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好书·新书 |《王十朋研究》:走进“南宋第一状元”的历史人生

好书·新书 |《王十朋研究》:走进“南宋第一状元”的历史人生

好书·新书 |《王十朋研究》:走进“南宋第一状元”的历史人生上观

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_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01

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_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02

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_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03

宋代散文史论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_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04

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_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_宋代散文史论

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_宋代散文的发展脉络_宋代散文史论

导言

王十朋是南宋名臣,一身兼具诗人、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等多重角色,史称“真御史” “真儒者”,今人尊之为“文学大家” “南宋大贤”。本书拟采用社会史、政治史、文学史与文化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梅溪集》经典诗文为基本素材,全面考察史籍、方志、宗谱中的相关材料, 通过比勘梳理、考证辨析,大体上从学术、思想、政治这三个层面解读时代文化,考述王十朋的生平仕履、交游脉络、政治业绩、思想特质与文学观念、创作风格等,阐发王十朋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系、勤政爱民的政治建树、先德后艺的教育观念与宗杜学韩的文学路线,从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中肯定王十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应有地位。

王十朋研究有很大的学术开发空间。本书试图从内容主旨、资源开发和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观点、历史结论诸项书写的准确到位与井然有序等几个方面做些努力,在承担学术搬运工的同时,有所拓展,有所发现,有效贯通历史与现实,如实地再现王十朋的爱国精神及其“真儒者”的高洁人生和磊落风骨,彰显中国文化中值得弘扬传承的优秀传统。

一、王十朋的生平与著作

王十朋生活在南北宋交替时期,江南历史和中国历史在赵宋王朝的延续过程中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身处动荡颠踬年代,王十朋以其较常人更为敏锐的史识眼光与素善的诗文翰墨,记录评判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的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他的主要著作《梅溪集》成为今人观察那段历史的一个窗口,其诗文记录的心路历程也成为他与他周边士人群体的影像样本。

(一)王十朋的生平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左原梅溪村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卒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身历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四朝,主要政治活动正当高宗绍兴末期至孝宗隆兴、乾道年间,见证了北宋末年徽宗统治的腐朽黑暗、标志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以及高宗、孝宗的屈辱求和阶段,在所谓的“乾淳之治”来临之前离世,终年六十。卒后赠左中散大夫,爵乐清县开国男,赐谥忠文。《宋史》卷三八七有传。著有《梅溪集》五十四卷传世。

王十朋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小天姿颖悟,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耳闻目睹山河破碎之惨状,心中埋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种子,其早期诗作每每表达一介书生身在畎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居乡期间,写诗述学,设馆授徒,组结诗社,三十四岁开始入太学,博研经史典籍,诗文著述名闻遐迩。然而在秦桧专权之时,其科考屡遭挫折,入仕之途颠踬艰辛。他常以诸葛亮、韩愈、范仲淹等君子自比,对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忠君爱国的情怀表达钦佩。

作为左原王家长子,他事亲尽孝,友爱二弟,刻苦勤奋,大器晚成。绍兴二十七年(1157),秦桧死后的第一科由高宗赵构亲自主持殿试。四十六岁的王十朋作《廷试策》以“揽权”为对,切中政坛痛点,一鸣惊人,被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由此踏入仕途。两任帝师,三任京官,入则为侍从台谏,出则守饶、夔、湖、泉四郡一路,自正九品京官的承事郎擢至正三品的龙图阁学士,历时十五年。凡其爱民仁民、惠民恤民、安民保民、犯颜极谏诸实绩,謇謇谔谔,声震朝野,无愧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

