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古籍出版社为你推荐的冬季书单
《小学文献序跋汇编》(全10册)
李国英、周晓文、刘丽群、张健编
本书是对历代语言文字典籍序跋的汇编,共收553部文献的序跋1330篇。按传统小学分类,分为文字类、音韵类、训诂类,其中文字学著作273部,序跋657篇;音韵学著作151部,序跋372篇;训诂学著作129部,序跋301篇。反映了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大致轮廓。
小学类文献的序跋,不仅类型众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与学术研究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研究背景、写作动机、撰述原则、编写体例、内容概述、作品评价、版本鉴定、校勘成果、理论阐发等,对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史和中国语言文字学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推荐者
中华书局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南卷》 (全51册)
国家图书馆编
本书所收人物传记资料系由1949年以前编纂的现属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区、海南省,不含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方志中精选出的方志辑录、整理、汇编而成。本卷所收人物传记数据的门类大致包括:各类人物传记,一般分名宦、乡型、乡宦、仕进、孝友、节烈、耆旧、寿民、方伎、流寓等;各种表志,如职官表、选举表等;另有金石、艺文类中的墓志、碑铭、传记、去思录等。本卷所选方志参照《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体例,首分地区,次按府、厅、州、县排列。
推荐者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全4册)
蒲松龄著 任笃行辑校
任笃行先生以手稿本、康熙本等作为底本,参校以青柯亭本、铸雪斋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本、但明伦批本等目前可见的十几种本子,重新厘定了《聊斋》的编次,改通行本的十二卷为八卷;汇集了十余家评语,除王世禛、冯镇峦、但明伦等之外,还加入了不太常见的王金范和方舒岩的评语;汇编了《聊斋》最重要的两位校注者吕湛恩、何垠的注释,在重要处加以考订,辨明注释正误,注明典故出处。
本书初版之后,任笃行先生即开始了修订工作,历时八年,更换了部分篇目的底本,大幅修订了校记,矻矻终日,一字不苟,方告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他的修订本手稿为依据,出版了这部《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全书四册,布面精装,繁体竖排,正文内双行夹注,注释校记附于文后,附录有各抄刻本序跋、品题,重要版本编次对照表等重要资料,力求为广大《聊斋》爱好者、研究者们呈现一个最接近本来面目的《聊斋志异》。
推荐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清代成案选编(乙编)》(全30册•影印本)
杨一凡、陈灵海编
《清代成案选编(甲编)》于2014年出版,即获得当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2016年“乙编”编辑出版完成后,与“甲编”终成完璧,实现集清代成案文献之大成。乙编收入乾隆至清末成案集24种,其中经济和财政管理类成案集13种,司法成案集9种,民间事务和对外事务管理成案集3种。书中所收文献版本珍贵,其中记述乾隆、嘉庆两朝先例和案例的成案集10种,抄本、孤本9种。
推荐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
傅璇琮、陈红彦、徐蜀、郭又陵、谢冬荣等编
本书是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收录国图珍藏720余种明清时期地方志,其中孤本方志520种,稀见方志200余种,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历代方志,并有详尽的内容提要。地方志往往全面记载当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本书的出版是对国图藏珍稀方志的再生性保护,使之有机会见诸于世,避免传承出现历史断层。它既直接服务于学术研究,推动了原创学术的研究发展,更可服务于各地方志建设。
推荐者
天津古籍出版社
《全明散曲》(增补版)
谢伯阳编纂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在《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的基础上增补曲家67家,小令1700首,套数138篇。收录曲家达473家,小令12306首,套数2202篇。以曲家时代先后为序,系以小传,曲后注明出处,缀以序跋。一曲见诸各集而无法考订作者的,或互见,或按复出处理。校勘以别集异本、别集与曲选对校为主,间出校语,力避繁琐。有助于曲家、曲文考订者,悉附按语。后附“作家姓名字号籍贯索引”“曲牌及使用此曲牌之作品首句索引”“明人散曲有关作品作者异名表”,以便读者检索利用。
推荐者
齐鲁书社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
张天恩主编
《陕西金文集成》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担纲编纂,经过10年努力完成的一部青铜器研究和出土文献整理巨作。李学勤、裘锡圭先生担任顾问。该书是对出土于陕西的数万件汉代及其以前青铜器中的1970余件有铭青铜器的全面全新整理。书中除了详列每件青铜器的出土及存藏情况、流转信息、尺码重量、形制纹饰、著录情况等之外,还对每一件青铜器提供清晰的器物照片、铭文局部照片,以及与铭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并对铭文内容作了释文,是迄今最全的陕西金文汇编整理(包括了欧美、日本收藏的陕西出土有铭青铜器以及当下最新发现出土的金文资料)成果,而且这种整理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既借鉴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学术文化传统,又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推荐者
