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旅行艺术家(旅行艺术家)

旅行艺术家(旅行艺术家)

旅行艺术家(旅行艺术家)《旅行的艺术》([英] 阿兰·德波顿)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

译者:南治国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4

页数:244

内容简介:

德波顿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马德里等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同时还有他为读者安排的众多的名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及深谙旅行滋味的行家作为导游。在他们的陪伴下,风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丁再献,字章甫,号北海,书法家、作家、诗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由于系统破译出东夷骨刻文而被誉为中国骨刻文字破译第一人、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1952年出生于沂南县。中共党员,党校本科,高级经济师,研究员。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山东旅游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等客座教授。

丁先生现任: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夷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旅游文化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等。还担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理事等诸多社会职务。

丁先生专著颇丰,2006年出版的《山水平仄》是我国第一部以旅游为题材的格律诗词、书法、摄影专著,兼具山东导游书籍功能;同年出版的(第一作者王志东)《泱泱山东旅游大省》是全面介绍山东旅游的专著,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2009年与女儿丁蕾合著的《旅游礼仪》是一部全方位论述旅游礼仪的力作,被专家誉为中国第一部旅游礼仪实战大全,对旅游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10年出版的《旅游小百科》囊括了旅游方方面面,不仅是我国旅游行业第一部旅游科学普及专著,也是第一部旅游百科全书。

2012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90多万字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文稿总编审:丁再斌)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源头的的力作,对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追溯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东夷文化的重要遗存——骨刻文的系统破译和解读方面更是独具创新、史无前例。为此,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旅游局和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等单位为其举行了研讨会,被与会专家称为“划时代的文化巨著”、“东夷文化百科全书”、“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不可缺少的引领者和导航仪”。

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发现和命名的骨刻文,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到目前为止,丁再献在其兄丁再斌的帮助下从刘教授已收集到的200多件骨刻中破译了350多个字,并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骨刻文演变。为使读者更加直观,每字均附有骨刻原图。一些甲骨文中未被破译、一些解释有误或欠准确的文字在丁再献的《骨刻文释读》“骨刻文解读(执笔:丁再斌)”一节中一一解读。新华社、大众日报、中国旅游报、美国华星报、济南时报、文化月刊、山东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大众网、山东网等各大媒体长篇报道,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大众网及山东网专门为其开设了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专栏,转载了部分有关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的论文以及所破译的骨刻文字,广受世人关注。正因为丁再献东夷文化研究和系统破译骨刻文的重大成果,而被誉为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中国骨刻文字破译第一人。

丁先生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专著《山水平仄》格律诗词集被专家称为诗、书、摄影三绝。其书法艺术追求“二王”、“米芾”,多临名帖,喜修汉隶,尤擅行草,创造出了代表自己严谨而潇洒、豪放特点的艺术风格。其诸多书法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并被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名人辞典》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独家创立的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自成一派,高古、典雅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夷民族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文化领先地位,为此被誉为“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

2013年6月,《东夷骨刻文字研发与利用》(文化专项类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通过山东省立项。此项重点课题组成员已于2012年2月完成了90多万字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科研论证任务,这部专著的主要观点为: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东夷骨刻文是汉字的源头。2014年1月,山东省决定“实施东夷文化溯源工程”。

上一篇: 文史类本科提前批院校有哪些
下一篇: 荷趣文史大阅读品牌,受到各大教育机构青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