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探讨社会之变引发的时代之问 “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探讨社会之变引发的时代之问 “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探讨社会之变引发的时代之问 “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推动中华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弘扬优秀的中华书学传统,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审美建构”座谈会于2023年11月29日下午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举行。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在座谈会上致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原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林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恒,北京大学教授、上海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朱青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胡传海,以及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内设部门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惇提供了书面发言。

冯远在致辞中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表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讲话,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都紧密结合自身的职责功能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冯远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个群体有不少著名的书法大家,如已故馆员齐白石、叶恭绰、马一浮、沈尹默、谢无量、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先生,他们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书法文化,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象形文字是我们民族活着的基因密码,以毛笔书写象形文字为基础的书法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一直是我们文明传承的重要方面,也必然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冯远指出,进入现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功能日渐削弱,艺术审美功能则日益强化,这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对于书法来说,必然引发时代之问:比如,从文化史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书法的传统和流变、如何看待经典书法的成就,又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传承我们的汉字文化?作为具有多重功能的重要文化样式,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其共性何在、独特性何在,其美学边界在哪里、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书法的审美体系?如何整体看待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并建设性地引导当代书法艺术批评?书法艺术如何对外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之变引发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回答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关乎道、关乎理、关乎历史人文,关乎民族的审美构建,关乎中华历史文明在当代的接续传承、弘扬发展,是个大问题。但是客观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做出回答,还需继续深入思考,还需要给出清晰智慧的答案或路径。很希望学术界、书法界、哲学界、美学界等全社会一起思考,共同回答好有关书法传承发展的诸多时代问题。

会上,林岫先生从创作主体论述书法家所应具备的古典文学修养,朱清时先生以科技工作的视角解析书法艺术嬗变的渊源及物理条件,黄惇先生书面发言中谈到要“树立书法艺术的大历史观,而非某一朝代的阶段性的书法历史观,在批评标准上,针对不同取法的审美特征,给以正确的审美评价尤为重要。”邱振中先生围绕“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审美建构”议题发表感想与建议,李零先生从王国维论书法阐述了他对当代书法的看法,高建平先生从“书画同源”这一核心理论入手探绎书法美学之“源”,陈振濂先生从学科建构的高度阐述了如何重建当代书法的审美、以及书法艺术在当下社会文化中应有的美育功能,胡传海先生基于当前书法创作实践情况,强调“守正创新”对书法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朱青生先生从中西哲学角度揭示书法的本质与存在方式,刘恒先生呼吁回归艺文兼备的书法传统精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杨志新作了会议总结,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公者主持座谈会。

上一篇: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八届国学论坛在京举行
下一篇: 甘肃省政府与中央文史研究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