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转贴:天津民主剧场名家和新戏众多

转贴:天津民主剧场名家和新戏众多

转贴:天津民主剧场名家和新戏众多这套照片是一个叫文森特太太的人拍的,她和丈夫他们两口子都是美国人,从40年代末,他们就开始在中国生活,丈夫叫约翰·文森特,这两口子一直是生活在北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作为百年剧场,从“东天仙”到“天宝”,再到“民主”,名家荟萃、粉墨登台,为她增添了华丽的色彩,也让不同时代的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今天,《话说天津卫》节目多位话友就将为我们回忆讲述发生在这方舞台上的多彩艺术往事。

文史app_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

唐文权青年文史学者、《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津门文人折扇艺术传承人幼习书画,又好戏曲、曲艺、收藏

No.1

唐文权:“天宝”1949年旧影首现

上周咱还持续聊到东天仙,后来改叫天宝这个事儿,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地儿的照片特别少,可是就在这两天,我突然找到一套去年我也是从一个国际的网站上下载的这么一套照片,我先说说这套照片的背景⋯⋯

这套照片是一个叫文森特太太的人拍的,她和丈夫他们两口子都是美国人,从40年代末,他们就开始在中国生活,丈夫叫约翰·文森特,这两口子一直是生活在北京,丈夫有工作,应该是个外交官,媳妇文森特太太名叫艾琳,特别喜欢旅行,而且文森特太太她从上学时候就特别向往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后来,她就在48年的年初,去了一趟敦煌,而且拍摄了很多敦煌早期的照片,很珍贵的。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后来,她把这批照片带回到北京之后,她丈夫一看也很震惊,很喜欢,跟她又去了一次,这次他带了彩色的胶卷,又拍了将近二百张的敦煌的彩色照片,成为了敦煌可以说是最早的彩色照片,这批照片跟随他们回到美国,后来出版两本书⋯⋯还有一个事,就是文森特夫妇,他们在49年的时候,还没有开国大典之前,这两口子还拍摄到了当时解放军进(北京)城的一套照片,这也是他们俩比较为人所知的作品。

去年的时候,我看到这套照片,我就把它存下来了。前几天,我突然间我就点开其中一张,是个剧场,有俩大柱子,仔细一看,我真是喜出望外,这不就是东天仙——天宝戏院吗?我再放大了一看,门口还挂着天宝戏院的匾,而且这俩大柱子之间还挂着一个电影的海报,叫《红娘子》。电线杆子上、还有它侧面的墙上贴着大幅的广告,还有彩绘的大头像,谁呀?就是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门口水牌上还写着大字——新凤霞,《万花船》、《双蝴蝶》⋯⋯这些个戏的名字。另外,还有很多配角,像什么单宝峰、单少锋、李福安、郭少楼、王小楼、赵良玉,这都是配角。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看到这些之后,我就把这张照片发给陈硕了,因为陈硕手底下有好多老报纸资料,我说你帮我查查,解放以后,新凤霞在天津演出的戏单,每天报纸上不都有演出的预告嘛,再加上那时候演员讲究戏不能翻头,每天不能重复,这就带来一个什么好处呢?看这个照片上的戏报,写着这个名字就能确定到底是哪一天,因为她不可能两天唱一样的戏,结果陈硕就翻了49年的《进步日报》⋯⋯果不其然,新凤霞在49年的5月份,在天津演了这么两个礼拜,只有5月11号这一天早场演的《万花船》、晚场演的《赚文娟》。