在中央政府任职的数年中,王十朋秉持鲜明的抗金立场,与主和派相抗衡。为应对“金将渝盟”之险恶形势,时除秘书省“一介小臣”的王十朋,在轮对时建言宋高宗,“要在自备如何”,“御敌莫急于用人”,对于那些“天资忠义、材兼文武”而受排挤的“投闲置散”者和“老于藩郡”者,“愿起而用之,以寝敌谋,以图恢复”。元代史官以为其力荐“起而用之”者“盖指张浚、刘锜也”。孝宗登基后,“十朋见上英锐,每见必陈恢复之计”。他秉承《廷试策》所表述的政治主张,以春秋大义、维护皇权为理据,以抗金北伐、中兴复国为目标,要求皇帝大权独揽,振兴恢复大业,显得理直气壮,谠论周全。不幸“隆兴北伐”以失败告终,主和派一时议论蜂起。王十朋慨然为主战的孝宗分担政治压力,以辞官表明自己仍持抗战立场,不改初衷。此举既显个性品格,又有政治担当。此后,他被派往地方主政。虽远离政治中心,仍以恢复大业为重,勤政爱民,政绩赫然,深得民望。

历史曾给予他公正而全面的评价。一代大儒朱熹将他的人格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张,出入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南宋思想家叶适称许他“名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又评其诗文“全集淳淳穆穆,有元佑之遗风”。当代学人南怀瑾称颂王十朋:“从其生平之学问、德业、事功而言,则先生之功名,已为南宋第一状元。”历经时势辗转,此等评骘依然堪称切中肯綮之至论,为今人认可传诵。

(二)王十朋的著作

王十朋精通儒学,一生勤于著述。曾作《尚书》《春秋》《论语》《孟子》众书讲义,惜多佚失。其传世作品集结于《梅溪集》,又名《梅溪王先生文集》《宋王忠文公文集》。据《宋史》卷二〇 八《艺文七》、卷二〇九《艺文八》 记载,王十朋尚有《南游集》二卷、《后集》一卷、《楚东酬唱集》一卷,惜已不传。真德秀知泉州时辑刊的《梅溪续集》亦不可复得。《道光乐清县志》卷一四著录王十朋《家政集》并自序一篇,《四库全书》集部收录王十朋《东坡诗集注》三十二卷,《四部丛刊》收录《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近传苏州市图书馆善本部收藏有宋版的《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珍本,值得关注。

《梅溪集》初刻之时,宋代大儒朱熹为其作序,可见冠绝一时,于官于学地位之重要。成书后,历代史志、私家书目均有著录。传世本《梅溪集》多为五十四卷,即其子闻礼、闻诗编本,为今世流传本之始本。《梅溪集》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书版多次翻刻。清乾隆时,中国现存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将《梅溪王先生文集》收入其中,名为《梅溪集》,沿用至今。

1994年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乐清市委员会批准成立《梅溪集》 重刊委员会,同意重刊《梅溪集》。1998年10月,《梅溪集》重刊委员会以 《梅溪集》正统本为底本,以雍正本和四库本为主要参校本,整理重刊《梅溪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定名《王十朋全集》。这次重刊在编排上做了重大改动,又在辑佚和附录方面做了相当数量的增补,搜集补辑了部分未收入《梅溪集》的王十朋佚诗、佚文及有关轶事传闻。《全集》增收佚作四十五件,计佚诗十六首,佚词二十一首从《全宋词》中辑出,佚赋三篇,佚文五篇, 包括录自《左原王氏宗谱》1936年重修本的《家政集》;还辑编附录《梅溪集》旧集序、跋和正史、方志及其他古籍中有关王十朋的古迹记载、轶事传闻等六十余件。

重刊本《王十朋全集》在整理校点和搜集资料方面多有建树,资料颇为丰富。印行后,徐规先生为之订正错讹、疏忽七十一条;参与《儒藏·梅溪集》校勘整理工作的王芳硕士也校点订误七十四处。徐老先生认为重刊的《王十朋全集》“是今存该文集最完备而精审的版本,给研究宋代史事及人物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以笔者所见,近时论者论稿近半采用1998年重刊文本。可见乐清学人整理重刊《梅溪集》,对于推进王十朋研究功不可没。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全宋诗》 (全七十二册)第三十六册收录王十朋诗三十卷,两千一百七十二首二残句。

2005年,吉林出版集团影印刊行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梅溪集》。由于《荟要》仅供皇帝御览,所以,“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即“书品精美,质量上乘”,“选编慎重,卷帙精约”,“内容真实,少经删篡”,“校勘翔实,版本珍贵”,堪称“书中精品”云云。

