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人杰地灵、文化灿烂
源远流长的直沽文化
在这里厚重沉淀、薪火相传
如何盘活文化资源,激发产业发展潜能?1月26日下午,河东区直沽文化座谈会召开,来自市、区文化界的专家、学者齐聚棉3创意街区,为进一步擦亮文化底色,宣传直沽文化做强文旅品牌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本次座谈会邀请了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陈克,著名作家、天津文史馆馆员、原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研究馆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李治邦,城市作家、独立策展人、阅读推广人、民国故事会主讲人徐凤文,天津市旅游业商会副会长王诚,新浪微博副总编辑赵北辰,抖音集团天津公司总经理杨华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夏青,《天津日报》编辑、记者何玉新,原河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石春波,天津口述史研究会理事、原河东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曲振明等专家学者和来自知乎、腾讯、360等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大家结合各自领域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进一步加强直沽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直沽文化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助力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直沽文化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徐凤文在发言中详细讲述了直沽文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以一个老河东人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他说:“要挖掘文化活化的价值点,就是要把直沽文化呈现出来,让老百姓能看到、能触到、能消费。”
“河东区是洋务运动的发源地,说起来算是天津最早的‘开发区’。”曲振明一直致力于河东区历史文化研究,对河东区各个时期的发展如数家珍,他说:“要进一步挖掘河东区现存的文化遗址,讲好直沽文化故事,打造文化场景。”
“要做好内容、场景、传播、转化的文章。”杨华军通过研究2023年媒体平台传播爆点成功实现商业转化的案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说:“要发动更多接地气的内容,再用场景进行承接,吸引更多人来到河东,宣传河东,从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河东区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李治邦对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提出了建议,他说:“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里、书本上、课堂上,一定要走出去,深入挖掘整理,形成文旅优势展示给大家。”
“河东辖区内有11座各具特色的桥,其中有一座以直沽命名的桥。”王诚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我们可以利用海河码头的设立,讲桥的历史,做好桥的文章,开展相关研学和旅游项目。”
“老百姓关注的是有意思的故事,所以要明确故事从哪里开始讲。”赵北辰结合自身平台特点,提出了建议,她说:“线上要梳理不同维度的需求,讲好老百姓感兴趣的文化故事,线下要在打造市集、街区等载体上发力,实现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大家纷纷表示,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做好“活”的文章。要活在当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当代。要盘活资源禀赋,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历史文化发掘、保护、活化,作为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让历史文化资源活态传承,活化呈现,展现活力。要坚持做到思路活、姿态活、举措活,到生活中去寻找将直沽文化转化为文旅品牌的闪光点、共鸣点,真正让河东区的历史文化成为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助推器”。
研讨是思想的碰撞
更是智慧的迸发
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
对直沽文化进行深入研讨
他们围绕河东区直沽文化传承发展
文旅深度融合等提出意见建议
将为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
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图文来源 | 金创河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