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网站_文史app

这里头还有一个挺有意思事,我们在查这两周的戏单的时候,就发现她早场帽儿戏叫《太史慈》,大轴是《万花船》,晚场帽儿戏叫《潞安州》,大轴是《赚文娟》,这两个礼拜的戏的戏码都是这样,前面演的这帽儿戏都是武戏,而且明显都是像《骆马湖》、《刺巴杰》《溪皇庄》都是这类的戏,都是武戏,而且明显它不是评戏的剧目。这个又应那句话了,这句话也是好多京剧界老先生不太乐意承认的一个事儿。也就是说,在民国的中晚期,尤其到解放前夕,有一个什么现象?就是这个京剧它明显干不过评戏,甚至很多京剧演员无奈,都搭在评戏班里头唱,连马连良先生都是因为喜彩莲跟他唱对台戏,最后实在没办法,马连良都认喜彩莲当干闺女了,就说:你别跟我唱对台戏了,咱和好吧!⋯⋯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虽然现在很多老先生不太承认这个事儿——京剧干不过评戏,但是眼睁着就是这么回事,因为这评戏它太生活了,太接近口语了,而且在民国时代,大量的西方的话剧、电影这些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涌入天津,让浪漫、抽象的京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让京剧也不得不改变、改进,贴近现实的时装戏、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从而应运而生,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就证明新凤霞班里头搭了很多京剧演员,给她在这演帽儿戏。

好,让我们再回来反推一下。(因为演出是在49年)5月11号,过了五一啦,天开始有点热了,咱回到这照片里看,男的基本还穿着长袖,有的虽然穿的是长袖,但是把这袖子撸上去了,证明天开始热了。小闺女们有穿短裤,甚至有穿裙子的,这又证明了这一点,没错了,所以我就初步有这么一个设想,又查万年历⋯⋯1949年5月11号这天应该是个礼拜三,文森特太太可能没事,带着孩子坐火车上天津遛一圈儿,在天津站下的火车,也没上远处去,就在建国道这条道上,顺着意租界往奥租界这么遛达,或者是上戏园子看了一出戏,出来歇歇,买点东西或吃点东西,就回北京了,没多呆,所以留下的照片也比较少。

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_文史网站

但是就这一张照片弥补了东天仙也好、天宝戏院也好,影像资料缺少的这么一个遗憾,而且通过照片细节,还包括我们怎么给它断定年代,甚至精确到日期的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儿个想分享给大家。

收听音频唐文权:天津德云社剧场70余年前的旧影首现来自三津文化00:0009:38

No.2

王鹤仙:1953年发生在民主剧院里的京剧轶闻和对李桂春先生印象

《话说天津卫》节目最近提到了民主剧院,说有全国很多的艺术团体都到民主戏院来演出,我对这个话题特别关注。因为我的父亲是原来河北省京剧团的业务团长,我的父亲叫王钧衡,他1953年率河北省京剧团首次莅临津门,闯天津大码头,在民主剧院演出过,这些演出现场我都亲历了,所以印象很深,演出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他们河北京剧团原来的前身是冀中军区实验剧团,由原来的火线剧社京剧队剥离出来的,成立了冀中军区实验剧团,后来发展到河北省京剧团。这个京剧团没有太大名气的演员,大部分都是草根的、在乡村有艺术根底的这些人组成的。所以,50年代初期,他们就有意上天津来演出,但是剧团的演员们都对来天津演出有些怵头,认为天津这个戏曲大码头不好演,因为有些名家像马连良、谭富英在天津演出出些纰漏,天津的观众都喝倒彩,所以他们不敢来。但是我父亲就认为,越是这样越应该到天津去锻炼,这样对提高业务有好处。所以他们53年就来天津了,在民主剧院演出。

在这里头发生了一段故事,是嘛呢?就是李少春的父亲李桂春,53年他已经69岁了,他已经谢绝舞台多年了,不再登台演出了,但是一听说河北省京剧团来演出,他特别高兴,因为他出生在河北霸县,同时他也在河北艺术学院担任过名誉院长,所以这回河北京剧团来民主演出,他特别高兴,一定要傍河北京剧团演两场。

文史网站_文史app_文史知识官网

李桂春先生(1885—1962)

但是,我的父亲和有关领导认为李老先生岁数太大,登台演出恐怕对他身体不好,所以就劝他(不要演了)。但是,李老先生执意要演出,所以河北京剧团在民主剧院演出的最末两场,李老先生他登台了,演出了两场,一场是《逍遥津》,一场是“两下锅”的《铡美案》。这两场戏演出以后可以说在全市引起了轰动,特别受到戏迷们欢迎,简直成了爆炸性的新闻。虽然李老先生很长时间不登舞台了,但是他一登台,精神简直(太棒了),演得是相当精彩。这两场戏让观众们大饱耳福,全场热烈地鼓掌。这是一段故事。