三秦出版社
“华夏文库书系”
大地传媒 中州古籍出版社
“华夏文库”的特点是专家学者写小书,每种书选取很小的一个点原创撰写,以现代学术眼光、研究能力,去总结、解读、梳理古代中国文明。文库图书内容追求知识准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定位是普及阅读,面向中等教育以上的大众读者,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华夏文库”是近期出版的一套大型普及读物,主题为全面系统介绍阐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文库规划为2000种左右,大体分为儒学、佛教、道教、文学、历史、艺术、科技史、民俗等13个系列。“华夏文库”项目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旗下出版社共同投资出版,迄今已出版儒学、佛教、民俗、经典解读书系100多种图书。“华夏文库”的出版,反映了中国出版人的使命感、文化传承的追求和情怀。阅读“华夏文库”,了解古代中国。
推荐者
中州古籍出版社
《明别集丛刊第一至五辑》(全500册)
沈乃文主编
本书从明代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相当影响或极具史料文献价值的个人诗文集中,遴选出约1900人的2000余种诗文集汇编出版,基本涵盖了明代重要作者的重要别集。反映了明代作家诗文创作的基本面貌及其所取得的创作成就,是明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基础,为学者研究明代人物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思想主张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明代数百年间社会历史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也在明人的诗文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对明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填补了学术界此前尚无明代断代诗文总集整理出版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推荐者
黄山书社
《大清相国》(线装珍藏版)
王跃文著
《大清相国》塑造了以清朝名臣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政坛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社会风云。康熙朝名臣辈出,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郁郁早逝,高士奇斥退回藉。为何唯陈廷敬独善其身?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午亭,谥文贞,康熙朝名臣,山西阳城人。14岁中秀才,21岁中进士,长期担任“帝师”经筵讲官,任《康熙字典》总裁官,历任工、刑、户、吏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善始善终者却不多见,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年,退归林泉后仍被召回入阁视事,老死相位。康熙皇帝称赞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推荐者
岳麓书社
《大清会典·康熙朝》(全4册)
杨一凡、宋北平主编
本书是“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是对清初康熙一朝最重要的典章文献《会典》进行的系统整理。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后共修纂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会典,详细记述了清代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我国历史王朝行政和法律体制的高度完备。《大清会典·康熙朝》由著名法律史专家杨一凡先生带领的学术团队首次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其出版将昭示中国具有悠久而完备的法治传统,为当前法制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因此该项目兼有学术性和重要现实意义。
推荐者
凤凰出版社
《浙江文丛》(全500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编
浙江文丛是浙江历代文献经典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出版,是研究浙江了解中国的大型基础性文献丛书。丛书所收,主要为浙籍人士著作和关于浙江历史文化的作品。除较为普及的文史哲类图书外,也特别注意选目的经典性和各学科的代表性,对于一些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经济、政治类典籍也重点关注。文丛中所收文献,采取点校排印和原本影印相结合的整理方式。主体部分文献价值大、读者面较广的著作,点校后排印出版;对于较有研究价值但读者面较窄的善本书籍,或不适合排印的文字学、金石学类著作,采取影印的方式,以期较好地保留原书的信息。另外每书均由整理者撰写前言一篇。主要简述原作者生平、图书内容、学术价值及版本源流等。除前言外,又为每部书撰写提要。至2016年,浙江文丛第一期已经出版,共出书128种500册。