近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将《梅溪集》 作为重要的儒家思想经典著作收入其中,予以全面校正整理,这就更彰显了 《梅溪集》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王十朋研究成果综述

自宋以降,研究王十朋生平仕履与思想业绩的编著并不少见。1998 年《梅溪集》重刊本《王十朋全集》发行以来,陆续问世的普及读物、学术会议论文集及单篇论文渐趋多样化,但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与厚重而有见地的学术专著未得寓目。

(一)王十朋生平仕履的研究成果

王十朋生平仕履研究的最早成果,当属清雍正六年(1729)刊行的《梅溪集》所附的《梅溪王忠文公年谱》,乐清学者徐炯文编。此年谱极简略,虽有错漏讹误,但属首创,有很大参考价值。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诞生了一批民间研究成果。

温州学者徐顺平作于1960年代的《温州诗史》《温州历史概述》,被称为“建国后最早科学系统概论温州历史的著述”,有相当篇幅关涉王十朋;其编订的《王十朋年谱简编》附在其所著《王十朋评传》后,简洁明了,1998 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吴鹭山的《雁荡诗话·王梅溪诗文及年谱》作于1980年代,其辑编的 《王梅溪先生年谱》非常详尽,将王十朋的重要作品附于各年之下,并记载各年重要时事,便于读者了解时代背景,2013年由乐清市社科联纳入《乐清文献丛书·吴鹭山集》,由线装书局出版。

左原王氏后裔王祝光、王雪丽父女以徐炯文编年谱为蓝本而成的《王十朋年谱》,附在其所作《王十朋传》后。此传记较简略,计十五万字,1990 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关于王十朋传记的首部公开出版物。

中国台湾学者郑定国《王十朋及其诗》于1994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中有 《王十朋年谱》一章,长达百页,占全书四分之一,综括王十朋之生平、交游、事功、作品,统一编年叙述,体例分时事、生活、作品及备考四项,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叙事详明,参校方便。

《王十朋全集》主编王晓泉所作年谱型《王十朋生平纪略》,作为附录六,收录于重刊本《王十朋全集》。

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吴宏富编著的《王十朋往返剡中时间表》和 《王十朋仕途生涯一览》附于其所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中,以表格形式厘清王十朋的求学经历与仕宦履历,时序清晰,内容简洁醒目。

(二)有关部门组织的纪念活动及其研究成果

最近三十年来,王十朋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王十朋出生地温州乐清向全国范围铺展、研究人员结构从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扩展的过程。王十朋平生业绩与思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有关论文中,讨论的焦点是王十朋的文学成就和政治业绩。

1991年10月4日,温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纪念爱国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诗人王十朋逝世八百二十周年暨《王十朋传》首次出版研讨会”。同年,乐清市文联组织召开“王十朋学术研讨会”,并于1994年将征集的近二十篇论文,整理汇编成《王十朋研究文集》。

温州王十朋研究会由王十朋后裔王祝光、王雪丽父女于1991年发起筹建,1996年8月13日于温州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在王十朋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的1997年底挂牌。1999年初在状元故里召开千人大会。组编的《王十朋纪念论文集》于2001年12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相继出版的还有《颂梅集三百首》 《纪念历史名人王十朋——诗碑题词楹联书画选集》和王文碎的《爱国状元王十朋——纪念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诞辰890周年》,王翼、王连晶的《状元·良臣·王十朋》等。

2002年2月,王十朋纪念馆在乐清梅溪村落成。2003年10月,“王十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市举行。

2012年王十朋诞辰900周年之际,乐清、温州文化学术界经多次研讨,为王十朋量身定制了“南宋大贤”的历史文化评价定位。同年10月在王十朋的故乡雁荡山召开“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光明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乐清市委、乐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和温州本地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同时举办了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女士主持的“王十朋精神高峰论坛”;出版了由项宏志主编的《王十朋诞辰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论文四十一篇,论及王十朋的文学成就、道德理念、教育思想、学术思想、政治主张及实践等领域。同时推出的还有《历代诗人咏王十朋》《王十朋故事与传说》等。《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乐清日报》等报刊做过长篇专题报道,摘登专家言论。

