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郑志惠 | 我在《云南丛书续编》秘书组工作的日子

郑志惠 | 我在《云南丛书续编》秘书组工作的日子

郑志惠 | 我在《云南丛书续编》秘书组工作的日子我在《云南丛书续编》秘书组工作的日子郑志惠《云南丛书续编》2015年9月,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受聘后

云南文史_云南文史馆馆长_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我在《云南丛书续编》秘书

工作的日子

郑志惠

云南文史馆馆长_云南文史_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云南丛书续编》

2015年9月,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受聘后,我有幸参加文史馆主持的云南省重大文化工程《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工作,并在9月30日文史馆召开的“《云南丛书续编》编纂工作推进会”上被任命为《云南丛书续编》秘书组常务副组长。

民国初年,云南著名学者赵藩等编纂了云南的第一部综合性丛书《云南丛书》,在文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受时局的影响,《云南丛书》并没有按原计划如数出版。进入21世纪,云南省文史馆以历史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与馆员先生共同努力,于2009年完成了整理重印《云南丛书》工作。其后,馆员先生热切希望能亲手续编一部新的云南丛书。在馆员的倡议下,2014年初,省文史馆向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提交了编纂《云南丛书续编》的建议。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5月《云南丛书续编》工作正式启动,2016年列入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史馆全力以赴,组织了以馆员为主体,吸纳省内4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组成文献课题组。担任文献课题组组长的馆员,大多是七八十岁的年迈先生,他们为《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呕心沥血,从出谋划策、学术定位,到撰写提要、考辨筛选,全面把关指导;全体参与人员迎难而上、夙兴夜寐、寸阴无弃;在省内外藏书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云南丛书续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编纂的第一部大型地方文献丛书。收录1911—1949年间记载滇事和滇人所著之书,影印原书462种,编为150册,每册600页左右。其中,稿本、抄本、油印本约占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文献为首次影印出版。第一次突破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并结合民国时期云南文献的特点,分为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医学、图书目录十四大类,每类之下,视图书多寡分立若干子目,目下按成书时间排序。《云南丛书续编》反映了这一时期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云南地方文献与学术源流,展现了云南文化自信,传承辛亥革命以来云南人民所形成的追求光明、反抗强暴、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成为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存信史、鉴古今、励群志、兴云南”的思想文化宝库。

回顾六年的编纂历程,感触颇多,秘书组同仁协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切入开展工作。

一是筑牢目录基石,推进民国云南书目调查与提要撰写

全面掌握文献信息,是学术研究、丛书编纂的基础。2015年9月初,我进入文史馆,负责具体工作的调研处的同志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丛书编纂的进展情况,从馆员动议编纂《云南丛书续编》始,提出“先做提要,以目荐书”的原则,已有400余篇提要先后在《云南文史》与《〈云南丛书续编〉学术通讯》上刊发,同时还编成《云南书目》(含《云南丛书》未收、漏收明、清著作及民国著作、论文约3200余条)。

为推进文献调查,在9月8日的丛书编纂工作讨论 会上,我提出了成立学科组,聘请在昆专家、学者,参与丛书编 纂工作的建议;并建议书目调查限于民国文献,将《云南丛书》未收、漏收的图书编成《云南丛书补编》单独出版。此两项建议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重视。推进会后,在六个课题组组长带领下,编纂工作进入了紧张的文献调查阶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_云南文史馆馆长_云南文史

底本:腾冲敌情报告书

为加快文献调查速度,我们采取了与云南大学历 史系合作的方式,长期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课余时间到秘书组勤工俭学,参与《云南丛书续编》编纂工作。2016年暑假,加大学生参与调查力度,新增书目千余条,补充、完善了两千余种书的版本形态(页码、开本尺寸、印制形式)、内容简介等。其后秘书组工作人员不断到云南省图书馆或在网络上查找文献信息,至今已从浩瀚的书海中搜集出有关民国云南书目4000余种,主要由杨勇、徐正蓉、谢太芳、李能燕、王倩五位青年学子,先后编成《云南丛书续编调查书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云南书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馆藏民国云南书目》《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云南书目》《民国云南书目》《民国云南书目简表》《〈云南丛书续编〉已刊书目提要汇编》《民国云南书录》(正在编撰中)等8种民国云南书目,为《云南丛书续编》遴选影印书目提供了最基础的文献信息,为云南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从2014年至2020年8月3日,秘书组共收到提要1248篇,其中,已在《云南文史》杂志中刊载19期197篇,在《〈云南丛书续编〉学术通讯》上刊载15期424篇。目录编制与提要撰写,为遴选影印书目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基础信息。

