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今天和大家说说王安石的人生故事。他的那些名作诗歌,不少被编入语文课本,拼起来,就是他的一生。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王安石生于抚州,他的父亲王益辗转南北,仅为一判官,王安石也跟着跑了不少地方。小王安石非常聪明,即使是《难经》、《本草》这样艰涩难懂的书,他都手不释卷。17岁,他随父亲到江宁(南京)。少年的他见过太多民生疾苦,他顿悟曾经的吟风咏月只不过镜花水月,毫无价

今天和大家说说王安石的人生故事。

他的那些名作诗歌,不少被编入语文课本,拼起来,就是他的一生。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代表作品最著名)

王安石生于抚州,他的父亲王益辗转南北,仅为一判官,王安石也跟着跑了不少地方。

小王安石非常聪明,即使是《难经》、《本草》这样艰涩难懂的书,他都手不释卷。

17岁,他随父亲到江宁(南京)。

少年的他见过太多民生疾苦,他顿悟曾经的吟风咏月只不过镜花水月,毫无价值,他志向效仿先贤,学习农耕、治水之术,做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

22岁,王安石参加了科举考试,他文采飞扬,本该是妥妥的状元,文章里却误用了“孺子其朋”之句,这是长辈劝告小辈交友准则的典故。

宋仁宗年纪比王安石大不少,看到这样轻狂的句子就怒了,给他配了个第四名打发了事。

王安石一句之失,只做了个扬州判官。

他其实并不看得起科举文章,有诗为证:“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意思是写那些考试文章,不过是用来让家人开心,维持生活罢了,这不是他真正追求的东西。

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听说了有个同乡方仲永的事情。

同为神童,王安石感慨方仲永误入歧途,辜负了大好天赋,反思人不努力就平庸的道理。

思虑再三,他提笔写下语文课文名篇《伤仲永》。文末那句“泯然众人矣”常如一击警钟,在我颓废时敲响。

那时候大家都往京城挤,王安石却喜欢在一线打拼。

离开扬州后,他去往鄞县(浙江宁波)做知县,为防本地干旱,兴修水利,又在青苗时租借官粮给百姓。

鄞州的四年,他做了不少实事,初显锋芒。

离开鄞州回老家抚州时,途径杭州,写下名作《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三十岁的王安石,面对飞来峰,他踌躇满志,憧憬未来,仿佛天下尽在手中。

往后,他又在舒州、常州、饶州做官,勤政爱民,政绩斐然的王安石名气大起来,以至于当时文彦博、欧阳修等朝中显贵都极力推荐他升官,只是他反应冷淡,多次推辞不受。

他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官位,而是济世大愿。

仁宗并没采纳他的变法宏图。失望之余,他长期住在江宁,英宗上位后也喊过他,但叫不动他。

王安石面对美好的大宋江山,写下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美得沁人心脾,高中时我第一次读到,反复背诵,至今还能记得,全篇没有特别复杂的字词,没有繁重的掉书袋,所有描写的意象都可以清晰浮现在脑海中。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7岁了,王安石以为自己此生就只能这样了,虽有卧龙之才,不得其时,可惜啊。

没想到,他的伯乐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

1067年,宋神宗即位,神宗早就知道王安石有才,让他做江宁知府。

神宗发现这位子不好坐,深感内外交困,有心振兴国家,只恨周围都是一堆守旧派,没个得力助手,盘来盘去,他想到了王安石。

没多久,王安石应召来到京城,他的变法之策深得神宗之心。

1068年,他升任宰相,开始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初登相位,王安石心情舒畅,终于有机会以天下为舞台施展拳脚。这年新年,他写了一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现在的三岁孩子都会背诵,正是王安石变法新政有了起色,春风得意,一挥而就。

春风暖屠苏,门户瞳瞳,空气里仿佛飘来温暖的屠苏酒香,大道之光初升,照亮凡间,此刻他是多么喜悦啊!

有矛就有盾,如果改革那么容易,前几代皇帝为啥不改?

那些既得利益者决不允许自己的蛋糕被被碰被切!

那个当初的砸缸少年——司马光就与王安石很不对付,他不遗余力地破坏新政,给王安石安上四条大罪。

恰逢那年大旱,反对派就借机做文章,有人送上流民图给神宗看。

还有人说观测到彗星,是不祥之兆,太后哭诉,王爷打赌,他们都在给神宗施压。

即使面对朝野的疾风暴雨,王安石还是不失决心和信心。

他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管他天相、祖规还是谗言呢?我不怕,初心不变!

天不遂人愿,变法的阻力太大,改革派内部也出现裂痕,1074年,王安石被降职回到江宁。

行至京口(今镇江)和瓜州(今扬州南),他吟诗一首: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个绿字据说是他推敲出来的,事实上,王安石偏爱用绿字,《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他把绿这一形容词变成动词,变成代词,突破了原有“绿”的作用边界,又入情入理,拟人味很足。

善用词性的转化,以动写静就是文学家高于普通人的秘技了。

昨日富国强兵策,今日却要回家赋闲,此去不知何时能东山再起,化作春风,吹绿江南!

一年后,宋神宗想起变法的好处,又调王安石官复原职。

可是二次拜相,改革内部力量分裂更厉害,新政确实没有希望了。

一声叹息,王安石辞去官职,此时他已经五十六岁。

他在江宁白塘建房修树,把这里叫作“半山园”。

冬天,他望着梅花,又得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傲雪的梅花,只透出淡淡的香气,映照着正是含蓄深沉的自己吧。

1079年,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所以后来人们说他诗体是王荆公体,也叫半山体。

至于为什么叫荆国,汉朝时江宁在荆国之内,应该与此有关。

1085年,神宗去世,千里马老了,伯乐也不在了,本以为自己不在其位还有皇帝支撑着自己的理想,神宗这一走,王安石的心彻底碎了。

不久,他听说政敌司马光已掌握了相权,一生经营之事业,都付之流水。

不要把这个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这句话确实很激励人心。

但当你发现人生已注定如此,那蚀骨的痛苦,也会用同样的力度伤人心。

神宗离开的次年,王安石满腔忧愁,郁郁而逝。

王安石的诗词,立意新颖,虽然词藻不算华丽,偏多议论,但作为改革者的信心,政治家的抱负,让他的作品境界雄阔,风神远韵,非一般文人所能及。

说王安石的诗词,就绕不开他坚持变法的一生,在他的人生起起伏伏中,去感受诗情带来的不同况味,是我们这些后人对王荆公最大的敬意。

春风又绿江南,元日登飞来峰,看梅花暗香……这些课本上翻到的诗歌,早已融入无数中国人的血脉里。

本文插图由连环画家邹越非于80年代创作,虽然每幅笔墨不多,却画出了澄明通透的意境,将光影特效玩在手指尖。

我是江户小歪,如您喜欢本文,请不吝点赞与转发,谢谢!

上一篇: 辛丑条约内容(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
下一篇: 马背上的小红军(马背上的小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