近年,乐清本地与王十朋求学、施教、宦游或主政过的温州、杭州、绍兴、 嵊州、新昌、饶州、夔州、湖州、泉州等地的研究队伍继续扩大并有所集结。乐清市社科联组建乐清历史学会,创办《乐清历史学会会刊》,开辟了“王十朋研究”专栏,大量刊登省内外学人的王十朋专题研究文章;并出版由笔者选注的《王十朋选集》 (全二册)。最近两年,刊发的研究论稿有虞云国的 《先生之风:王十朋颂范诗文述论》《王十朋的初心与底气》等,出版的编著有吴宏富的《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宋人吟唱王十朋》与笔者的文学传记《梅溪诗传》等。乐清社科联和温州王十朋研究会都计划推出王十朋研究系列丛书。

(三)专业学者的介入提升拓展了研究的深广度

王十朋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散见于专业学术期刊上,研究深入到思想、学术领域,并出现了由几乎一边倒的赞美颂扬到某一角度的质疑、论辩的活跃气象。这是王十朋学术研究深化的表征。

21世纪初,以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忠礼领军的一大批南宋史研究专家的专题论文强势登场。

几乎是同一时间段,2007年至2009年间,全国几所大学的文学类、史学类硕士研究生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王十朋诗歌研究》 《王十朋散文研究》等为题的学位论文撰写,为王十朋研究增添新生力量。

近年来,王十朋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有关大学学报、学术专刊陆续刊载专家学者的王十朋专题论文近三十篇。内容涵盖文、史、哲各学科,有意梳理王十朋思想体系和王十朋与理学的关系等,弥补了王十朋研究中关涉思想学术发展史的内容缺憾。

近年还有多种文史论著、论稿关涉王十朋史事研究,如钱志熙著《温州文史论丛》、孔凡礼著《宋代文史论丛》、谢海林著《清代宋诗选本研究》、周兴禄著《宋代科举诗词研究》、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应守岩著《南宋西湖词解读》、马茂军著《宋代散文史论》、郭预衡著《中国散文史》、刘培著《两宋辞赋史》、马积高著《赋史》、朱迎平著《宋文论稿》等以及乐清学人许宗斌、王志成、吴济川、王建秋、王炳伟等的文史著述,都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地方文献史料价值。这些跨地域的文史论著前呼后拥地追寻着王十朋的史事踪影。

杭州市社科院主持编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十卷《南宋史研究丛书》, 何忠礼、徐吉军的《南宋史稿》,虞云国的《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贾玉英的 《宋代监察制度》等学术专著,也为王十朋研究提供广博丰足的背景资讯和学术导引。

(四)目前王十朋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与缺憾

1.自1990年代以来,陆续问世的王十朋普及读物、会议论文集及专题论文已见不少,但未见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面世。本书可资依傍者寥寥,与岳飞、秦桧、陆游、朱熹、陆九渊、辛弃疾、叶适、文天祥等南宋人物的研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

2.文史学界主流对王十朋研究的投入力度有待提增,对王十朋著作文本的研读普遍不深不细,包括文史专业研究者在内的撰稿人对王十朋诗文的误解、误判有不少即由此而生。虽然不会再出现1980年代某电视频道一栏目把绍兴年间的王十朋说成是绍兴人的笑话,但时下诸多宋诗选注本,或大型宋诗鉴赏辞典以及宋诗文研究著作等,选录解读梅溪诗文者,视听所囿,局境逼仄,所撰解读文字也多有偏颇,甚至连人文背景介绍都有张冠李戴现象。

3.对王十朋的历史文化评价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很少有指出其历史局限性的。研究中存在一些过分拔高其历史地位或无端贬低其人格品质的两极现象。

4.近现代以来,王十朋研究领域存在怠慢其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成就的偏颇。这种现象值得探究。其间固然有时代文学思潮、审美观念的客观影响,也有诗人自己交游经历、艺术个性局限的原因,其文学成就为其“名臣”盛誉所掩,也当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笔者以为,这与近现代学者选家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从众心理的障碍,缺乏全面耐心的基础文本解读不无关联。

5.对王十朋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渊源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歧较多而少学理交锋。文史学界高端乏人介入,研究深度、广度有待提高。有关义理史观、叙事史观的分歧与融合探究也似未充分展开。

