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词」学入门书目

「词」学入门书目

「词」学入门书目1.《词学论丛》:唐圭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6月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终其一生,专治词学。

1.《词学论丛》:唐圭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6月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终其一生,专治词学。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宋词鉴赏辞典》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

图片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

2.《唐宋词论丛》:夏承焘(撰).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2月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室名天风阁,浙江温州人。被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代表作品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放翁词编年笺注》等。

图片

本书共收论文十二篇和附录五篇。内容分四部分:

(一)关于唐宋词声韵的,有「唐宋词字声之演变」、「阳上作去入派三声说」、「词韵约例」等;

(二)关于词乐、词谱的,有「姜白石议大乐辨」、「姜白石词谱说」、「词律三义」等;

(三)关于作家和作品的行实和本事的,有「梦窗词集后笺」、「易安居士事辑后语」等;

(四)关于词书整理考订的,有「词籍四辨」、「四库全书词集提要校议」等。

本书对于唐宋词学和音乐文学、声韵学的研究,提供许多重要问题和文献。书末另附「顾贞观寄吴汉槎金缕曲征事」一篇,考证吴案始末甚详。

3.《词学通论》:吴梅(撰).中华书局,2010年08月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代表作品有《曲学通论》、《顾曲麈谈》、《南北词简谱》等。

图片

本书是一代词曲大家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经典作品。吴梅先生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至清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

4.《词学概论》:宛敏灏(撰).中华书局,2016年06月

宛敏灏(1906-1994)著名词学家。字书城,号晚晴。

图片

本书对中国古代的「词」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共分十二章:

5.《词学十讲》:龙榆生(撰).中华书局,2017年10月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家之一。代表作有《东坡乐府笺》、《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词曲概论》等。

图片

《词学十讲》是龙榆生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所撰的教材。全书循序渐进,由宏观的词史、词学规律,述及具体作法、欣赏鉴别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词牌适宜抒写苍凉激越之情、哪些适宜儿女柔情,平仄韵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适当的转换达成情感效果,长短结构安排的作用等等。

6.《詹安泰词学论稿》汤擎民(整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01月

詹安泰(1902-1967),代表作品有《离骚笺疏》、《詹安泰词学论稿》、《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李璟李煜词校注》等。

图片

本书分两编:

上编《词学研究》包括论声韵、论音律、论调谱、论章句、论意格、论寄托、论修辞;

下编《宋词研究》主要包括宋词产生的社会基础;宋词的来源、作家作品、基本内容、艺术形式、风格流派及其承传关系;理论批评。

7.《宋词概论》:谢桃坊(撰).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

谢桃坊(1935-),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中国词学史》、《宋词辨》、《唐宋词谱粹编》、《敦煌文化寻绎》等。

图片

本书从宏观角度论述宋词发展过程,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中篇和下篇,分别论述了北宋和南宋十二名家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有新的探讨与成果。

8.《唐宋词史》:杨海明(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杨海明(1942-),师从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

图片

本书分为十四章:

9.《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

吴熊和(1934-2012),师从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

本书分为七大章节:词源、词体、词调、词派、词论、词籍、词学。

关于「词」的知识本书该讲的都讲了,建议对词的了解处于「只知名篇」,没读三、五个人词集原本且「词话」没看几本的。首先阅读此书,从宏观上把握「词」的历史,了解词的种种「规矩」与「术语」,知道有哪些重要的「词集」与「词话」批评著作……找准方向,若有余力再进行「窄而深」「博而精」的研究。

此书的作用堪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让你知道天下(词学)学问共有多少种?每种的源流派别如何?重要的书,共有几部?

具体见后文,「词」学大纲以此为例。

图片

10.《读词常识》:夏承焘,吴熊和(撰).中华书局,2016年06月

图片

本书主要讲的是:词的起源与特点,词的名称、词调、四声、分片、句式等,词韵的分部与协法,还简要介绍了各类词书。篇末增加了数篇夏承焘先生有关词学的小文章。

11.《词学概说》:吴丈蜀(撰).中华书局,2016年06月

吴丈蜀(1919-2006),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

图片

除了词的写作和欣赏方面的知识不属于本书讨论范围,其余有关词的基本知识,几乎都谈到了。其中还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词的格律。由于词律与诗律、词韵和诗韵有密切的关系,也扼要地介绍了诗的格律与诗韵。书后附录《时古对类》和《声律发蒙》两部声律启蒙读物。

12.《词学史料学》:王兆鹏(撰).中华书局,2004年05月

王兆鹏(1959-),1985年至1987年在湖北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曾昭岷教授学习唐宋文学。1987年赴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唐圭璋先生研治词学。

图片

正文部分分八章,依次为:

13.《词话史》:朱崇才(撰).中华书局,2006年03月

朱崇才(1954-),曾师从著名词学大家唐圭璋教授,后又跟从郁贤皓教授学习唐代文史。

图片

词话,是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词话可从宽定义为「及词之话」。历代词话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成卷的词话专著,唐宋以来各类典籍中的散见词话。其内容主要是有关词的本事,品评,引用,考证,论述等。词话史,应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历代词进行比较系统的叙述,评论和探讨。

本书《绪论》部分讲了词话的定义,历代词话的基本状况,词话史的研究。

正文部分溯源历史分为十五章:

综上所述,若想对「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首推以下两本:「词」学大纲

以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目录为例,对于非专业与专业学生研究了解词之一体裁,「入门」足矣。

第一章 词源第一节 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第二节 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一、隋曲

二、唐曲

第三节 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一一词体的形成过程第二章 词体第一节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一、音谱

二、词谱

第二节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一、依乐段分片

二、依词腔押韵

三、依曲拍为句

四、审音用字第三章 词调第一节 词调的来源

一、来自民间

二、来自边地或外域

三、创自救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四、创自乐工歌伎

上一篇: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下一篇: 精彩!凤岗客侨文化节掀东莞文旅发展热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