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杰出校友讲统计 | 填志愿前,山东财大统计“拍了拍”你(I)

杰出校友讲统计 | 填志愿前,山东财大统计“拍了拍”你(I)

杰出校友讲统计 | 填志愿前,山东财大统计“拍了拍”你(I)校友付广军:“误”入统计门  走对科研路又逢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选择自己向往的学校和心怡专业,是摆在每位考生面前一个“大”而“难”的问题。

校友付广军:“误”入统计门 走对科研路

又逢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选择自己向往的学校和心怡专业,是摆在每位考生面前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古语云: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可见选择些什么学校和专业,对自己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很重要。

我是1984年参加高考,考入山东财经大学(原山东经济学院)统计学专业的,距离入学已36年了,回顾自己走过的求学和工作之路,不禁有许多感慨。为了帮助考生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我以自己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向各位后学介绍一下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供大家参考。

喜欢老师选文科

我出生在一个鲁西南小县城兖州郊区农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不像现在城市孩子们有许多爱好,农村孩子没什么业余爱好,音乐、体育、艺术“一窍不通”,从小除了喜欢读书外没什么爱好,即使想有也没有条件实现。

我上小学时还处在“文革时期”,农村也没有什么书看,邻居是村支书,家里有一份《参考消息》是我最爱读的报纸,通过读报记住了世界各国的名字和其首都的名称,这为我以后学习地理打下了基础。那时可读的书不多,偶尔能得到一些古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古书是我最喜欢读的,当时的古书是繁体字而且还是竖版的,对于一个农村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读是“一知半解”,读得多了竟能粗略看懂,这就打下了我对历史的兴趣。

1978年我在村里的学校读初中,由于自己爱好广泛,特别是历史、地理知识积累较多,加上数学、物理成绩好,三年后竟以全县中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全县重点中学兖州一中“尖子”班,这对一个农村普通学校来讲,无疑是放了颗“中考卫星”。

由于是农村学校考出来的学生,之前只学过一点儿英语,进入县城重点高中“尖子”班后,英语总跟不上,虽然数学、物理成绩依然优异,但在“尖子”班的成绩却总上不去,也就中上水平了。记得班级总分排名时,一般比前三名少20来分,我的英语成绩从没考及格过,一门英语就比第一名少40多分。由于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读书比较“庞杂”,语文成绩较好,特别是作文好,每篇作文都会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读,由此我特别喜欢语文老师。

高中二年级实行文理分科,一开始不知道该学理,还是文,我不懂,农村孩子的家长更不懂。那时是“重理轻文”,有句流行语“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多数同学选择学理。我因为除英语外,其他学科比较均衡,选理选文,自己十分困惑。这时老师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我喜欢的语文老师是文科班主任,我就决定跟随语文老师去文科班,记得当时老师对我说:“你语文好,数学也好,学文科有数学优势”。另外自己对地理、历史特别有兴趣,这两门课恰恰是文科的,于是“鬼使神差”地选择了文科班。

这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分文理班时,正好有一次全年级物理会考,结果全年级6个班,只有我一人得了100分满分,同样喜欢我的物理老师得知我要去上文科班,生气地对我说:“现在是重理轻文,你去文科,中国又少了一个‘科学家’”。以至于后来我见他就躲得远远的。工作以后多年,我到青岛去看望物理老师,他感慨地对我说:“你选学经济,看来是对的”(这是后话)。

报考失误上山经

到了文科班后,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当时优秀的学生几乎都是选择理科,除了极个别想报考外语专业的(注:大学外语专业,只招文科)。文科学生一般数学成绩较差,而我数学成绩很好,在分文理前,数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满分100分),分科后,数学成绩一般在110分以上(满分120分)。加上文科课程不像理科课程那样难,我能抽出更多时间学习英语,因此英语成绩逐渐提上来了,在文科班,几乎每次会考都是班级第一名。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转眼就到了高考。考试完要报志愿,当时和现在不一样,是先填报志愿,后出高考分,也就是在知道高考成绩之前填报志愿。由于不知道高考分数,如果成绩估算有误差,就有可能报高或者报低。因此,填报高考志愿风险还是很大的。本人不幸就是填报志愿风险的承担者。

