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我所亲历的恢复高考

我所亲历的恢复高考

我所亲历的恢复高考我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更是恢复高考的亲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个人所亲历的恢复高考写出来,为国家留下一点记忆,为未来留存一点史料。

杨冬权

我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更是恢复高考的亲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个人所亲历的恢复高考写出来,为国家留下一点记忆,为未来留存一点史料。

淡然备考

1977年10月20日晚,广播中播出了全国从今年起恢复高考的消息,不少人听后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符合报考条件又有希望的人,都忙着四处找课本,找复习材料,找复习老师,但我却波澜不惊,毫无动静。有几位高中同学来劝我说,你这水平若不报考,叫我们这些人怎么好报考呀。我被他们带动了起来,于是找出自己已闲置了几年的中学课本,利用空闲时间看一看。这时正值秋收秋种和秋季分配的关键时刻,我是生产队的会计,不但要带领社员们抓紧干农活,而且还要抓紧时间算分配账,根本没时间看书。尽管当时的大队领导和生产队社员,都劝我脱产复习一些日子,但我始终没有脱产复习,而只在空闲时看看书。

中国政协文史馆_中国政协文史馆记_中国政协文史馆对外开放吗

▲1977年恢复高考海报

记得有一次到相邻大队开会,碰到一名教师,他是南京知青,正在复习迎考。他问我的复习进度,我说初中数学还没有复习完。他惊讶地说:没几天就要考试了,你连高中数学都还没有复习,那你还考什么大学呀?我淡然一笑说:陪考呗,考着玩儿。幸好我的母校朱桥中学的老师们连续几天,每天晚上义务为我们做复习辅导,我每次都去参加了。这可以算是高考前的一次系统复习了。可惜,这次只辅导了我们上中学时学到的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等,历史和地理没有辅导。我曾向同学借“文革”前的历史和地理中学课本,但没能借到,因为这时候“文革”前的中学老教材,是社会上最热门的抢手货,紧缺得很,也金贵得很,我哪能借得到呢?所以,直到考试前,我也对世界历史一无所知,虽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但始终不知道是哪四个。

初考失利,竟又得以复考

恢复高考,恢复的是中断了11年的高考,从六六届到七七届,这12年中毕业的初中和高中生,只要年龄不超线,都可以报名。据说江苏全省有200万考生,因而决定分两次考,第一次为初考,由各个地区行署出题并组织,为全地区统考,由所有报名者参加;第二次为复考,由省里统一出题,是全省统考,由初考成绩达到省考标准者参加。全国进行初考和复考两场考试的省份并不多,后来知道浙江省也是这样的。初考时间是1977年11月27日,也就是在恢复高考决定公布的一个月又一个星期之后,换句话说,考生们的复习时间总共不到40天。初考我报的是文科,考数学和语文两门。一大早,母亲就为我和同样参加考试的哥哥做了米饭,炒了菜,算是优待了。考场是我熟悉的母校教室。由于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参加考试,所以一点都不紧张。上午好像是考语文,具体题目现在已经忘了,但好像最后一道题是写一篇心得体会,现在还记得写得挺顺畅,没费太大劲,印象较深的是我在文中引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唐诗。整篇文章,写得有激情、有文采,自己相当满意。下了考场走到家,两公里路,一点不觉得累。中午满以为有更好吃的,但不料竟然是稀饭,还不如早餐了呢。这个细节,我记得很牢。因为考上大学后,我们兄弟经常拿这事儿同母亲开玩笑说:“妈,你连你儿子考大学都不知道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呀!中午就让我们喝稀的。”说实话,那时我们家生活还可以,中午吃干饭也是常事,但我母亲没文化,压根儿就没有把孩子考大学当回事,不像现在的城里人,把孩子高考当作大事,又租房子又租饭店地陪着、款待着,生怕有一点不周全。

