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毛泽东是湖南师范毕业的,研究过学问、搞过工运、做过农运。1927年“八七会议”后,发动了秋收起义,会师井冈山。后指挥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长征后,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大家开始发现每次打仗,听毛泽东的就能打赢,否则就会失败。遵义会议后,经过讨论和斗争,终于将全军最高指挥权交给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三人军事小组。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上级,后来因为佩服他,主动把权力让给他,自己干了助手。此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更充分得以展现。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巧夺腊子口、决胜直罗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会宁。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敌后武装,在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游击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山地战、平原游击战。积极扩大抗日根据地,直至抗战全面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指导下,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逐步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先后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始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建国后,解放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援越抗法、中印边界、抗美援越、中苏珍宝岛等战争和战役的胜利。这均体现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虽然经过参加任何军校培训,但用兵如神。他智慧超人,在战争中总结出管用好施的战略战术,有超强的组织指挥能力。毛泽东一生担任的主要职务均称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而他的军事素养,与他在湖南新军的列兵生涯不无关系。而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过去,看了建党《建党伟业》电影,又查阅了《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红星照耀中国》《文史周刊》等资料,终于了解了这段历史。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激发了他救国热情,决心入伍从军。当年10月底,毛泽东在长沙城内,准备加入新军,因缺少担保人被拒,刚好被朱其升上士碰到。当他了解到毛泽东有文化,正是部队需要的人才。便与副目(副班长)彭友胜担保他入了伍。毛泽东进入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上了一名列兵。
当时新军训练很辛苦,每天三次上操、点名训话。新军中,对错全凭长官意志。士兵稍有辩解,即遭打骂、责罚。毛泽东训练非常刻苦,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掌握了军事基础知识和战斗基本技能。建国后,毛泽东还回忆说:“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那几下子,我至今没有忘记,这还是从程颂公(程潜)指挥的新军那里学来的。”
毛泽东在军营中,从未中断过读书看报。毛泽东一个月的饷银是7元,除去伙食等费用,还剩4元多钱,全都用在订报纸上。毛泽东因为会写字、会讲道理,有时帮助班内的人写信等。逐步建立起很高的威信,受到大家的尊重,甚至还打抱不平。
正当湘军准备与北洋军开战之时,南北议和成功,南京临时政府解散。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决定退伍,回去做学问。连排长都挽留他,说当兵有出路,实际是能够升官发财。毛泽东还是谢绝挽留,离开了兵营。建国后,毛泽东曾对朱其升说:“当年我带有学生气,对军旅生活不习惯,你们像兄长一样关心我。”
可以说这段军旅生涯虽短,但对毛泽东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参加的虽是号称革命军的新军,但依旧军阀作风严重。毛泽东认识到没有先进的思想武装,终归不会造就出先进的军队。后来实行的“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官兵平等,以至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他这次短暂的军旅生涯有着前因后果关系。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与他在新军中掌握的军事知识和战斗技能也是分不开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