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得楼所谓何?
曰:暂得楼乃上海博物馆专设展厅,暂得楼展品皆为一人所捐赠。
暂得楼主人是为何人?
曰:胡惠春先生。
胡惠春何许人也,书香门第?朝廷显贵?
曰:非书香门第、也非朝廷显贵,其父就只是一个开银行的。
虎父岂有犬子乎虎父
先来讲讲男主的老爸——胡笔江。从“钱庄学徒”开始,砥砺数年,厚积薄发,一步步成为金融界的代表人物,曾被毛泽东称为“金融巨子”。他的人生跨越满清、北洋和民国,从一个钱庄学徒升至现代中国金融上层,生前风光,死时也备极哀荣。
胡笔江(1881年-1938年),谱名敏贤,字筠,号笔江
胡笔江纪念馆,2021年11月23日开馆,位于扬州沙头镇
1937年发行的股票,董事长宋子文,常务董事胡笔江虎子
开银行的男主老爸就简单介绍到这,回到男主身上,开银行的老爸是怎样培养出爱好古玩的儿子呢?
胡惠春年少时,胡笔江并没有急功近利地把儿子培养为金融人士,而是聘请名师在家教授四书五经,使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先成人、后成才。因此,在胡惠春进入上海圣约翰中学前,已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并且对中国文史与艺术很感兴趣。
后因其父去世,胡惠春挑起大梁,掌管中南银行。
胡惠春(1910年-1993年),名仁牧,字惠春,号渭村郎才女貌 子承父业
胡惠春于燕京大学毕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合力下,21岁的胡惠春与王华云结婚。王华云的父亲王景琦,少年入举,字冠八邑,凭借书法名声大噪。民国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文史资料所载《王氏兄弟小传》提及王景琦生活时说:王景琦家财富裕,为人不谋权不争利,“故里人很尊敬他,称王三太爷,不失为旧社会之一名士”。
胡惠春和王华云。左右两旁是新郎新娘的亲友,都是颇有影响的名门望族。
胡惠春及其妻王华云
无论从家庭、婚姻、事业还是地位来说,胡惠春的人生道路,必将一片坦途。但人生终是无常,世事总是难料。1938年8月24日,其父胡笔江从香港乘坐飞机,准备到西安与民国政府要员商讨战时金融问题,不料起飞不久,即在广东中山市上空遭遇日本军用飞机截击,机坠人亡。
父亲的突然离世无疑对长子胡惠春是一道猛烈的晴天霹雳。在承受巨大悲痛之后,胡惠春仿佛一夜明了:他必须担当责任,撑起整个大家族。他必须放弃以文史与艺术为主业的想法,子承父业,挑起大梁,掌管中南银行。
虽然晚年的他回忆一生时,常常困惑在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是否走错了路。他认为自己实在应该从事文化活动。自从购藏第一件艺术品开始,他对每件重要藏品及其相关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反而于他自己家族银行有关的事宜,却印象不深。
(悄悄嘀咕一句:没有主业的支撑哪里来副业的蒸蒸日上,还是要好好打拼我们的主业,为我们的副业拼出一条出路来!)
欣然而遇 好古敏求
因为对藏品有着眷恋与钟爱,在忙碌的银行事务之外,胡惠春一直没有停下收藏的脚步。他欣赏书画之博大精深、写怀抒情;喜欢文玩之含蓄婉转、诙谐风趣;更醉心于御瓷之雅致细腻、傲绽华彩。
1945年,胡惠春受聘为北京故宫陶瓷专门委员,那年他年仅才35岁。1950年,他又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他将自己珍藏的明清官窑瓷器等各类文物268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年,胡惠春又积极参与创建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团体——敏求精舍。后曾八次担任敏求精舍的主席。
敏求精舍成立于1960年,主要由胡惠春、利荣森和陈光甫三位先生发起组织,以《论语.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的经典论述,给收藏社团命名为“敏求精舍”,又以“研究艺事,品鉴文物”作为敏求的宗旨。
敏求精舍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后叶华人民间收藏的典范,也是中国民间收藏得以延续血脉的重要环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敏求精舍创造了华人民间收藏的奇迹。历经半个世纪的岁月沉 浮,现在的敏求精舍,依然保持住了其重要收藏团体的历史地位。
敏求精舍早期会员合影(约派摄于1960年)千帆过尽 暂得一乐
高山仰止,过去老一辈的大藏家,如仇焱之、胡惠春、孙瀛洲三位先生等,如今连大藏家和大行们都很难逾越!在年龄不超过55岁的情况下,能出现超过胡惠春的明清瓷大藏家吗?
胡惠春旧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曾先后于1992年和2000年上拍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再次上拍,并以2.1385亿港元成交。
达・芬奇《救世主》与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此前于佳士得香港艺廊展出
博君一乐,哈哈
除开价值连城的收藏,其实,更让他享誉全球的则是他的堂号——暂得楼。此堂名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楼主对藏品欣然而遇的喜悦,以及不执迷于私人对器物占有的心境,一览无余。
垂暮之年的胡惠春年曾写下老子《道德经》中的语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指爱的太深、拥有的太多,必会为其所累。这位感性、敏锐及热诚的收藏家,终究看透缘起缘灭,领悟生死轮回,不再执着于“收藏”,而是学会“放手”。这正是他全身而退、进入空性的归宿。
透过胡惠春的收藏故事,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感悟,每一个藏者,都只是宝物的暂时拥有者,没有人能真正拥有一件艺术品,真正的收藏其实就是收藏了一份心境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