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华文史网

中华文史网

中华文史网清史编纂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资料,涉及史学、 文学、哲学等领域。

曾业英,男,1940年9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1955年秋考入江西省赣州高级中学今赣州市第三中学。1958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65年6月至1966年6月在黎澍主编的《历史研究》任编辑。1972年秋转至中华民国史组任研究实习员,成为大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1979年至1990年,由助理研究员晋升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任民国史研究室副主任,同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3年9月起应聘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4年任《近代史研究》主编、编辑部主任。

曾业英教授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头十年着重研究晚清史、辛亥革命史、北洋军阀史,后十年着重研究早期南京国民政府及日伪统治下的华北沦陷区的历史。先后出版《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1912—1916年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华民国史》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之一、《蔡松坡集》、《护国运动资料选编》合编等专著和资料书。发表《民元前后的江亢虎和中国社会党》、《蔡锷与“二次革命”》、《云南护国起义的酝酿与发动》、《刘显世与护国战争》、《蔡锷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民主党》、《略论日伪新民会》、《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蔡锷与》、《日本侵占华北海关及其后果》等论文、札记和书评。现在,他除了主编《近代史研究》,仍以中华民国史为主要研究方面,正积极进行《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卷1927—1932年的编写。

曾业英教授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为填补空白之作,学术观点多有创见。在《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1护国战争是以梁启超、蔡锷为代表的进步党人,联合以黄兴为旗帜的国民党人和西南地方实力派唐继尧共同发动的,梁、蔡起了主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2护国战争是民国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命战争。3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不仅可以参加革命,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领导革命;不仅可以发动不流血的和平改革,还可以发动流血的革命战争。在蔡锷研究中,他独树一帜,系统提出:1蔡锷不是同盟会员,仅是同盟会外围组织兴汉会的成员。2蔡锷1913年并未支持“二次革命”,而是地道的拥袁派,但又不是袁的死党,更无拥袁称帝之心。3蔡锷是护国战争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者,但仍属梁启超改良派,并不是什么“杰出的革命家”。4蔡锷虽然不是孙中山革命派,但为实现近代中国的三大历史任务——中华民族的独立、开放和近代化事业奋斗一生,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可也不容低估。

在民初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中,他对30多个主要政党逐一研究后指出:1不宜笼统指认统——党为袁世凯御用党,统一党前期受章太炎领导,具有拥袁与监督袁的两面性,后期被袁世凯死党王赓揖唐把持,遂成袁的御用党。2民主党也是资产阶级政党,其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汤化龙,而非梁启超。它与同盟会、国民党有激进与保守之分,而无革命与反动之别。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方面,民主党与同盟会、国民党殊途同归。3民初政党政治,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其破产不在政党政治制度本身,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等等。

正因为这样,所以曾业英教授的研究成果颇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不少论著受到《中国历史年鉴》的推荐,一些学术观点被同行采纳,《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也于1992年11月被孙中山基金会评为“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学术著作一等奖。

在治学方面,曾业英教授十分重视以下几个环节和方法。首先,他强调要摸清学术信息。他认为掌握学术信息,是研究成败的头一个关键。因此每研究一个问题,他总要先做—了解前人研究状况的工作,看看前人做过同类研究没有?做过多少?成败得失如何?他认为只有把握了这些情况,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学术研究,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不致把别人早已解决的问题当作新发现。其次,要尽量多占有第一手资料,他认为这是研究成败的又一关键。为撰写《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有关章节,他走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各主要高校、历史研究机构的图书馆,查阅各种稀见报刊、公私藏档,日记、函电、信札,发现许多珍贵的新资料,为正确解读有关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他认为研究问题,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资料说什么话,有几份资料说几份话,不隐讳曲解,不夸大缩小,不搞抽象的逻辑推理,不做主观的历史剪裁,一切以真正的历史事实为基础,是什么事实就作什么结论。第四,他认为学术成果是研究者的劳动结晶,应确有心得而后作,没有非说不可的话,宁愿不写,与其一年发表十篇平庸之作,不如十年磨一件精品。第五,他还十分重视维护学术规范,要求引用资料准确无误,注释完整、科学,以利他人核查。凡二手资料,或前人成果,均须一一交代原委,不可掠人之美。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资料来源:《名师荟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中华文史网整理。

上一篇: 读古|主宰近代德国历史的容克贵族是什么人
下一篇: 21年文史哲当当销量排行榜前十:卖得好的学术书都长什么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