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九江市庐山区政府有关部门获悉,国务院在批复同意设立县级庐山市的同时,还同意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
5月4日,庐山区民政局区划地名股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透露,庐山区民政局已经收到有关部门批转下来的国务院同意更名函件,但具体更名工作还有待九江市层面统一安排。
记者了解到,此次庐山区更名,一是为了避免目前国内存在的“市县(区)同名”现象,另外也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有关。
另据庐山区政协文史委一位负责人介绍,濂溪二字,是九江历史名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雅号。有关部门在研究庐山设市的方案时,就曾针对庐山区更名一事向九江市、庐山区征求意见。
上述庐山区政协文史委负责人同时透露,周敦颐墓就位于庐山区,九江市委市政府将在此基础上建设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濂溪公园。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启动。
更名方案三选一
公开资料显示,庐山区的行政区划建制,起始于1980年。
1980年3月,国务院同意将九江行署领导的九江市改由江西省直接领导,下设浔阳、郊区、庐山3个区(县级行政区)。
同时,撤销庐山现行行政区划建制,将庐山的行政区域包括牯岭镇和东风(现海会镇)、红旗(现莲花镇)、高垅、赛阳、威家五个公社全部划归九江市管辖,并改设为九江市的一个区级行政单位。
两个月后,即1980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庐山现行行政区划建制,设立庐山区人民政府,与浔阳区、郊区并列。时属庐山管理局的东风(现海会镇)、红旗(现莲花镇)、高垅、赛阳、威家五个公社划归九江郊区管辖。
当时的庐山区,主要指以牯岭镇为中心的庐山山上范围。这种情况仅维持了4年。1984年4月,随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设立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区”也改头换面。
1984年5月,江西省委批复撤销庐山区现行建制,成立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同年8月,九江市郊区改为九江市庐山区。
现在的庐山区,实为原来的九江市郊区。该区下设7镇1乡2街道,总面积548平方公里,人口24万。
对于即将变更为濂溪区,参与了此次庐山设市制订方案的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此次更名,是为了避免庐山设市后出现市县(区)同名的情况。
1986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1996年6月18日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五款也明确提出:“人民政府不驻在同一城镇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其专名不应相同。” “不应重名范围内的地名避免使用同音字。”此外,该细则在第八条第二款又明确指出,地名的命名与更名应遵循“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的原则。
麻智辉告诉记者,2015年,有关部门就针对庐山区改名的问题,先后在九江市、庐山区召开座谈会征询意见。当时,参与座谈会的代表提出三个更名方案,分别是濂溪区、柴桑区、江州区。
这三个名字,都与庐山区或九江市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比如濂溪,这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雅号,他的墓就在庐山区莲花镇。柴桑和江州都是古时九江一带的称谓。
麻智辉回忆,当时有些人认为柴桑的名字不吉利,因为有“柴桑吊孝”之说(三国时期,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更名柴桑区的方案只好作罢。
至于江州区,之前九江县申请撤县改区时就想改为这个名字,虽然九江县撤县改区目前尚未得到批复,但庐山区如果想改叫江州区,就得跟九江县协调。最后,大家商定采用濂溪区这个方案,因为这个名字争议不大,同时也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
(编者对原文有删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