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们把成功多归结于自身因素,而大幅度低估了时代红利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实,个人发展始终与时代进程息息相关。如何在不断的选择中聆听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或许才能让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更有方向。
在恢复高考后的40多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每个时代的“爆款”专业也发生着有趣的变化。
从刚恢复高考时的文史哲热门,到八九十年代的财经专业,再到九十年代后法律和计算机专业各领风骚, 当今是人工智能引领发展的时代,最热门的非智能机器人莫属。
有些专业在某个时间段抢手、热门,随后又逐渐变冷;而一些昔日无人问津的专业,成了今天的“香饽饽”;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新专业,却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其实,个人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进程紧密相连。究竟个人选择应该如何指摸时代的脉搏?一起回顾这些热门专业的沉浮史,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恢复高考初期:文史哲是大热门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这次考试给了无数人改写命运的机会。
对于恢复高考初期的大学生而言,“爆款”专业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专业。
当时,报名者中多数是来自工厂和农村的往届生或自学者。对于他们来说,用粗糙的双手去紧握钢笔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知识匮乏的年代,大家能想到的学问都是一些传统的科目,文史哲就是耳熟能详的好选择。
新疆学业生涯规划学会副会长、新疆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邱实说,1977年恢复高考时,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当时的知识分子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往哪里去?当时哲学成了考生竞相报考的热门。
另外,受陈景润等著名科学家的影响,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也很吃香。
有媒体就曾报道,1977年恢复高考时,厦门大学文科录取的平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历史系,理科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数学系。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在其博客中也曾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80至90年代:“不上北大上外经贸”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四化建设”方兴未艾,但经济人才极缺。那时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去向非常好,大都去了银行、审计等待遇优厚的部门。
很多财经类的专科学校都高出本科分数段招生,不少考生冲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宁可放弃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也要选择财经专科。
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等名字和“国际”沾边的专业又迅速取代了财经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从文史哲热的退却,到对外经贸等专业的走红,有人说,人们在专业选择上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变。其实,这与当时我国实行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和启动入世谈判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说起当年对外经贸专业的热度,有人用“不上北大上外经贸”来形容。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专业甚至被看作“皇冠上的明珠”。
这些和“国际”沾边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分配去向也让人“眼红”。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与涉外经济有关的领域,如国有大型的经贸企业,外资银行或大的跨国公司。
90年代后:法律、计算机各领风骚
从“爆款”到“红牌”:法律专业兴起沉浮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律专业又成了文科专业的大热门。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
社会需求反向刺激了法律专业的热度,很多高校开设了法律专业,并且法律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比最低投档线要高得多。
由于热度持续走高,几乎所有的文科大学都开设了法律专业,法律专业毕业生数量持续飙升,这直接导致就业困难。
有媒体报道,在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中,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而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列出了那些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法学就名列其中。
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爆款”到“红牌”,法律专业跌落神坛也不过数年。
大学生乐读——读书读人读世界!中国大学生读书情感生活第一自媒体!没有无聊的鸡汤,直面当代大学生读书情感生活的困惑。如果你有困惑,请关注大学生乐读。大学生乐读与您一起成长,从心灵到身体。更多内容微信搜索大学生乐读即可关注!
不会教孩子,就看新父母——新父母在线为阅读量1.5亿+的搜狐自媒体人孤烟直创办,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亲子教育公众号!新父母在线每天都会带给你最有用的亲子教育干货!投稿、合作请加微信d15391559533。微信搜索新父母在线即可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