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传承广府年俗,寻味粤式新年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传承广府年俗,寻味粤式新年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传承广府年俗,寻味粤式新年过年是一个历法的开端,民谚有“百节年为首”。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广府人过年的民俗文化尤为丰富多彩,备年货、团年饭、行花街、迎财神、赏花灯等活动应有尽有,历经千百年

过年是一个历法的开端,民谚有“百节年为首”。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广府人过年的民俗文化尤为丰富多彩,备年货、团年饭、行花街、迎财神、赏花灯等活动应有尽有,历经千百年,形成一套特有的“除旧迎新”的习俗。

1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围绕广州的特色年俗,带领观众追根溯源,了解年俗的“前世”与“今生”。

文史广州讲座_广州文史_文史广州系列直播

“行花街”过热闹年

从年廿八到年三十,广州最热闹的地方都会设迎春花市,可谓“十里花市人如潮,万朵鲜花喜迎春”。各区花市搭建在市中心的街道上,所以民众俗称“行花街”。

文史广州讲座_广州文史_文史广州系列直播

曾应枫讲述道,广州人素有养花、赏花习俗,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96年,汉大夫陆贾来到番禺,劝赵佗归汉,看到了岭南人“喜以花为饰”“彩缕穿花”的景象。唐代,广州已有卖花者。唐玄宗在位时的名相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的诗《春江晚景》中,末句“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写的是当年古芝兰湖(今流花湖到西华路西段一带)卖花船的情景。

明代,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合浦的珠市,被称为“粤中四市”。鲜花进城后,多集中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摆卖,每个城门就是一个小花市。到了清代,又有所发展,由各城门扩展至城内。

广州迎春花市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初清同治年间,定形于民国后的20年代。广州最早的花市设在“藩署”前,即今北京路财厅前,也叫双门底,也有一说在西关十三行路一带,江边有花舫,有花妹,引来商客前去赏花。

到了20世纪初,“行花街过热闹年”已经成为广州人不可割舍的年俗之一。近年,广州市的迎春花市扩展到省内外其他城市,成为岭南地区人民共同拥有的年俗。2021年,广州“春节(行花街)”列入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史广州讲座_广州文史_文史广州系列直播

“行花街”不仅仅是买花,更代表着一种人间烟火气,是广州市民对这个城市怀有的浓浓的文化情结。今年,为了顺应广大市民的呼声,广州11区的迎春花市活动总体时间延长了、规模也扩大了,从1月31日(腊月廿一)开始,各区迎春花市陆续开市,一直持续到2月10日(大年初一)凌晨两点。

一餐一食皆祈愿

俗称“食在广州”,广州人的春节则更离不开多姿多彩的饮食,而这些“春节限定”的美味也承载着广州人对来年的虔诚祈愿。

农历年廿三或廿四晚,送灶君老爷上天,俗称“谢灶”“送灶”或“祭灶”。相传灶君奉玉皇大帝之命,到人间看管善恶,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安康。每年这一天,灶君就上天见玉皇大帝,禀奏一家的功过。功多者,三年之后天降福寿;过多者,三年后天降灾祸。为保来年能够福寿安康,人们在送灶君上天前会准备丰富的拜祭食品,有鸡、烧肉、烧酒等。还要在灶膛里放两条甘蔗,代表上天的梯;一个柑桔,表示“吉利”;两片片糖,意思是将灶君的嘴“糊”住,不要乱说。有的在灶头贴一对联,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即开油锅炸炮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等食物。糕类之多,也是广州一大特色。除了蒸年糕,广州人还喜欢蒸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等,象征“步步高升”;年货还要有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

除夕夜,“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广州人对于辞旧迎新的团年饭十分讲究。广东人无鸡不成宴,饭桌上必定有鸡,还有鸭、鹅、烧肉、发菜等,烧肉也是少不了的,俗名叫“红皮赤壮”,象征壮旺。过去,广州人煮团年饭,还喜欢煎一两条土鲮鱼放在米缸上,过了年才吃,称作“责年”(广州话“责”是压的意思),寄寓“年年有余,丰衣足食”。

文史广州讲座_广州文史_文史广州系列直播

锣鼓声中送祝福

过年过节,广府地区的人敲起锣鼓舞狮庆贺。两个小伙子舞就一头威武雄壮的醒狮,在21支梅花桩凌空腾跃,时而跃上近三米高的桩上登高远望,时而在1米5的桩下俯身探月,精彩而扣人心弦。越多掌声,狮子舞得越发形威神趣,直到探身采下象征着如愿吉祥的生菜——俗称“采青”——才用凯旋般的姿势向大家答谢。

曾应枫表示,南派醒狮的起源与古人驱逐瘟疫有关。相传我国南方经常发生瘟疫,但幸而每次瘟疫发生不久,便有一只神兽出现,这神兽叫做“年”,行动如雷鸣电闪,它一出现,瘟疫便很快消失了。由于神兽“年”对人有如此大的帮助,故人们在农闲时节,便用竹篾和彩布扎成“年”兽的样子,配合雄壮的鼓乐,到各家门前舞动,藉以镇妖驱邪,讨个吉利,因“年”兽喜食蔬菜,于是家家户户均在门前放置蔬菜一盘,以备“年兽采食”。年长日久,人们发现扎制的“年”兽的形状很像狮子,便将这种祥瑞之物改称“瑞狮”,而采食蔬菜称之“采青”。从此之后,舞狮避邪慢慢形成一种风俗,狮子采青演变成了舞狮。

乡民在新年期间必舞狮。每年大年初一的中午一点钟,各乡氏族祠堂的二十头狮子聚集在村委会前,由村干部带队,一众狮队敲锣打鼓,边舞边走向各乡村,向村民拜年。村民纷纷站立村口或家门,夹道接拜年狮队。在震耳的炮仗和喧天的锣鼓中,“新年大吉”“恭喜发财”的祝福声不绝于耳。

文史广州讲座_广州文史_文史广州系列直播

万紫千红的花街、香飘四溢的年味美食、喧天锣鼓中舞动的醒狮,以及街坊之间互相“逗利是”送出的一句句祝福,元宵节的几支香烛和一碗汤圆,一个个新年习俗勾勒出世世代代广州人的春节印象,清扫着旧年的悲喜,点燃着新年的希冀,也成为了广州人难以忘怀的乡愁。

上一篇: 馆员黄淼章:演绎广府文化与广州文物的世纪华章
下一篇: 政协大讲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