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坚持文化自信,复兴传统文化是党中央的战略,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更是中高考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传统文化,本号推出“文化散文”。
这类散文以原创为主,适当转载,也接受投稿。写稿要求见(可点击跳转查看)。这类散文,语言轻松活泼,内容生动有趣,围绕中小学生课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阅读这类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更有利于学好传统文化知识,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
中国地图史话
今天的中国人,即使生活在偏远农村里的文盲老太太,恐怕对“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也已经不陌生了。可是,你知道早期在中国出现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是什么样的吗?说出来,你一定会觉得有意思呢。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不是像一般传教士那样死守教规教条,严格要求中国人皈依基督,接受洗礼,改装易俗,以至于遭到中国官方民间一致抵制;而是自己先在中国定居下来,慢慢研习中国文化,钻研历史典章、哲学艺术、风俗民情,不断结交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和高级官员。
他得知当时的中国人尚不知道宇宙构造,就画了一幅世界地图。
谁知,他不经意间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摆在中间,亚洲包括中国居于右边。这一下挑战了中国人历来自我中心,乃天朝上国的习惯心态,立刻遭到一些士大夫们的指责。
好在利玛窦并不固执迂腐,他知道地球是圆的,怎么画无关紧要,于是又做了修改,把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摆在中间,让欧洲和美洲居于两边。于是立刻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赞赏,开始在中国士大夫中广为流传。
1601年,在中国生活了约20年,俨然已是中国通的利玛窦前往北京,送给明朝神宗皇帝很多礼物,请求朝见。这些礼物当中不用说都是西洋玩意,比如望远镜、报时钟、乐器、图书、绘画等等。
其中有一幅《万国志》,即世界地图。
神宗皇帝龙心大悦,不仅接见了他,还大大奖赏,许多达官贵人也来结交利玛窦,把他当做学者看待,请求师承。
比如著名科学家内阁大学士徐光启不仅在利玛窦感召下皈依了基督教,成为利玛窦的好友,还和他一起翻译介绍了很多西方学术著作到中国。
世界地图,地球是圆的,这些关于世界的观念,在开明的士大夫中才渐渐流行开来。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授权并资助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带领一帮人对大清帝国做了一次系统的地理测绘。根据测绘资料,他们于1716年绘出了一套包含中国各省情况的详细的中国地图。
康熙皇帝非常高兴,御笔赐名《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套标有经纬度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
事实上,作为人类文明发达较早的华夏文明,我们自己早就有了地图。
上世纪70年代末,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一座王陵的地宫中出土一幅铜版地图,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被专家鉴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这幅地图主要标示王陵方位、墓葬区域及建筑面积形状等等。因为中国古代将墓域称为“兆”,这幅图被命名《兆域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符号、比例尺、方位和经纬度等内容。《兆域图》除经纬度外,其他要素皆备。
这幅地图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精品。现藏于河北考古研究所。
自古行军打仗离不开地图,中国古代战争不断,毫无疑问要经常用到地图。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军事地图是西汉文帝时期“长沙国南部驻军图”,1973年12月发掘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出土,绢底彩绘,成图于公元前168年以前。比例尺为1:80000——100000,地图幅面为纵98cm横78cm。采用红、黑、青三色绘画,出土时色彩艳丽。图上标注了军队番号、驻地、防区界线、指挥城堡等,均用红色标示。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国际制图学界普遍认为:马王堆汉墓地图是世界地图学史上罕见的珍宝。
在利玛窦等人之前,中国其实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中国地图”或者也可以叫“世界地图”。它就是明朝的《大明混一图》。
从元朝到明朝,传统的地图编制方法日趋成熟,图种也渐增多,开始出现了全面表示全国山川城镇的地图,还有不少用于军事防务的军事防务图,其中包括首次出现的沿海防务用的海防图、江防图和用于治理水利用的河防图与航海用的航海图等。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图幅尺寸为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图内主要标示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一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这幅明代世界地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只是这幅地图非常珍贵,画成后一直藏在深宫大内,不为外界所知。
地图的出现,缘于对辽阔世界的探求欲望。地图,是另一种语言和文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明王朝初期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足见当时的文明程度已非同一般,而沿海地形的准确程度,更说明了明王朝在航海上的探索与成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