再一个故事是什么呢?我父亲他们来天津以前,本来他们就对天津的观众有些怵头,认为天津市的观众懂戏,也爱看戏,但是非常挑剔。如果舞台上出点纰漏,就会给你喝倒彩,所以他们很怵头,但是他们来了以后,感到天津市的观众非常热情。在一次他们演出当中出了一场事故,什么事故呢?就是在戏码当中,开场戏是《白水滩》,有两个儿童演员,这两个儿童一个叫占荣,一个叫小柱,都是11岁了。在《白水滩》里边,占荣演的是青面虎,小柱演的是十一郎。这场戏开始以前,领导就嘱咐他们,要把这场戏演好,两个小演员也卯足了劲。但是开场以后,在戏进入高潮的时候,两个小演员进行赤手空拳武打,没想到,小占荣折跟头,翻了几个,噔噔噔,一下折到台下去了。当时全场引起了一场惊呼,小占荣折到台下,一下子砸到第一排的一位中年观众的身上,砸得够呛。这时候全场都站立起来了。但是,小占荣砸到观众身上以后,这位男同志非常包容,把小占荣搂到怀里问:孩子,摔得怎么样?其实把他的腿砸得也够呛,但是他关心小占荣这位小演员半天,小占荣摇摇头,说:没事。叔叔,对不起!结果,这位观众把小占荣扶到舞台上。小占荣站在舞台上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这时候又引起了观众一场热烈的掌声。小占荣到了台上一鞠躬以后,左手向下场门的文武场一招手,那意思还要继续演下去。结果,锣鼓声又响起来了,小占荣就继续一直把这场戏演完,演得非常精彩。全场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出戏演完了以后,我父亲他不是业务团长嘛,他就从后台出来,带领这两个小演员向观众致谢,并且还致歉。因为出了这次舞台事故,结果大伙儿没有任何倒彩声,也没有任何嘘声,也没有任何埋怨,只是全场热烈的掌声。所以对这次事故,天津市观众非常包容,而且非常友好,确实让河北省京剧团的演员们深受感动。这是一个故事。

另外,我听一位先生讲李桂春老先生的往事,我有一个情况想提供给你,供大家分享。

当时我第一次见到李桂春老先生,那是在1953年,我父亲他们河北省京剧团第一次来天津演出,在民主剧院。那年53年,当时我整整18岁,我就在天津工作了,我的工作单位是在华北区内河航运工会,地点就在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胜利路37号。在我父亲带领河北京剧团来民主剧院演出的时候,我有一次去看我父亲,在后台遇见了李老先生。经过父亲引荐,让我跟李老先生称呼“爷爷”,当时李老先生非常高兴,说:这是大丫头?在天津市工作啦,好呀好呀。李老先生非常谦和。

过了几天,我又和家人去民主剧院看我父亲,当时我父亲非常忙,我和家人就出了民主剧院到对过的饭馆先去吃饭。在民主剧院对过,可能叫东升楼饭馆,没想到在这饭馆里又碰见了李老先生,他正在一个窗口挨个儿,手里还拿着一个绿色的搪瓷盆儿。等我还没打招呼时候,李老先生就先说:大丫头,你又来看你父亲来了?笑呵呵地说着。我说:是的,爷爷,您是不是跟我们在一起吃饭呐?老先生说,不了不了,我等着打点菜回家,家里人还等着了。当时说实在的,看李老先生非常非常朴实,哪像艺术家?再朴实不过了!