二是以学科为纲,博采众长,反复论证,组织影印书目的遴选

从2016年初进入推荐影印书目工作阶段以来,各课题组多次推荐书目,经历了从“全科精选”到“抢救性选”“增补性选”,再到“全科精选”的过程。最多的一次推荐书目1197种,最少的一次272种;经过秘书组与各课题组组长沟通,反复调整,吸取多方意见,经专家评审,于2018年8月30日提交编委会的《云南丛书续编》影印书目讨论稿,收书524种;后因部分底本找不到,或质量、底本使用权等问题,最终在2020年5月15日确定了462种的出版规模。

三是严格审核。谨慎选择入选图书底本,确保影印质量

进入出版程序以来,为避免前期未目验选书的不足,减少底本二次印刷、页面裁剪等出现新的质量问题,2018年7月下旬,我们开始了对部分电子版底本的筛查,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进入纸本清样、样书及书名页的查阅,近四分之一的书到省图核对原书。 经出版社积极配合,多次反馈修改意见,凡能改正的都予以改正,并撤换底本60余种,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云南丛书续编》的出版质量。

四是通过大项目培养后学

云南人如山一样坚韧的性格,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完成这项工作的根基。《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为青年学子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了平台。丛书的编纂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基础工作,用方国瑜先生的话说,是一项农田基本建设,文献调查梳理是农田建设中最基础的、一个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是一种拼体力的脑力劳动。馆员先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们承担如此繁重的书目调查工作,但他们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贡献于民族、国家的精神,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参与编纂工作的每一位青年学子。青年学子高效率的工作,加快了文献调查与编纂工作。如2015年编成也是用于调查民国云南文献的第一个参考书目《云南书目(渐增本)》,就是馆员助理杨勇独立完成的。再如2016年7月8日至8月底参与书目调查的8位硕士生,仅用一周时间,梳理了《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有关云南书目;其后6位学生继续到云南省图书馆查找有关藏书,2位学生到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目验了有关文献,近两个月的时间,就新增民国云南书目1600余条,补充完善两千余种图书形态著录项。2019年11月2-3日两天,谢太芳、李能燕、王倩三人中午都不休息,完成了58册(占全套书三分之一强)清样的核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和速度,她们高效率的工作,无疑加快了文献调查与编纂工作。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参与《云南丛书续编》的编纂工作中,加深了有关历史文献研究整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成为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云南历史文献整理研究者,成为云南文献整理研究队伍中的生力军。尤其是秘书组中的青年学子,他们不仅仅是把参与《云南丛书续编》编纂当一项工作做,而是当一种事业做,不计得失的忘我工作,也获得了学问上的收获。在秘书组工作一年以上的五位学子中,有三位分别考上了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一位推免博士研究生,秘书组被戏称为“培养博士的摇篮”。此意外收获,于文史馆,于秘书组皆为幸事,大喜过望。

云南文史_云南文史资料选辑_云南文史馆馆长

底本:石鼓文汇考

历经六个春秋,实现了一代人做一代事的宏愿,我个人也获益良多。

五年前,当我参与到《云南丛书续编》工作时,尤其是接受负责秘书组常务工作后,为争取按期完成编纂工作加班加点,家人、朋友大多不理解,以为我在颐养天年之时,如此拼搏,近乎痴傻。回想1980年留校,跟随历史学家、“滇史巨擘,南中泰斗”方国瑜先生做文献整理研究,天天或于图书馆搜集资料,或在书桌前整理研究古籍。三十五年的“冷板凳”,享受生活的时间确实很少。现在我已进入古稀之年,不知身体能否承受,但想到我评教授职称答辩时,有评委问:你完成了方国瑜先生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的出版工作,今后是否接着做民国云南史料的整理?我当时回答说:“条件许可,我会继续做。”这是我心底真实的愿望。现在有机会参与《云南丛书续编》的工作,正可以了此愿,岂不幸哉。桑榆未晚,且当韶华,发挥余热,继续完成方先生建造云南学术研究“砖瓦厂”的夙愿,于我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定要珍惜、定要做好秘书组的工作。

