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文学批评史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

中国文学批评史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

中国文学批评史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中国文学批评史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中国文学批评史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新"矿源"——《名媛诗话》的文献及学术价值

期刊:《文史哲》 | 2021 年第 003 期

摘要:《名媛诗话》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料、文献的价值.它裒辑、保存了一批出于女性之手的文学批评著述,其中不乏精金美玉.二是集中了沈善宝本人的文学批评观点,对于研究她的文学活动,以及由她辐射而成的女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都是重要的切入角度.三是这些内容反映出的文学思想,是那个时代文学思想的重要侧面,也是研究女性文学、性别观念的重要视角.这些皆可补足目前批评史研究、书写之缺失.

关键词:女性文学;名媛诗话;文学批评史;沈善宝

---------------------------------------------------------------------------------------------------

2.【期刊论文】传统人文学科"师生共创授受并重"教学模式建构探索与实践探索——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例

期刊:《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 年第 006 期

摘要: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撑下,传统人文学科课堂通过转换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要实现传统与现代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应该精选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词"作为教学重点,在"通史性"中突出"专题性",在"系统性"中强调"重点性",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创造一种"师生共创授受并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师生共创授受并重"

---------------------------------------------------------------------------------------------------

3.【期刊论文】如何书写"审美文化研究"史——就《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一书与高建平等先生商榷

期刊:《美与时代(下旬刊)》 | 2020 年第 003 期

关键词:文艺学批评;学术批评;文学批评观念;审美文化研究;学术史;文本细读法

---------------------------------------------------------------------------------------------------

4.【期刊论文】"理论"的兴起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定名及变迁

期刊:《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年第 004 期

摘要: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文学理论,学科草创者陈钟凡1927年以"中国文学批评史"命名自己的著作时,主要是借鉴西方的言路,并影响到1934年的批评史作者们.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作为现代概念的"理论"才真正兴起,同时"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分野也逐渐形成,这才引起了后来者对"批评史"这一名称的反思与一系列调整.这一调整,显示了"理论"概念在此过程中的潜在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定名;变迁

---------------------------------------------------------------------------------------------------

5.【期刊论文】1950年代学科调整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命运——以罗根泽为中心的考察

期刊:《云梦学刊》 | 2018 年第 004 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被纳入到统一体制之内,中文系课程“中国文学史”和“写作”被突出,“中国文学批评史”因自身学科性质被排挤至边缘,甚至被逐出高等学校的课程体制.以罗根泽为代表的早期文学批评史研究者只能中止这一领域的研究,转向其他学科.1950年代后期,在“批判继承我国古典文艺理论遗产”的思潮下,文学批评史迎来短暂的“回光返照”,并且出现学生集体编写文学批评史教材的热潮.不过,周扬很快修正了这一热潮,并组织有关院校专家集体编写教材,诞生了《中国历代文论选》等一批经久不衰的著作.认识1950年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复杂面貌对于学科史研究不无裨益.

关键词:1950年代;学科调整;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

---------------------------------------------------------------------------------------------------

6.【学位论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英译及其传播——以北大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为中心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1选题缘由
 1.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关于北大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的研究
 1.1张少康先生的学术视野与经历
 1.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研究
 1.3小结
 第二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外域传播及英译
 2.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外域传播价值
 2.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文论术语英译
 2.3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对外传播策略可能性
 3.1国内学术界加强对相关文本的英译
 3.2借助多媒介的传播
 3.3通过孔子学院的中坚力量
 3.4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教学教案设计
 4.1对外汉语文论教学教案设计——以“赋”“比”“兴”为例
 4.2汉字教学中的文论术语的教案设计
 4.3 诗歌教学中文论术语的教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著录项

学科:汉语国际教育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7.【学位论文】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述论

目录

著录项

学科:文艺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8.【学位论文】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著录项

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8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9.【学位论文】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研究

目录

 封面
 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现代学术的浸染与批评史观的自觉
 1.1 朱东润的学术道路与独特追求
 1.1.1 生平经历及中西学养的双重积淀
 1.1.2 文史结合的治学方法
 1.2 大学机制与批评史研究的起步
 1.2.1 西学观念的汲取与大学执教的诱发
 1.2.2 批评史研究的艰辛历程
 1.3 批评“史观”的提出与自觉意识
 1.3.1 史实叙述与“史观”的问题
 1.3.2 述而不论与“批评气息”的渗透
 第二章 《大纲》的体例构架与学术理路
 2.1 以批评家为纲的编撰体例
 2.1.1 伟大批评家理论超越时代与宗派
 2.1.2 以批评家为中心的研究视角
 2.2 “远略近详”的编撰原则
 2.2.1 对近代批评家理论的详密研讨
 2.2.2 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风度
 2.3 独重小说、戏曲批评理论
 2.3.1 批评史研究范围的拓展
 2.3.2 对小说、戏曲批评理论的别具会心
 第三章 批评史的史实爬梳与独到识见
 3.1.1 对批评史的纵向梳理
 3.1.2 重“缘情绮靡”的批评标准:提倡文学的审美性
 3.2 对葛洪“古不如今”之说的考量
 3.2.1 朱东润的古今观
 3.2.2 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学演变
 3.3 不以时代划分诗体:还原历史原貌的“史家”意识
 3.3.1 诗体的变化——“无断代之鸿沟”
 3.3.2 忠于史实原貌的本真述证
 第四章 学科史视野中的朱著价值与经验启示
 4.1 朱著的价值与贡献
  4.1.1 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理论研究的丰富
 4.1.2 提供了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途径
 4.1.3 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的促进
 4.2 朱著的某些缺憾
 4.2.1 缺失重要批评家及重要批评理论
 4.2.2 “史”的线索尚不够明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著录项

学科:文艺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7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当代文学(1949年~)

---------------------------------------------------------------------------------------------------

10.【学位论文】陈钟凡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肇始

目录

 封面
 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滥觞
 1.1 当“诗文评”遭遇到现代学术转型时
 1.2 陈钟凡早期的治学经历及其教师身份
 1.3 “整理国故”思潮与陈钟凡批评史研究的开启
 第二章 中西互参:陈钟凡“文学批评史”的理论基点和史纲结构
 2.1 “纯文学”观的界说与“考评论之准的”的研究旨归
 2.2 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文学批评理念
 2.3 进化论史观与鲜明的史纲结构
 第三章 探赜索隐:陈钟凡对历代批评理论的爬梳发见
 3.1 先秦重伦理的文艺观
 3.2 汉代史论中的诗文论
 3.3 魏晋文论的自觉及特殊意义
 3.4 唐代诗歌中寓含的诗学观
 3.5 宋元明清词曲论的掘发
 第四章 陈钟凡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与局限
 4.1 对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开拓探路
 4.2 文学批评史研究范式的初步建构
 4.3 诗文评式的评点思维与粗略的提纲式文本
 结语:不以“他者”遮取“自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著录项

学科:文艺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7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古代文学(~1840年)

上一篇: 已故中国最后的方志学大师、50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原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 朱士
下一篇: 土族历史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