6.近些年来,王十朋研究逐渐引起社会重视,特别是温州地区,关于王十朋的方方面面都有人研究,多涉及前人未曾关注的领域,有些还结合当今实际,发掘其现实意义。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即现在很多着力于王十朋研究的,包括临时接受综合研究任务的笔者在内,纵有“不辱使命”之诚, 但毕竟未经受系统史学和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规范的史学修养,勉为其难地 “越界”操作,力所不逮,在研究的深广度上就难免把握不周全,阐说不通透。

三、文本内容与书写构架

鉴于以上陈述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本书融王十朋生平、思想、著作研究于一体,置其于所处时代的恢弘复杂背景之中,对王十朋生平业绩事功和思想学术作出合乎历史事实的论述与评价,以期将本书打造成既是一部厚重的人物评传,又初成可供一读的关于南北宋交替时期有地域特色的断代史研究成果。

作为南北宋交替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王十朋一生较集中地体现了该时代的各种复杂矛盾,其精神品格和思想学术与当时社会大变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经史研究和仕宦生涯中,王十朋记录了亲身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变局,留下了几乎等同于自传性质的诗文著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该时期历史真相与士人实际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王十朋在政治文化活动中,交集结识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政治和文化精英人物,既有最高统治者宋高宗、宋孝宗,有像张浚、胡铨、虞允文、 汪应辰、张阐、王大宝、陈良翰、冯方、查龠、喻良能、楼钥、刘韶美、史浩、史正志、林安宅、汤思退、龙大渊、杨存中、王之望这样的政坛高层人物,也有像张孝祥、陆游、周必大、胡铨、洪迈、朱熹、张栻这样的诗文大家、学术精英,还有更多名不见经传却与王十朋交往密切、影响十朋思想才艺成长的端友密契、 乡间士子,他们或相互砥砺、精诚协作,或各持理据、职守互制,或针锋相对、 决绝抗争。本书在研究论列中,有意考察王十朋周边士人群体的思想行为, 对他们诗文作品关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做综合观照,并适当引录政坛学界相关人士如叶适、辛弃疾、赵汝愚、吕祖谦、陈傅良、戴复古、真德秀等对王十朋道德文章的吟咏评论意见,以之为参照系,发掘王十朋成长、发展的特定人际环境和客观历史文化条件,以促成王十朋历史文化评价定位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对他们的交往记录和私密性质的个人褒贬意见的分析研究,我们或可揭开其与党争交织的神秘面纱,了解历史变局皱褶处的若干奥秘与士人群落的集体面相,这或将有助于挖掘出沉淀于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某些遗产,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敬重。

全书主体分设七章,研讨七个专题。基本上以研究对象的行实编年为序,突出人物生平业绩的重要节点,有分有合,点面兼顾,尽力避免单一的线性演绎。各章设正副标题并配以导语,提领阐述内容和基本观点,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叙述系统和研究分析脉络;每节撰有引言,提示内容要点,有序铺展综合交错的书写。前两章阐说评判王十朋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思想背景,追述王十朋的家世家风与家学渊源,诠释王十朋乡居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与推韩学韩的诗识路径,阐述王十朋乡贤角色的社会担当,追寻他在宋代科举政策大背景下从辗转求学到殿试夺魁的艰辛经历,研讨他设馆授徒、 组结诗社对于传承儒学、推进“私学”发展的意义,探究王十朋的科考生涯与他对科举精义的新解,重点研究评价《廷试策》的历史意义及其时代性局限。第三章述说王十朋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僚“五贤臣”在高宗朝后期为拨乱反正、清除秦桧余毒而进行抗争的事迹,以及王十朋起重要作用的主战派群体在孝宗即位后,特别是隆兴北伐期间,高扬爱国旗帜,为实践抗金恢复理想的忠勇作为,以翔实的言事弹劾实绩凸显“真御史”刚正立朝的政治品格和抗战派群体的集体面相,也不回护符离溃败的政治后果。第四、五两章阐说王十朋受排挤出京知饶帅夔、惠泽浙闽的仕履业绩,探究概括他和他的同僚们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在纯臣形象的完美形塑中彰显其与时俱进的观念衍化及“中和为美”的儒学思想。最后两章综合简述王十朋的诗文创作实绩、文学路线、文艺理论建树以及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在追踪其诗文作品历经的世态炎凉中,在与诗哲文宗、时贤豪杰的比较鉴析中,论证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重点阐析“真儒者”王十朋忠君忧民的儒学传统和爱国精神。全书收结于“南宋大贤”君子风范、人格精义的现代启示意义,以为探求人生价值取向提供有益借鉴。