面对这么大的工程,我反复在心里问自己:“我有这个能力吗?能干好吗?”当文史馆王维真馆长找我谈话时,我信心不足地说:我是一个做过资料员、图书管理员、办公室主任、教学以及参与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纂录校订、编辑工作的“打杂”者,不知能否做好这工作。馆长说,你的“打杂”,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是一种学术管理,《云南丛书续编》就需要一位像你这样既懂管理,又懂学术的人来做具体的组织工作。馆长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

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第一次到方国瑜先生家,先生激励我说:“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有雄心、信心、耐心、细心、恒心这‘五心’,就会做出成绩来。”先生一席话,是我数十年甘心坐冷板凳的座右铭,也是鞭策我努力做好秘书组工作的动力。

首先仍然是从目录切入,尽快了解熟悉民国云南文献,打有准备之战。我抓紧时间翻阅了文史馆资料室收藏的馆员捐赠的地方文献,又到云南大学图书馆,翻阅了新出版的有关云南文献的大型资料汇编或丛书,相关信息均逐一记录下来。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结合退休前自己撰写《九十年来云南地方史著作提要》的经验,做出了如何开展文献调查的工作方案。其后又根据全面文献调查工作进度,不断调整调查方案,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016年2月,当我得知原计划两个月出一期的《学术通讯》提要,到2015年10月第5期后就停顿了,于是赶快调整工作思路、调整选编工作人员、改变选编方式,将原来看电子文本选编,改为纸质文本全面把控选编。纸质文本便于浏览分类,每期按类选编。将原来每期内容选编各科兼顾全面开花,改为以类相从主题突出,有利于反映学术状况。经过调整,很快将前期空缺出版的期数补了回来。

工作中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事,我及时补课学习,虚心向馆员先生请教。遇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又不能很快沟通时,尽量尊重对方,认真考虑,找出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错误就马上改正。不迷信权威,也不轻视任何人,决不因人废言,而以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为唯一标准。对自己看得清楚、有把握的某种看法,决不轻易放弃,拿出“雄心”,大胆地提出,才能尽快推进编纂工作。

云南文史_云南文史资料选辑_云南文史馆馆长

《云南丛书续编》

我致力于云南地方典籍整理研究数十年,年过耳顺之后,有幸受聘于文史馆,并委以重任,负责续编日常工作,得以发挥余热。五年坚守,终得见百余册丛书面世,可告慰先师;五年恪尽职守,又获得文史馆《云南丛书续编》编纂“大内总管”的雅号,不胜荣幸。又见秘书组四位年轻学子从这里开始,踏上博士阶梯,后学奋进,未来有望。如此足慰初心。

本文节选自,作者: 郑志惠 ,重庆市人,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曾任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2015 年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云南丛书续编

(全一百五十册)

编著者: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编

《云南丛书续编》主要收录1911至1949年间成书(稿)或出版的记载滇事之书和滇人所著之书,以记载滇事之书为重点,共收录文献500余种,成书150册,按现代学科体系,分为(一)哲学宗教,(二)社会学,(三)政治,(四)法律,(五)军事,(六)经济,(七)文化教育,(八)语言文字,(九)文学,(十)艺术,(十一)历史,(十二)地理,(十三)自然科学及医学,(十四)图书目录等十四个大类,这些文献较好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云南文献的主要面貌和文化学术水平,是对民国时期云南文献的首次全面系统整理。

上一篇: 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文字集萃|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讲述《文史哲》编辑部的故事
下一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导师信息:茅慧以及试题及文化课考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