因为是文科考生,能填报的学校和专业较少,文科一般选择文史哲,即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自己虽然爱好较多,但是“样样通,样样不精”,没有什么特别突出,记得我们班上有位同学非常偏科,语文高考110分以上(满分120分),数学只考了10多分。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这时我开始“犯愁”,家长是指望不上(农村考生的家长哪懂学什么专业)。这时,唯一能提供帮助的是老师,原来我喜欢的语文老师已改教理科班语文,他建议我报考中文系,我一听中文系是当作家,尽管喜欢语文,但一辈子当作家还是不太情愿的。这时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极力鼓励我填报复旦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自己一贯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老师的意见就是“圣旨”,于是就将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

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分第一批、第二批,而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一类主要是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北师大、厦大、南开等。第二类主要是专业性学院,如中财(原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上财(原上海财经学院)、外经贸大(原北京外贸学院)。现在很多是第一批招生的学校,都是第二类招生。第一类先录取,然后第二类录取。

我记得1984年山东文科第一类(一本)提档线是490分,第二类(二本)提档线是480分,由于招生人数少,一本、二本分数差距不是很大。第三类是专科(主要是师范类,如济宁师专),后面的主要是财经类中专,如供销学校、财政学校、银行学校、商校。专科分数线是450分,中专分数线是多少记不住了。

我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就只报了前两类。第一类报了5所学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第二类报了上海财经学院、山东经济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后面的记不清了,因为按照我的成绩上一类大学“毫无悬念”。二类就随便选了几所经济类院校吧。

报完志愿后没多久,高考成绩就下来了,我考了510.5分,为当年兖州文科第二名,远超第一类分数线,除北大、清华等少数重点大学以外,报考诸如南开、厦大、南京大学、山大等基本没有“问题”。

问题是志愿没有报好,结果第一类第一志愿复旦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没有录取。究其原因,我猜测:第一志愿是复旦历史系,我历史成绩没考好,只考了70分(满分100分),二是复旦在山东录取的文科生很少,当时也不公布在各省的录取人数,完全是“盲”报。第一类其他大学也没有录取,结果就到了第二类专业性学院录取,为什么被山东经济学院录取,而不是二类第一志愿上海财经学院呢?原来班主任老师觉得都是经济类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录取人数多,怕我万一失误,就自作主张把山东经济学院给调到上海财经学院前面了,于是我就“误打误撞”到了山东经济学院。

汇报一个小插曲,我们班第一名(也是全县第一名)考了517分,上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比我分数低的后几位同学(500分以上),也分别考入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沮丧,个人的命运有时就很偶然地改变了。

发挥特长学统计

虽然高考成绩不算差,但是由于没有填报好志愿,只上了山东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挫折,除了个别要好的同学为我惋惜外,全家并没有为此过于难过,毕竟还有大学可上,而且我是全村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也没有太高的奢望,一个农民的孩子,能上大学就十分满足了。记得老父亲对我说:“别说是二类大学,就是‘八类’大学,能上就行”。

我个人的性格天生乐观,因为没有考上向往的重点大学,伤心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忘记了悲伤。

上了大学以后,由于所学专业又一次适合自己而幸运。当时财经类多数是文科招生,以山东经济学院为例,当时只有物资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其余包括统计学专业均是文科招生(注:统计学从1986年开始招收理科考生)。

我为什么报考统计学?按照当时山东经济学院最热门专业是外贸专业,我一是外语不好,二是也不懂外贸。自己虽然是文科生,但是数学成绩一直很好,高考数学成绩118分(满分120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看统计学,感觉也许与数学有关,于是就第一志愿专业就选择了统计学。

可以说在上大学之前,对财经类学校、专业是一无所知的。入学后,我却意外地发现,学经济、学统计,对我来说数学好是优势。经济类学院所有专业都开设高等数学,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专业还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原理、预测等。文科生大多数人学数学、统计学感觉费力。