国务院参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南在“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式致辞中,称誉王十朋是“正色凛凛‘特立不回’的‘真儒者’” 。本书即以“真儒者”为基调解读评判王十朋其人其事。爱国爱民是贯穿于王十朋一生的主线。他的诗文充分体现了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时代要求我们培养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提升新一代的家国观念、悲悯情怀和人文素养,是当今研究王十朋的重要意义所在。

鉴于梅溪诗文意蕴博大精深,又受限于笔者本人的识见与精力,史籍文献、时贤大著与网络信息难能一收眼底,因而从研习梅溪文本到搜罗史籍资料,从引经据典到文献综述,从积累史识、酝酿观点到借鉴今人研究成果,再到统筹书写体例和规范文本的语言方式等,其间的劳作充满艰辛与挑战,时有捉襟见肘之困窘。随着时间推移,在与越来越多相关观念识见的碰撞融合中,特别是一旦受惠于高人明确指点或辩驳勘正,以及南宋史研究中心何忠礼、尹晓宁二位先生的具体导引,则欣欣然有顿悟之乐:“快哉,吾道不孤矣夫!”

在文献选择与运用方面,虞云国教授在本书动笔之初即适时推荐其时才点校面世的《中兴两朝编年纲目》。清人张金吾有云:“南宋编年之书,高宗一朝有《中兴小纪》《系年要录》《十朝纲要》,年经月纬,纪载详核。孝宗一朝则自刘时举《续资治通鉴》《宋史全文》外别无专书”,“考孝宗一朝之政治者,是书其较备”。《中兴两朝编年纲目》一书无疑能为高、孝两朝,尤其是为孝宗朝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史料。以笔者目力所及,迄今未曾见到有论著征引此书者,故特借沪上高人的美意为之推荐,以期有补于学界。在书稿撰写后期,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吴宏富先生无私提供他历数年搜罗辑编、甄采荟萃而计划出版的《王十朋资料汇编》电子文本,让我先睹为快,得参校征引之便。直至交稿前夕,吴君还以其专业之长,不辞辛劳为书稿的全部史籍引文作了周详的校勘修订,并一一查对核订历朝宋诗选本所选梅溪诗的篇目数字,“捉虫”数十处之多。对如此关切支持赐教惠我者,谨借此机会道一声谢谢!

全书所引王十朋诗文均以点校重刊本《王十朋全集》为依据,所引史乘文献资料凡是《王十朋全集》辑录的亦均取其中,所示页码均以该书为准。注释时简标为“《全集》卷x第x页”。叙说中个别引文已径予校正,凡标点有异于原本或为较长诗题删简字数者,属笔者意见,为的是节约篇幅、方便阅读。这是需要事先说明的。

历史学研究责任重大,当从复杂纷繁的人世交替、事件之来龙去脉、制度之兴亡演变中追索国家民族文化发展之路。每念及此,笔者诚惶诚恐,下笔随之踌躇游移,故屡欲借重史家之言为自己壮胆。本书参阅史籍文献、时贤大著不下三百种(篇)。阐说的观点体认,凡有引用或借鉴,不敢掠人之美,均随文注明出处。但凡有自说自话、对前辈时贤抵牾冒犯不敬处,还望海涵,指谬发蒙,不亦幸甚哉!

文化接力,生生不息。自多博雅硕学之士的文史学界,庶几乎王十朋之系统研究有继而集大成者!

张润秀

辛丑夏月谨识于杭州西溪寓所

END

书香上海 |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一篇: 新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
下一篇: 高考文科科目,文科生高考哪些科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