中国政协文史馆_中国政协文史馆对外开放吗_中国政协文史馆记

▲1977年高考考生走进考场

吃完饭,稍微休息了会儿,就又奔走两公里去考场。下午考的是数学。几何、代数、方程等还可以,其他的就不行了,有些高分题根本不会做,开了天窗,心情比较沮丧,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切切实实感到了自己的不行,技不如人。出了考场后,路上心想:一共考两门,其中一门考砸了,复考肯定无望了,今生只能踏实在农村干农活儿了。所以,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一进家门,就拿起一把粪叉,默默地到自留地里挖胡萝卜去了。几十年后,当年考什么我已基本忘了,但考后干了什么,今天却还清楚地记得。初考下来,考得好的、有希望复考的人,又接着继续复习了,准备迎接复考。而我这个考得不好、自觉复考无望的人,则像几年前高中毕业后那样,一心务农,没有做任何的复习。12月的一天晚上,我已入睡,忽然听到院子里妹妹在叫唤,“二哥,你的复考通知下来了”。这是妹妹从公社看戏回来了,在公社教书的哥哥知道我复考通知下来后,便让妹妹回来告诉我。由于在睡梦中,加上这消息来得太突然,所以自己并没有激动,将信将疑地又继续睡觉。第二天哥哥把复考通知书带回家,我看到后才确信,便又开始在空闲时继续复习我的数学。后来才知道,我为什么数学没考好而仍能获得复考资格。因为考文科的考生只要语文超过80分,且两门考分总计超过115分,就可以参加复考。

我就是因为语文考得好,把总分拉了上来,因而即使数学考得不太好,也有资格复考。我的人生在这时候,可以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麦地里施化肥,远远看见在公社上学的三弟一路跑来。原来哥哥得知让我参加高考体检的消息后,让他回来告诉我。他比我还高兴,便从学校一路跑回来,急着把这一消息告诉我。体检是在县城的淮安师范学校(中专)进行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级的学校和这么漂亮的校园。体检中,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是近视眼,也因此明白以前为什么看人看不清楚。体检休息时,我还第一次坐了沙发。以前只在小说里见过这个词,这次算是见到实物,并亲自体验了一下坐上它的感觉。复考前几天,公社通知我去填志愿,其他考生都在那儿对着好多学校名字认真琢磨,慎重选择,我则三下五除二地很快填好。每人可填报四个志愿,我的第一和第二志愿,选了一个全省“最差”的高校——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大专),两个志愿选了两个不同的专业。因为我考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跳出“农”门,转变身份,从农民变成市民,从挣工分变成拿工资,从吃集体生产的粮食到吃国家供应的粮食,从捧“土饭碗”到捧“铁饭碗”。至于上哪所大学、哪个系,都不是我最关心的。

选定第一、第二志愿后,就随便选了第三和第四志愿——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这四个志愿中,我真正喜欢的是南大哲学系,因为我在农村劳动时,读过一些哲学著作,加之自己又爱思辨,并爱和人辩论,因而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他几个志愿都非我所愿,是出于不得已而随便选的。在32个考生中,我第一个上交了志愿表。公社的文教辅导员看了后,中断了手里的活儿,对其他正在埋头选志愿的考生们说:“大家看看人家杨冬权填的志愿,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填,靠船下篙子!不能好高骛远。北大、清华是名校,但你有那样的实力吗?”没想到,我这低调务实的志愿,一下子成了让人学习的样板了。

复考中,幸运之神连连眷顾我

复考是全省统一的,在1977年12月23日和24日举行,这时距初考不到一个月。复考在县城进行,我们公社全体考生,由公社统一于22日下午送到县城,住进了县委招待所。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住县城的招待所。由于人多,全公社32个考生被安排在一个大房间里,在地上睡用稻草铺的大通铺。吃完晚饭后,考生们没有一个人出去逛街,全都坐在地铺上作考前的最后复习。我没有带复习资料,所以早早就睡下了,想用充足的睡眠来迎考。但是,别人都在看书,头顶的电灯一直在亮着。我有一个毛病:照着灯光睡不着,于是就坐了起来,向周围寻找有什么书借来看。恰好见右手边邻铺考生的枕头下有本书,他暂时没有看,于是便借来随手翻着看。这是一本中学地理课本,以前我没学习过。看到有一个叫“暗射地图”的词语时,我不知是什么意思,便好奇地认真看下去。其中看到一幅例图,是中国分省地图,图中有各省的省界线,但未标省名,让人填上省名。这就叫“暗射地图”。这样,我第一次把我国的各省位置记在了心里。考场设在我们上次体检来过的淮安师范学校。12月23日,我们早早来到考场。这天上午是考史地。进考场前几分钟,有人提议说:咱们上个厕所轻松一下吧!于是一群人一起去上厕所。就在这上厕所的路上,我自嘲地开玩笑说:“嗨!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考大学,不是瞎扯淡吗?我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不知道,还考什么大学呀?”没想到身边有个陌生考生,居然接过了我的话说:“你连四大文明古国都不知道呀?”我赶忙追问:“哪四个?”他告诉我是希腊、埃及、印度、中国。上完厕所,进了考场,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我一看,乐得差点叫起来。因为第一道题就是一道填空题,要求填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名字,得分4分。我心中一阵狂喜,把几分钟前上厕所路上别人告诉我的知识填了上去。

