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红楼梦:用附会的方法来一条索隐

红楼梦:用附会的方法来一条索隐

红楼梦:用附会的方法来一条索隐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一书中记着:其实作书底意趣态度,在本书开卷两回中已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罢了!

红学,本始于戏谑。红学家,本来是贬义的。

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一书中记着:

其实作书底意趣态度,在本书开卷两回中已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罢了!历来“红学家”这样懵懂,表面看来似乎有点奇怪,仔细分析起来,有两种观察,可以说明迷误底起源。

特意将红学家三字引起来,又下定语懵懂,可见有点不屑了。

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

平伯先生不屑的,恐只是红学的那一套附会的方法,不涉及人身攻击的。正如胡适先生当年与蔡元培先生论战,曾言:吾辈爱朋友,但更爱真理。胡蔡二人,就红学研究而言,是学术上的“敌人”,但私下却是好朋友。这才是后人的榜样。

红楼梦开篇即言将真事隐去。读者为了知道背后的真象,采用索隐的方法,本无可厚非,更需深厚的学养。

胡适先生用考证的方法,考出红楼梦系写曹雪芹家事,也未免柱鼓瑟。敷演出来的故事,不能当生活实录。

曹雪芹家怎么可能有十二钗原型的女子?他是把历来的名女拿来作为底子,结合生活的观察,塑造出黛玉宝钗来的。探春远嫁,不是有点昭君出塞的影子么?贾妃存年,不正同西晋贾南风存年么?

有行家非要考证曹雪芹有一表妹是黛玉原型,那也是他的自由。文学研究,可以借用科学研究上分类、比较等方法,终究当不得科学。文学创造的心理活动,正如做梦,要讲什么逻辑与道理吗?

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

潘重规先生,据说因循了蔡元培的老路,著了一本红楼血泪史。惜未得一见,网络上有简介:

红学风潮七十余年来,历经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与考证,《红楼梦》为曹雪芹自叙自传之说已成公认。潘重规先生独持异议,认为《红楼梦》乃汉族志士反清复明之作。他收集的资料丰富,证据充分,字字义正词严,令人不得不信服。本书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解读贾、林、薛之间的纠葛及其家族的成败兴衰。说出一段隐藏在风花雪月、儿女情长背后的亡国之痛、章酸血泪;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给您一个全新的观点,一本截然不同的《红楼梦》。

就个人阅读感受而言,书中的确流露出蔡元培先生讲的“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可卿逝后,两丫鬟一触柱一出家,贾母逝后,鸳鸯殉主。这难道不是文人口中的气节?而袭人,是遇着谁就忠于谁的,所以作者感叹,“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

今结合胡适先生考证及脂砚斋批语,用索隐派附会的方法,来一条。

先立论:元妃之死隐藏了九王夺嫡真相。

众所周知,雍正皇位的得来,是有争议的。《清史》修完后,有专家仍说不能排除雍正夺位之嫌疑。

其真相正好在元妃薨逝一节中。

小说中,贾府在元妃逝后,被抄了家,走向彻底的败落。

现实中,康熙崩后,曹家失去靠山,被抄家,枷号。(所谓文史互证,)

红楼梦借省亲写南巡,故元妃对应着康熙。

元妃即代康熙,这是无可动摇的了。(仿某些学者的行文方式,读者切勿被作者瞒过。)元妃之死自隐了康熙驾崩的真相。

元妃册子上批着,虎兔相逢大梦归。

元妃死于甲寅年十二十九,已交卯年,故虎兔相逢。

1734年即甲寅年,康熙死于1722年十月十三。也是寅年,这些事情不能明写,故往后推了十二年。

那么,兔字怎么理解?十二地支中,卯属兔,卯占第四位,隐喻着皇四子。

如果看另一版本就更好理解了。虎兕相逢大梦归。兕,音四,拆开,形近“四儿”两字。我们的猜谜法,本有从外形看的传统。

综上,大家已可知道,元妃之死实则隐了雍正夺皇位的事实。

这里只是游戏文字,可见附会之不可靠。止增笑料罢了。

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_文史互证

上一篇: 皋兰山下闪耀的学术灯火
下一篇: 讲述上海滩的红色金融故事这本图集正式首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