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海都记者 石磊磊罗丹凌/文 毛朝青 包华/图
“龙腰西北诸山治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明代工部侍郎董应举在《省城山川水利议》中,在对福州古时内河系统描述时,提到了“北水关”这个名字,这个地名和福州消失的多条内河有关。
前日晚些时候,福州卧湖路路口进行管道施工时,破除了路面,在路面下1米深处,出现了大量砖石,而在同路段的其他位置,并没有石条存在。
从小在西湖周边长大的文史专家郑子端在现场记录下了这一幕,他表示这些砖石是北水关的遗存,再度证明古时西湖水从卧湖河,进入福州内河水系的说法。
现场已经回填 日后进行考古
前晚7时许,在湖滨路靠近卧湖路路口,施工人员用钩机开挖路面时,发现了地下有一层坚固的路基,该路基是由超过半米长的长条砖石构成。巧合的是,发现砖石的路段,处于西湖公园晨曦广场和卧湖路之间连接线上,在该路段的其他区域并没有这种砖石出现。
挖出来的基石
“福州有二环、三环,还有规划中的四环,
而在明清时代,福州的‘一环’是在城墙之内。
北水关就是重要地标。”
郑子端说,北水关是福州城墙体系的一部分,建成的年份可以上溯到明代。民国时期,福州开始拆除城墙修路,城墙逐渐消失,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水关周边的城墙也被拆除。
郑子端家住卧湖路附近,他在晚间散步时正好经过了工地。发现砖石后,他马上拍下照片,将相关信息反映给了文物部门。前晚10时许,施工人员已经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回填处理。
工地就在卧湖路与湖滨路口
昨日,据鼓楼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确认,该地块确实是古代福州北水关所在的位置,文物部门会将此处列为地下的不可移动的文物登记点。“相关区域已经回填,不会对遗址造成大的破坏,日后再进行考古。”上述负责人说。
▲工地就在卧湖路与湖滨路口
福州四大水关 见证内河变迁
古时候福州有四个水关:南水关、西水关、北水关、汤水关,郑子端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福州的内河变迁,他拿出一份110多年前的民国地图,当时北水关还是福州重要地标。
“北水关的结构和普通城墙不同,
是拱形的结构,还有水闸。
这可能就是这批砖石保留在卧湖路的主要原因。”
郑子端说,当时西湖水通过北水关进入卧湖河,途经卧湖桥、定远桥,最后进入合潮桥,也就是现在双抛桥的位置。他说,福州在这个片区,曾拥有卧湖河、元帅河、达明河、虎节河、后曹河等内河。
海都君也联系了文史专家卢美松。卢老师说,福州四大水关中,目前市民只能看到西水关,其修建于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是福州少有的元代文物。两年前,福州市进行内河综合治理后,这里被修建成了西水关串珠公园。
卢老师说,古时候福州城区水网密布,闽江水从西南和东南两侧进入城区,四大水关起到了调蓄的作用,在市区还可以看到会潮景观。“这些水关见证了福州内河的变迁,应加以保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