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中后期的将门家族看来留房产、留信托资金(唐朝确实有寺庙遗产基金)啥的都不如留兵权实惠,世代相传的精英部队才是兵头们最看重的产业,而唐朝政府也默许了这个潜规则,造成了唐朝后期一连串的混乱局面。
在唐朝前期士兵们当然不是将领的私产,在府兵制度下府兵或兵募会按照规定携带弓箭、横刀、砺石、衣物等、物品,然后从各地武库中领取盔甲和长兵器。行军作战时会按照被按比例抽调组成行军编制,执行作战任务,行军的指挥官如果是皇室成员出任,则为行军元帅;如果是朝臣出任,就是行军总管。唐朝前期无论行军总指挥名气有多大,战绩有多牛,他都不可能把军队当成是自己的家产。但到了安史之乱后,以节度使为首的各地军头纷纷把军队当成了传家的盈利工具。
先是李三郎被自己打胎药都弄不死的儿子李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夺权时,李隆基一度崩溃,在妃子怀孕时非要拿自己的配制的打胎药打下那个儿子)夺了天下,李三郎干脆就放飞自我,宣布各地节度使都可以自行用当地财源扩军备战。这个政策实际上是为了给永王李璘、丰王李珙铺路,李璘被李三郎安排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兼领江陵大都督,可以说是半个南中国的主宰;而李珙身上也有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支度采访使,理论上是是帝国西部最大的兵权所有者。太上皇不差饿兵,李三郎希望自己的两个为儿子能够夺取南部和西部的兵权、财力,从而架空不孝子李亨,好让自己重登至尊宝座。但结果是李珙死活不上任,害怕自己到朔方军后被老哥的粉丝干掉;而李璘则被他奶爸三哥(李璘母亲死的早,小时候也不受老爹待见,一度被李亨抚养)派遣的高适等人秒杀。
永王李璘(永王李璘案和李白之间的联系)
太上皇的图谋以失败告终,但节度使可以截留地方税款的政策却被各地军头当成了金科玉律。而李亨在无奈之下只好适应了这一情况,他还颁布了更坑自家后人的身官回授制度,用来激励各地军头的斗志。在中唐以后军头们能用自家的军队搞扩张,吃掉不服从朝廷的藩镇地盘,也能用自己的亲信部队夺取、保住节度使位置。以三十岁就当上节度使的李希烈为例,他能号令五万人的淮西藩镇靠的就是从李忠臣手中“继承”的三千河朔骑兵和他收养了数千名“义子”。
节度使的核心兵力就是自己的牙军,节度使之下的镇将也有样学样把自己手中的兵权看得紧紧的,镇将们(比如安西四镇的指挥官就是镇将)也联合起来和节度使争斗,甚至会干掉节度使取而代之(这在节度使兵败时是常有的事)。镇将们还凭借手中的兵力侵夺州郡刺史的权力,分割他们的税款(唐朝中后期税款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唐朝中央政府节度使以及州郡地方,镇将本来要从节度使手中拿钱),甚至兼任州郡刺史。而州郡刺史也不想被人白吃豆腐,纷纷扩大自己麾下的团结兵(地方上的非常备部队)。
大家都斗得热火朝天、武德充沛,都死死地抓住兵权不放,把兵权看作是最重要的传家宝。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