记得第一学期微积分课程考试,全校多数学生不及格,而我是除物资专业(理科考生)外为数不多的几个90分以上者。对我来讲学统计专业考研究生具有优势,由于高考填报志愿失误,自己一入学就暗暗下决心考研究生,那时研究生比较难考,一是招生少,二是财经类是文科招生,经济类要考数学。山东经济学院能考上研究生的主要是物资专业的,统计学是文科招生,考研数学是数学四,其他专业考数学五。

事实再次证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不怕选错,而是怕不去努力。

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1988年我如愿考上了北京经济学院统计学研究生,师从著名统计学家王持位教授,也是山经统计系第一个应届考上统计学本专业的研究生。

利用优势搞科研

1991年统计学硕士毕业后,我分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工作,暂时离开了统计领域,在杂志社做编辑、记者,非编即写,为我提供了文字方面的锻炼机会,几年下来,我的写作功底倒也有了较大长进。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调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从事税收研究工作。面对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全新的领域,我经过短暂的彷徨,逐渐找到了自身专业特长和税收研究的结合点,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税收问题,也逐渐喜欢上税收研究工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过去所学的统计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税收定量分析的需要,于是,2004年我再一次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我被评为研究员。

从事税收研究工作以来,我充分利用所学统计学的优势,十分注意运用数量分析手段研究税收问题,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数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分析。多年来在税收理论界形成了自己定量分析的风格和特点。

我出版了个人专著《中国税收统计与计量分析》,这是国内第一本运用统计与计量方法研究税收问题的著作,该书获得国家税务总局优秀科研成果(省部级)二等奖。

我运用数理方法研究税收与经济关系,发表了《关于拉弗曲线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以证券交易印花税为例》、《从拉弗曲线到FL曲线的理论探讨——对不同形态税收税率曲线的分析》、《非单调税基税率曲线下的FL曲线探讨——兼论税基、税收最大相容存在的可能性》等有关拉弗曲线的系列学术论文,对税收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开拓性探讨,不仅论证了拉弗曲线理论,而且还扩展了该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FL曲线”(付氏拉弗曲线)理论,同时对税收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的税收和国民收入(税基)最大不相容原理作出了全面分析,提出在有些条件下可以相容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论创新将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同时我也注意税收实证应用研究,撰写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潜在能力估算》运用统计方法测算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潜在最大收入量,为个人所得税应收尽收提供了数量上的依据和参考。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调节作用,我对中国个人所得税情况作了许多实证研究,撰写了《基于因子分析下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结构分析》和《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其中,后一篇论文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中韩个人所得税研讨会上作了演讲,是中方提供的唯一一篇带有计量分析模型的论文,受到韩方的高度重视。

自己多年的税收研究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统计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和工具,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统计学,做科学研究更需要各类统计方法,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有定量分析,而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就是统计方法。

我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说明,当时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倒使我终生受益。

如果你是理科考生,而且数学成绩优异,有志于将来从事财经工作,建议你首先选择统计学专业,如果你以后希望继续深造,学好统计学专业后,可以选择的专业面会更广一些,金融、财政、税收、区域经济等都离不开统计学方法。而且学统计专业对将来考博士更有利,因为博士论文写作多数要求有定量统计分析。

以上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供学弟学妹参考。选择财经类大学、选择统计学专业,将对你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欢迎报考统计学专业,欢迎报考山东财经大学。

付广军简历:

文史类数学_文史类数学模拟考试试题_文史类专业学数学吗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北京市委文化委副主任、民建西城区委副主委;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

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安联合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小企业促进法》顾问;工信部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平台特约专家、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文化艺术资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经济学家;

本科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专业、硕士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专业、博士肄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专业;

曾供职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民委、水利部、科技部等部级以上各类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曾获国家税务总局嘉奖2次,获国家税务总局记三等功1次。

主要研究领域:税收与宏观经济分析、税收政策与税收运行分析;民营经济税收政策、产业税收政策(包括能源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房地产业等)。

上一篇: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
下一篇: 郁慕明率台湾中华儿女文史体验营参访团访问广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