中国政协文史馆_中国政协文史馆记_中国政协文史馆对外开放吗

▲1977年高考考场

​后来我知道,别人告诉我的四个古国,错了一个,希腊应为古巴比伦。这道题我得了3分。但是,这3分,是把我送进南京大学的最关键3分。因为,这次高考录取非常公正合理:不按考生志愿录取,而按考生成绩由各高校分批录取。这一年,南大文科录取的最低总分是280分,而我的高考总分是281.5分,刚过南大的录取线。这样,南大作为第一批录取院校,把我录取了。如果没有这3分,我可能进不了南京大学。我从未梦想过自己能到南京大学学习,但这3分,竟把我没有梦想过的事变成了现实。后来,我常跟别人笑谈说:“我今天的一切,都同当年高考时上了一趟厕所有关。人生在关键时刻,往往上一次厕所也能改变命运。”当然,上厕所时也不能闷头不说话,还要善于同别人交流,和别人聊天。在任何情况下,善于和人交流,都是做人成功的重要秘诀。一个有益的聊天,可能让你终身受益;同你聊天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改变你命运的那个“高人”“贵人”。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位同我聊天的人姓甚名谁。第一道题的狂喜过后,后面还有狂喜。试卷中间又有一道题,在一幅暗射地图中,填上10个省的省名,得分10分。其中给的中国分省地图,正是昨晚我在地铺上从同学处借来的地理书中的那幅我已经记住了的例图。

记忆犹新的我,很快填上10个省名。这又让我轻取10分。这10分,是把我送进南京大学、后来又帮我实现人生一系列梦想的重要10分。因为没有这10分,我更进不了南大,也更不可能有后来的一切。所以后来我也同别人笑谈过:“随时随地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奋时时是机遇。有时哪怕是借别人的书随手一翻,就可能翻出你自己的人生转折来,就可能翻出开启幸运之门、理想之门的金钥匙来。”复考中,平时的积累也帮了我大忙。我的第二次高考成功,看起来充满幸运,极富传奇,但细想起来,也不全靠命运,并不全是传奇。其中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我平时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学习。比如这一次的作文,就得益于我的一次刻骨铭心的劳动和平时对天气、对环境的观察与记录。这次高考的作文题是《苦战》。正好这一年9月间,正在早稻成熟尚待收割之际,天气预报有一场台风即将来临。我立即组织全体社员,夜以继日地加紧抢收几十亩早稻。经过艰苦的连夜奋战,我们终于在台风到后不久便抢收完毕,避免了稻谷的大面积受损。大队领导对我队这场抢收非常满意,事后曾让我写一篇广播稿送公社广播。我看到这篇作文题目,不暇多想其他,马上就决定写这场抢收苦战。自己亲身经历的场景,历历在目,活灵活现。

加上此前我在当记工员时,常常于休息时在记工账本的背面写下对各种不同天气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各种劳动场景的描述。其中,对台风来时的景物描述,对割稻、挑把(稻捆)、堆把等劳动场景的描述,此时都派上了用场,涌到了笔底。对这场抢收苦战的描写,我自信会打动阅卷人,当时心中还为此窃喜。但在出考场后,其他考生的交谈却浇了我一头冷水。他们说,这篇作文的主题,应该写科技攻关。因为之前媒体上发表过一篇叶剑英副主席的诗:“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因此,这篇作文应该紧扣这句诗来写科技攻关。我之前背诵过并也喜欢读这首诗,这一下我十分懊恼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首诗。直到考试结束回家后,自己仍为此闷闷不乐。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作文“跑题”了,肯定考不上大学了。从未做过作文的父亲安慰我说:“抢收也是苦战呀,不一定非得搞科研才叫苦战,你这么写不一定‘跑题’,甭担心。”再比如这一次的语文卷加试题,就得益于此前我对古汉语的热爱和钻研。这道加试题,是一篇古汉语,要求翻译成现代文,得分20分。这篇古汉语,我看着看着,觉得有印象,好像曾经读过并抄写过。此前,毕业回乡劳动期间,我曾从别人手里借到一套“文革”前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把其中的每一篇古文都研读过,并用毛笔小楷抄写下来,同时还抄写了注释和难句的译文。

