方式和传播渠道为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进行着力所能及的宣传和阐释,相信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一定会迎来云屯星聚的盛况。

我无意歌颂个人,我们都是这片土地上的赤子!如果我歌颂,歌颂的也是这片多情的土地!

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员

她用秀丽的山河和壮美的四季滋养我们,赋予我们才气和灵气,赐予我们情怀和风骨!她阅尽历史的风烟,承受无数沧桑巨变,当我们散做天涯客,她是我们来的地方,是我们心灵永远的归乡,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她都坚强地留在岁月的岸上,等待着我们在天之涯地之角那一波深情的回望!

张春蕾

2023年5月25日于宛

作者简介

行走的花朵,原名张春蕾,河南社旗县兴隆镇月楼村人,曾是一名想当作家的音乐老师,现居广东,房地产职业经理人。

文史研究者_文史研究工作_文史研究员

上一篇: 这个人很厉害!能跟随邓小平新婚旅行,朱德还请他吃美餐……
下一篇: 文史工具书之首——类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