视频|2020年河北省霸州市举行纪念李桂春先生诞辰135周年活动(点击可看视频)

我父亲他们在天津演出整整一个月,可以说河北省京剧团在天津一炮打响。一个月以后,他们载誉而归,又回到了河北省保定市。后来渐渐地,全国的一些名家像贯盛习、罗惠兰、杨荣环,还有孟小冬的妹妹孟幼冬等等一些名人都纷纷不断地加入了河北省京剧团,河北省京剧团就不断地壮大起来了。

反正以后又多次来天津演出,什么华北戏院,民主剧院也又重返过,还有其它剧院,都来过好几次,也都受到了天津市观众的热烈好评。我就补充这点。

收听音频王鹤仙:1953年发生在民主剧场内的京剧轶闻和对李桂春印象来自三津文化00:0012:20

No.3

赵绪昕:1953年京剧演出补充

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网站_文史app

赵绪昕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戏剧文学学会、天津社科联合会 会员

昨天晚上,有一位老大姐谈到了河北省京剧团在天津天宝戏院(民主剧院)演出的情况、回忆,我听了很好。当时这个团的名称不叫河北省京剧团,而是叫河北省实验剧院京剧工作团。这个团从1953年3月7日开始到4月3日在天津天宝戏院演出,演了将近一个月。他们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江汉渔歌》、《白水滩》、《青龙寺》、《二进宫》、《抗金兵》、《云罗山》,《战樊城》、《姑嫂英雄》、《嘉兴府》,《花蝴蝶》、《玉堂春》、《挑华车》等等。

文史app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网站

他们演出的最后两天,特烦李桂春先生参加演出,也就是4月2日晚上和3日晚上由李桂春先生演出。2日晚上演出的剧目有《战樊城》、《姑嫂英雄》、《嘉兴府》,最后李桂春先生演出全部《逍遥津》。3日晚上演出的剧目有《花蝴蝶》、《玉堂春》、《挑华车》、大轴戏是李桂春先生演出《铡美案》,我就补充这一点。

收听音频赵绪昕:补充1953年发生在民主剧场内的京剧轶闻来自三津文化00:0002:06

No.4

关永祥:我在民主看话剧

关于奥租界大马路,也就是建国道上的天宝戏院,大伙说了不少,但是我还想补充一点。

大伙都提到天宝戏院上演过很多名角的京剧、梆子,但是很少提到话剧。其实五、六十年代也就当时叫民主剧场,也经常演话剧。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比如说,我有印象还能想起来四部。一个是《冰山上的来客》,60年代初时候有电影(海报,见上图),它还有话剧,内容完全是一个内容。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冰山的布景非常逼真、非常漂亮,哪个话剧院演的我不记得了。

文史网站_文史app_文史知识官网

再一个李默然主演的《兵临城下》电影,也有话剧,也是李默然主演的,辽宁省话剧院演的,也是一个很著名的话剧院。

文史网站_文史app_文史知识官网

再有一个是《红旗谱》,58年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候在这看的,河北省话剧院演的。里边的主角朱老忠由河北省话剧院的院长,可能是叫鲁速,由他来扮演,演得非常好。

文史网站_文史app_文史知识官网

图|1959年2月16日,时任中宣部部长、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周扬(前排左六)在天津与《红旗谱》剧组合影。

同时鲁速在60年代初时候在天津广播电台还播送过长篇小说《红旗谱》。鲁速一口典型的冀中口音,不论在播《红旗谱》的小说,还是在演《红旗谱》的话剧时候,他那口音听起来非常真实,非常亲切,非常感人。

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网站_文史app

图|1959年10月田汉观看话剧《红旗谱》后,接见演员(左一为田汉,右一为编剧鲁速)

我还在这儿看过嘛呢?看过《八一风暴》,就是描写八一南昌起义的故事。哪个话剧院(演的)我忘了,当初是在60年,还是61年的春节的除夕夜,大年三十晚上七点到十一点看的,这我记得还很清楚。

文史网站_文史知识官网_文史app

收听音频关永祥:我在民主看话剧来自三津文化00:0002:41

百年老剧场,迎来新主人这方舞台上的故事,还将继续……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图片提供:唐文权、陈硕、张翔片头题字:唐文权编辑、整理:刘长虹

上一篇: 《龙文鞭影》四卷:二冬;三江
下一篇: 文史讲座搬上视频网站 上海福寿园开创名人纪念新模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