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郑逸梅九十寿像 官方图 下同
为表达缅怀和敬意、展示馆员风采、传承优秀文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本月18日起举办纪念郑逸梅先生诞辰125周年文献艺术展。
郑逸梅(1895—1992),祖籍安徽歙县,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史掌故作家,早在辛亥革命之初,即以文章闻名于世,他一生笔耕不辍,博闻强记,著作等身。其著述广涉博采,蔚为大观,尤擅长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在南社研究、旧派文学研究、近现代报刊研究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出版有《梅瓣》《人物品藻录》《南社丛谈》《艺林散叶》等数十种专著,在海上享有“补白大王”美誉。郑逸梅耄耋之年仍著书立说,是高龄高产的作家。他阅历丰富,交友广泛,酷爱集藏。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飞德说,郑逸梅先生著作等身,在文学、文史、新闻、出版、收藏等方面都颇有影响。展览中可以掠见其学识、兴趣、爱好和“朋友圈”,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品德。“郑逸梅先生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坛前辈,在他身上凝聚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品德、敬业精神、家国情怀和不凡学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此次举办纪念郑逸梅先生诞辰125周年文献艺术展,旨在表达我们对先贤的敬仰、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敬畏。”
图说:申石伽扇面
陈子善教授一早就来观展,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注释《鲁迅全集》,曾向郑先生请教,得到郑老的悉心指点。此后他多次求教,郑老都有求必应。陈子善认为,郑逸梅先生不仅是文史掌故大家,也是收藏家,他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喜爱、珍惜和弘扬非常难得,令人感动。
郑逸梅的孙女郑有慧女士感谢市文史馆对展览的精心策划和认真筹备,她眼中的祖父郑逸梅一生节俭,宽厚待人,始终致力于教书和写作。他生前一直强调:“自己不是收藏家,仅仅是集藏,因为收藏一要有眼光,二要有財力,我这两样都不具备。”
本次展览共展出郑逸梅的手稿、日记、藏品、出版物等百余件,其中有不少馆员同道的作品,包括郑逸梅撰写的《纸帐铜瓶室记》,吴湖帆创作的《纸帐铜瓶室图》,朱孔阳、施南池、王退斋等为郑老所绘九十寿像,陶冷月和申石伽的扇面等。许多展品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图说:吴湖帆《纸帐铜瓶室图》
开幕式上,郑有慧代表家属致谢辞,并向市文史馆捐赠郑逸梅手稿《甘茶杂劄》一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王群代表主办方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本次展览将持续3天。(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