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贵州文化老人丨黎庶昌

贵州文化老人丨黎庶昌

贵州文化老人丨黎庶昌从沙滩到北京向皇帝上书黎庶昌,字莼斋,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祖父黎安理在清乾隆时任过山东省长山县(今长清县)知县。

图片

沙滩到北京向皇帝上书

黎庶昌,字莼斋,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祖父黎安理在清乾隆时任过山东省长山县(今长清县)知县。两个儿子黎恂、黎恺在学问、功名方面都留下令人遐思的事迹。黎庶昌是黎恺的儿子,他的表兄郑珍、内兄莫友芝是清代著名学者。黎庶昌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自幼读书勤奋,力图成为有用之材。咸丰七年(1857年),21岁的黎庶昌入府学为附生,食廪气。但他对程式化的科举应试文章不感兴趣,还认为清代学人们讲义理、考据、辞章这种治学方法无补于时。他所追求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曾以南宋陈亮“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自命。

咸丰十一年(1861年),黎庶昌万里跋涉到了北京,这时已25岁。应乡试落第,第二年应恩科考试又落第。其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了圆明园;两宫皇太后由承德回京后,杀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一批权臣;太平天国军和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困战于江南。清廷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下诏求言”。黎庶昌认为这是向统治者进言的良机,便不顾自身安危,奋笔写了《上穆宗毅皇帝书》。

黎庶昌的《上穆宗毅皇帝书》力陈时政种种弊端,指责皇帝因循守旧,大臣任事颟顸;提出改革科举制度,放宽用人尺度,选贤任能,兴利除弊等主张。洋洋洒洒,直言无隐,表达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

黎庶昌向皇帝慷慨进言的消息传到遵义沙滩,他的姐夫郑珍替他捏了一把汗。幸而当时任礼部尚书、军大臣的李棠阶很欣赏黎庶昌的奏疏,建议擢用,以风示天下。结果,除荐举贤才、军功分三等记叙保奏和策问贡士准其敷陈政事得失三条被认为“尚属可行”外,其余各条均未采纳。清廷为了表示虚心纳谏,逾令黎庶昌补奏具体方案,并“加恩以知县用,发交曾国藩军营差遣委用”。

由做小官到随同公使赴欧

黎庶昌于同治二年(1862年)春到江南大营所在的安徽省城安庆拜见曾国藩,受委稽查保甲。黎庶昌在大营,每于深夜四更时分起床,挑灯读书。曾国藩一次夜巡,入黎庶昌室中,交谈古今史事,极爱其才,授意吴挚甫愿收黎庶昌为弟子。同治三年,太平军失败,曾国藩入南京,黎庶昌参与办理善后事宜。同治九年,署理吴江县,随又调署青浦知县。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中风病死。黎庶昌卸去青浦县任后,转求两江总督李经羲,调扬州经管荷花池厘金税收。黎庶昌从27岁到37岁都在江淮一带做小官,在学问上颇受曾氏影响,与薛福咸、吴汝纶、张裕钊被称为曾门四弟子。曾国藩说:“莼斋生长边隅,意气迈往,行文坚确,锲而不舍,可成一家言”。

光绪二年(1876年),郭嵩焘出使英国,丁宝桢以黎庶昌“志节坚毅,抱负甚伟”向清政府保举,被委为三等参赞随同出国。这是黎庶昌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的起点。他在欧洲四年,由英国转赴德国、法国和马德里。他的这段阅历,在他所写的《西洋杂志》中作了详细记载。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外交官和学者,从此迈出了珍贵的一步。

黎庶昌参观英国乌理治制炮厂,观看试放长14尺的鱼雷和38吨重的来福大炮以及试作武器的操作。又去参观阿母司汤制炮厂,“厂大50洋亩,比乌里治局面尤壮”。看到一个部门操作的情况:“只一人司之,高下左右,毫不费力,可谓神奇矣”。

