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听到「文史哲不分家」这句话?因为我从「史记」中读到了优美的文字,读到了历史故事,同时又悟出了一些道理。
我很难找到纯文学的作品,即使是科幻小说也一定是依附于历史故事才能幻想出其它的东西,不可能凭空捏造的。比如神怪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一些历史故事,同时也有许多道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只要有时间这个概念存在,就有了过去的故事,现在的故事,和将来的故事之分。要讲故事就要用到语言,想要讲的生动有趣,就用到了文学。故事多了以后,归纳总结一下,就是各种道理,而哲学就是说理的。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分你我的。
诗词歌赋小说都很优美,都很有意境。但是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文学有点太浪漫,它离现实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说白了就是觉得有点假。你知道吗?小说也分很多种,有一种小说是同时有历史性和文学性,就是纪实小说,比如「平凡的世界」。
那怎么办?想听一些更真实的故事就去读历史。历史故事太多了,你一时半会读不过来,那怎么办?你可以读说理性质的经典,比如毛泽东思想、儒家经典、墨家经典、法家经典、道家经典等等,这些都是从历史中提炼出的道理,也就是哲学。
哲学读多了,你又觉得太干了。这时你又可以读一些历史故事,这样就有血有肉了。历史读多了,你也许会发现有些历史书写的还是太枯燥了。那你又可以读一些文学成分多一点的历史。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你看,它可以来回转。
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让你相互对照。文学、历史、哲学这三者成就都很高的书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样的书很有代表性的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甚至还有专门的「中国红学会」来研究,可见这本书里不仅仅有文史哲。说大一点,所有的学科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学科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人对历史非常重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你要预判未来的事,只能读历史。历史故事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人性是几千年都没有变化的,所以历史总是能够给我们启发。
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经史互参,哲学用来讲道理,历史用来摆事实,文学用来美化语言。同一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讲法,不同的讲法听起来又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像我们写一篇文章,哲学是文章的论点,历史是文章的论据,而文学就是文章的字词,文学负责遣词造句,让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行动与思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