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广所画的《清代东昌名胜“百步十座庙”》地图。本报记者 孟凡萧 摄
近日,曾经绘过《东昌历史街巷图》的文史研究员高文广,再次绘图表现东昌历史,绘出了《清代东昌名胜“百步十座庙”》。高文广说,历史上的东昌府以庙多闻名,著名的有“一步三关庙”、“庙上庙”、“井中庙”、“吊关庙”、“槐花庙”、“狮子头上一座庙”等,“百步十座庙”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庙的名称、位置,画出来是对历史名胜的记录。”
断续历十年 重绘过三遍
高文广所绘制的这幅《清代东昌名胜“百步十座庙”》宽27公分、长38公分,用圆珠笔清晰地画在一张挂历纸的反面。高文广介绍:“清代东昌府著名景观‘百步十座庙’在东关闸口以东。旧时一步为五尺,百步为五十丈,约为166.6米。越河圈街东段百步之内就有大大小小的十座庙宇。”
谈起绘图经历,高文广说,这是断断续续的工作,是个不断发现、不断修改的过程。“十年以前,闸口东那一带拆迁,我与那里的几位老人闲聊时,他们提及那里的庙宇,引发了我弄清这些庙宇位置的想法。”高文广说,他就试着将那里最有名的几座庙绘在了图上。
后来,他见到了清末唱本《逛东昌》,看到里面写着:“有名的百步十座庙,烧香男女排成行。送子观音栓娃娃,碧霞宫里拜娘娘,路北有座天齐庙,路南就是地藏王,鲁班真武灵官殿,井里挖洞供龙王,财神阁西文昌宫,大殿五楹有廊房。”他多次到农村甚至外地找熟悉情况的老人了解,最终才算弄明白:“送子观音栓娃娃”说的是“观音庙”;“碧霞宫里拜娘娘”说的是“泰山行宫”;“路北有座天齐庙”说的是“天齐庙”;“路南就是地藏王”说的是“地藏庵”;“鲁班真武灵官殿”说的是“鲁班庙”、“真武庙”、“灵官庙”三个庙;“井里挖洞供龙王”说的是“龙王庙”;“财神阁西文昌宫,大殿五楹有廊房”说的是“财神阁”和“文昌宫”。明白了这些以后,高文广就把庙宇又重新画了一遍。
一条街上排开 十座庙紧相连
高文广从朋友那里看到了文史前辈吴云涛先生生前写就的文史资料,里面有关于这十座庙的记载,其中写到:“从西往东数,是:财神阁、地藏庵、广生殿、天齐庙、灵官庙、泰山行宫、观音庙、龙王庙、鲁班庙、真武庙。这一段,距离也就是百步上下。两头的还有文昌宫和关帝庙不算数,恰恰正是十座庙。”
高文广发现,吴先生把广生殿列入,而把文昌宫排除在外。于是,他再次将上述庙宇绘在纸上,才看出问题所在,“文昌宫与财神阁紧邻,同其他庙宇连成一片,而且是个规模较大的知名庙宇,《逛东昌》将其列入是恰当的。”他指着图上的广生殿说,这个庙处于十座庙中间位置,吴先生将其列入,清末唱本《逛东昌》将其遗漏则是不应该的。
“而真武庙在迎春桥东,与其他庙宇隔着越河和桥梁,在连接上有脱节之感;而桥西紧密相连的恰恰已有十座庙,何必再远够到河东凑数呢?”高文广分析说,“尽管《逛东昌》和吴先生都把真武庙列入,我认为还是应该将其排除的。只有这样,十座庙才处在最短的距离内,而且相互连接,其间没有遗漏的庙宇。”他边说,边拿起一只红笔,将图上十座庙圈在了一起。
庙宇各具特色 座座都有故事
“龙王庙是微型小庙,就在井壁上,是一个小方洞中供奉着数寸高的龙王小像,俗称‘井中庙’。不止是十座庙中数它最小,就是全东昌府庙宇大概也数它最小。”他说,论十座庙规模大小,最大的是泰山行宫,其次为天齐庙,再次是地藏庵、文昌宫。广生殿、鲁班庙、真武庙、灵官庙都是小庙。财神阁是横跨街路的建筑,上有供奉财神塑像的阁楼,下有供人通行的拱洞。
泰山行宫前院有正殿、戏台、廊房,后院有梳妆楼、碧云山房等,殿宇连亘至后面的柳园街路南。民国后期曾经维修,将前西殿重筑,戏楼加固。稍后,博聊关小学扩建校舍,将泰山行宫的后院括入校内。地藏庵有正殿五间,有东西廊房,正殿之后还有空院,抗战前是武术教练场所,解放后成为河东小学分院。
文昌宫在财神庙稍西的路北,院内有五间大殿。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文昌宫改建为“博聊关小学”(河东小学前身)。天齐庙在民国年间陆续毁掉。十座庙多数在民国年间已经破损不堪,于解放初期逐渐拆除,所幸地藏庵大门洞存在到世纪之交。
“百步十座庙”之北的肖庄街七旬老居民刘晓国,见到高文广绘的这张图后,连声叫好。他说,这十座庙他也只能说出七八个,“我了解一些,也见过一部分,我觉地他画的很对,他这么用心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让人由衷敬佩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