参观巴黎印刷厂的全套生产过程,“主者导至一室,巨柜十余,皆盛铸成字母,多钢料。亦有木刻者,所见中国字母,长2寸,如小楷大。又出一书与观,各国字母皆备。又一巨册,系翻译印度佛经,法文与印度文并列,西人好古之深,于此可见。”

参观西班牙的马德里农务学堂,到学堂看标本、仪器;看榨葡萄,看收割机、剥玉米器。“此堂有生徒八十余人,皆先学有根柢,然后能入此学。”学徒自种土地。

参观电气灯局。1877年,黎庶昌初至巴黎,巴黎还没有电灯。第二年,而倭必纳戏馆前大街皆用电气了。

黎庶昌还以较多的篇幅记载西方各国的民情风俗,如赛马、斗牛、马戏、溜冰、摸彩票、跳舞会、复活节等。在巴黎博览会上,“殊方异物,珍奇瑰伟之观,无不毕至。”到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观望天体,相信了科学揭示的星球之说,大开了眼,大长了见识。这位公使馆参赞几乎遍游了欧洲各国,得出了与在国内时想象中的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新见解。《上沈相国书》中痛切陈述“于西洋文字素未通知。奉使一年,徒能窥观其大略,而无以细求,耿耿此心,用为憾事,以此益知出洋当以语言文字为先务”就此一点,已表现了黎庶昌对接受新鲜事物的开明态度。

此外,黎庶昌于光绪七年(1881年)底第一次出任驻日公使。光绪十年因母丧,又值三年任期届满,回国丁忧守制。光绪十三年底,第二次赴日接任公使。光绪十七年,离职回国。在日本前后6年多时间,赢得日本朝野人士的尊重,敦睦了中日邦交。

辞官病逝沙滩

光绪十七年四月,黎庶昌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兼重庆海关监督。川东是四川繁盛之区,辖三十多个州县,纵横千里。他到任后即着手裁汰冗员,提倡清正守法。他将个人的薪水半数用来办地方公益事业,首先创办洋务学堂,讲授英文、算术,从学生中选拔12人赴英国留学。黎庶昌谆谆教导出国学生对“兵船、炮台、枪炮、铁厂、测量等属,尤宜切意考究,用收实效。”重庆洋务学堂的开设,为四川最早培育了一批走向世界的人才。

黎庶昌在重庆修造公园,建造云贵公所。在执行海关监督任务时,倡导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扶植地方工商业,用以抵制因不平等条约而受外籍税务司控制的海关活动。

正当黎庶昌大展宏图的时候,光绪十九年(1893年)初,重庆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烧毁房屋万余户。又正值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黎庶昌捐银万两,充作战费。失败消息传来,他痛哭不食,神志日渐恍惚。再加之同袍参奏,黎庶昌不得不卸职回籍。清政府当时曾有派黎庶昌为驻英公使之意,而黎庶昌右目失明,病已沉重,只得作罢议。次年(1898年)12月20日,黎庶昌病逝沙滩。

作者介绍:

图片

陈福桐(1917-2010),笔名梧山,贵州遵义人。曾参与恢复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建制工作,参与创办《贵州文史丛刊》及贵州业余书法学校,曾任贵州省志编写筹备组成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为贵州地方历史文献、传统诗词的整理、研究、创新出谋划策,是参与全国文史馆系统《新编笔记丛书·贵州卷》《黔故谈荟》的编辑。共创作古诗词1000余首,辑为《梧山诗稿》,又把研究评论地方史志文章辑为《十年修志文存》《梧山文存》存世。另发表贵州名贤专论文章如《封疆大吏典范——丁宝桢》《黎庶昌——贵州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及诗词方面的论文《黔诗五百年储灵孕秀的因果探索》等。

上一篇: 【世界读书日】“阅读成习惯,思考常相伴”好书推荐--文史哲学类书目《围城》
下一篇: 文史哲学术电子书收藏目录 · 阳明学、明代散文、公安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