试卷中的这篇古文,是《荀子·劝学篇》中“君子善假于物”那一段,正是这套教材中的一篇。所以,我很顺利也很流畅地翻译了出来,几乎得了满分。回队劳动期间,除了抄过这套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古文外,还向别人借读过“文革”前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一册,它收的都是古文名篇。印象最深的,是《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那一篇,曾经饶有兴味地读过好多遍。特别是我还借读过一本线装本的《古文观止》,每在劳动间隙,我都以此书解乏。我在很多名篇上,都写满自己的见解和心得,还对十多篇较浅的古文尝试过进行现代文翻译。当时曾暗下决心,将来要把《古文观止》全部译成现代文。正是这些平时的苦功夫,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易如反掌地以近乎满分完成了这道加试题。上学后,同老师聊天知道,我之所以被南大历史系而非哲学系录取,主要是因为我的这道古文翻译题考得好。又比如这次的史地试卷中,有一道是关于巴黎公社的题。我在上中学时,对巴黎公社就很感兴趣,对马恩著作和今人文章中关于巴黎公社的评价、论述等记忆犹新,所以这道题也答得相当完整。可以说,我这次高考总分281.5分中,除了13分是幸运分以外,其余260多分,都是靠上学时的学习和劳动时的业余学习所得到的基础分、功夫分、扎实分。没有这260多分功夫分做基础,那13分幸运分就发挥不了关键性的“临门一脚”的作用。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偶然中有着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幸运是给勤奋者的见面礼。勤奋和幸运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勤奋做基础,幸运就成不了关键,而只能作为陪衬,成为流逝的火、飘过的云,成为沙漠中的雨,积不成水。

大学录取通知书圆了我的大学梦、人生梦

1978年2月18日、19日,连续传来消息,我们公社的两名南京知青,先后被上海的两所大学录取。20日,我父亲吃完早饭同家里人说:“别人的大学通知书到了,为什么冬权的还没到呢?今天我到邮局去问问。”快中午时,我在地里挑淤泥收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人向我喊道:“冬权,你的大学通知书来了!”听到这喜讯,我一高兴,双手一摔,扁担竟然从肩上掉了下来。我心想:如果这消息是真的,恐怕这扁担,这辈子我也不会再扛起来了。后来问别人才知道,父亲上午真的去了公社邮局,问邮递员有没有毕圩大队杨冬权的挂号信。邮递员查了查,说有一封南京大学给杨冬权的挂号信。父亲因还要到公社办其他的事,就让先回来的村里人向我“报捷”。

中国政协文史馆对外开放吗_中国政协文史馆记_中国政协文史馆

▲1981年,作者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前留影。

中午,全队的人都知道了消息,很多人到家中来祝贺我。我说没看到通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草草吃完午饭,我赶紧拿上我的私章,去公社取挂号信。打开信才知道,我被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了。尽管这是我填的最后一个志愿,历史系也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系,因为我对历史一窍不通,除了小学学过的那点中国历史外,就只有“文革”中批判过的《三字经》和看过的评法批儒文章中的那点历史知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情绪。我为我的大学梦圆而激动不已!有些见识的人告诉我:南京大学那是全国名牌大学,全公社还没听说谁上过这所大学呢。我决定按照通知上所说的报名时间,于2月底去报到。于是,我拿着通知去找大队领导,商量我的职务交接和交接人选。我组织了一个算账组,把我担任会计以来两年零两个月的账目全部清算了一下,签字后在生产队公示。这样,我可以清白地离开。在和本队的每户人以及邻队的一些熟人告别后,我走上了上大学的路。这时,我穿上了母亲这几天为我赶制的新棉衣。上南京大学,使我跳出了“农门”,实现了身份转变,由农村户口转成了城镇户口。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我这个毫无靠山的草根小民,逆袭成功,成为一名光彩照人、让人羡慕的大学生。恢复高考,不但改变了国家的未来,而且改变了因此而受益的无数个人的命运。我的个人命运,就因恢复高考而根本改变。我的高考故事具有传奇性。我能够上大学,国家政策起了决定性作用,个人努力起了基础性作用,个人幸运起了关键性作用。今天,草根逆袭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我的高考故事具有传奇般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又有着草根逆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以深刻说明国家政策与个人努力、个人幸运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完整地诠释三者的不同作用,应该更富有人生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文选自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中国政协文史馆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77辑,2023年12月出版。杨冬权,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等职。

上一篇: 论《浙江现代美术名家年谱》项目愿景兼年谱编纂的学术意义
下一篇: 【评析】应时应事 尽善尽美!文史专家这样看河北广播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好河山》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