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两所老牌985高校之后,今日有媒体证实:中国人民大学决定从2022年开始,不再向世界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
目前,国际公认比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有3个,分别是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由仅次于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美国第三大新闻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泰晤士、QS大学排名目前则由国际高教机构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等一众老牌985高校,为何突然宣布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教育部评估中心”公众号截图
5月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教育部评估中心”刊文,阐述了背后原因。
第一,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国内大学排名,不能准确反映其实力和位置。
文章援引数据称,2021—202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十个大学排行榜上,平均排名第590.9位。
其中,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世界第599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49名。
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世界大学第601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28名。
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世界大学第601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31名。
在2022年3月最新的《2022年3月ESI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排名国内高校第116位,世界大学排名第1453位。全球前1%的学科仅有7个,全球前1‰的学科为零。
最夸张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在世界大学的平均排名,在国内仅排在第79位。这个位置,不仅落后于国内知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甚至还落后于深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大学等“双非”或“四非”大学。
第二,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高校排名中,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实力和文化底蕴。
中国人民大学在软科2022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全国第19位。在校友会2022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全国第10位,这是排名最高的一个。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全国第18位。在金苹果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全国第15位。
综合以上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高校的四大排行榜上,平均排名第15.5位。这个排名仍然没有真实反映出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对中国人民大学而言仍然是属于很不理想的排行榜。
如果从中国人民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明显要高出很多。
根据2021年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中国人民大学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在省、市前100—200名之内。理工科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在省、市前300—500名之内,仅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顶尖大学略低,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基本相当。
第三,一如既往的务实精神,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各种名不符实的排名划清界限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一贯坚持务实的精神。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对于非全日制学生,中国人民大学事先就声明:不提供住宿。
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三个专业,无一人达到初试分数线,学校作出不予调剂的决定,直接取消这三个专业当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对于长期挂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予以坚决清退,决不姑息。
从202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只招收文史类学生,不招理工科类学生。这是“强基计划”高校中,独一无二的。
第四,当前国际、国内高校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不足或弊端。
首先,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行榜等世界高等教育排名,都由私人机构组织排名,经费自筹,绝大多数动作费用,源于参与排名的高校提供的数据和经费,这是非常不公平、不公正的。也不可能杜绝“商业化运作”和“金钱化排名”的弊端,饱受各界人士的诟病。
其次,世界大学排名机构的排名指标中,对国际教师和国际留学生所占的比例,要求比较高,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明显不利。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目前该校国际留学生只有1200多人,国际留学生占比仅为4.23%,外籍教师数量也比较少。
再次,世界大学排名机构的排名指标中,还比较强调高校的办学历史和国际影响力。国外许多高校都有300年或400年的历史,而我国高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使国内高校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
最后,世界大学排名机构的排名指标,没有高考录取分数线等指标,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国情明显不相符合。
“教育部评估中心”这篇文章强调,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大学排名,否认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排名。文章认为,中国高校应该加快世界大学排名评价体系构建,丰富国际和国内评价体系的内容,提高中国高校排名的话语权、全面性。清除高等教育排名“商业化”影响,为世界大学排名提供中国方案,提供中国高等教育的智慧。
国际大学排名乱象:造假买榜
世界大学排名的本质,是大学用以评估、反思自身的参照,同时也是可以提升学校声誉、获取办学资源的有利手段。
对于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而言,国际排名能够为其求学提供有效信息。另外,在企业招聘工作中,国际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但是,在“排名”这一游戏竞争的逻辑下,如今我们已经看到,国际排名带来的诸多怪象、乱象已经暴露无遗。
“国际化程度”这一指标普遍见于各大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中,它也是备受公众质疑的一项指标。
长期以来,“崇洋媚外”、“超国民待遇”等言论不绝于耳,但这一现象屡被质疑,却屡无改善。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留学生率会影响学校的国际排名。而且,相对于其他与高校科研水平更直接挂钩的指标而言,国际学生比例这一指标是更容易操作和达成的。
因此,高校花大量资金招收国际学生,并为其提供超越本国学生的待遇,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造假买榜也饱受诟病。为了在排名竞争中拿到一个好看位次,有的大学竟花钱买榜、数据造假,一系列的不正当行为降低了国际排行榜的可信度,也损害了学校自身声誉。比如,今年三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被曝出向U.S.News提供虚假数据,一时舆论哗然。然而,这样的欺骗性操作对于提升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又有何实际帮助呢?
“退出”大学排行榜,高校应该怎么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针对人大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一事发表评论称,世界大学排行榜,本就是某一家机构(主要是媒体),根据自己确定的指标,对大学进行打分排名的结果。对于世界大学排名,大学的理性态度,就是“看看而已”,不必太当真。但是,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对世界大学排名极为看重,追逐所谓国际声誉,甚至就按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办学,这对办学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人大、南大、兰大这几所大学对世界大学排名的态度,应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但是,必须认识到,大学不是“被排行榜绑架”,而是“被追名逐利自我绑架”。要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摆脱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做法。
熊丙奇认为,大学排行榜其实是对大学的一种社会评价,是受教育者选择大学、社会机构选择合作者的一方面依据,大学可以把大学排名作为学校办学的参考,从中分析办学的进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但不能“唯排名”。这才是理性对待大学排名的方式。
最后,你怎么看待中国人民大学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欢迎留言!
综合教育部评估中心、界面新闻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