推荐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全闽词》
刘荣平编
《全闽词》收唐宋至民国千余年间闽籍词人六百零六家,词作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二首,按作者生活年代排列。生于闽地者、原籍为闽地者、祖籍为闽地者之词作予以收录,外籍而主要生活于闽地者,也予以收录。时间上起于唐,下迄于1949年(部分横跨民国和新中国的词家酌收)。台湾1885年建省前行政上属闽,故录入此前的台湾词人词作。《全闽词》编纂借鉴《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等总集的研究成果,同时吸收学者们对上述总集订正辑补的研究成果,严格审核上述总集收闽词所用版本,如发现有更好更全更早的版本,则予以置换。全部作品繁体横排,每位词人系以小传。如词作见不同版本且有异文,则出校记说明。编辑体例含前言、凡例、词人小传、词作、异文校记、材料来源、参考文献等。所收用底本不少为善本、孤本、稿抄本、油印本等稀见版本,又有许多散见于报刊杂志的词作,汇为一编。编者的辛勤搜讨,使藏于私人之秘籍,化身为公共之文本,避免了时过境迁而被湮没散佚之虞,实为难得,于词学研究颇具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于重建词学的地域传统和研究中国地域文学,均有重要意义,对于海峡两岸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建设亦有推进作用。本书为“2010—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推荐者
广陵书社
《孟子私淑录》
[清]戴震著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生平虽重要的著作是《孟子字义疏证》,以情欲言理,驳宋儒天理、人欲之说,而痛心于“在上者以理杀人”之为祸,实为清世针砭程朱理学末流、振聋发聩之作。本书撰写于《孟子字义疏证》之前,是该书的最初形态。向以钞本流传,未曾刊刻,故世少知之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近代学者钱穆宾四先生发现并撰文介绍,乃为人所知。
本书分三卷,为问答体,反映了戴震学术思想的早期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次影印底本为孔府旧藏乾隆十六年鈔本(或以为稿本),解决了此书的成书时间及与《绪言》的前后关系等问题,可完全改写东原思想演进之轨迹。卷首有缪荃孙、傅增湘等藏书章,历名家之手藏,至可宝贵。
推荐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石学稿抄本集成(初编)》(全20册)
吴格主编
金石之学,始于汉魏,盛于两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诸作,网罗宋以前金石史料,流传至今,影响不衰。清代经史小学昌盛,乾嘉考据学者尤致力于金石史料收集、著录、考订及利用,证经考史,专著迭出,令金石学益趋精邃,蔚为大国。其著述有已经刊刻者,亦有大量未经刊刻者,亟待发掘。
《金石学稿抄本集成》收集清代至民国初学人之金石类著述,首选未刊稿本及抄本,兼及已刊印金石类著述之名家批校、增补本;底本选择时考虑学术性、稀缺性、抢救性诸因素,并注意区分与书画类著述内容有重合者。内容方面,选择先总志(金石志、金石目录)而后各专题,相关内容分辑整理出版。《金石学稿抄本集成》(二编)即将出版,敬请关注。
推荐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汪康年师友书札》
上海图书馆编
汪康年(1860—191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号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二十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本书为其师友写给他函件的汇集,大都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尤以戊戌变法前后收藏最多。由于汪康年长期经理报务,中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至辛亥革命,当时各派重要人物和他书札频繁,声息相通,本书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为汪康年之弟诒年所收集、整理,共有上海图书馆所藏书札七百余家,三千余通,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书分四册,末附人名索引。本社此次出版,不仅重排版式,使页面疏朗易读,更因之重编书后索引,将原先以四角号码编排之索引改为笔画索引,改正原书漏误若干,使之更便利当今读者阅读。
推荐者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元好问传》
朱东润撰 陈尚君整理
朱东润先生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44年出版于重庆开明书店,因战火焚乱,1937年经修订后的写定本未能完帙存世,至《大纲》出版时只能将1933年第二稿后半部分和1937年的修订稿前半部分拼合而成。朱东润先生高足、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爬搜档案史料,幸获1937年修订本的最后十八章,并且发现此修订本与存世的《大纲》差别较大,即以此十八章替换通行本中相关部分,还对所有文字重加校订,补充相关注释,尽可能地再现朱东润先生生前手定修订本的面貌,充分展示这一经典学术著作在成书过程中的文本变化。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早年由朱先生弟子王羿群先生整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考虑到原整理稿有删节、不完整之处,如元好问早年经历部分缺如,本传的第二次整理本由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先生主持出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的内容,较上一整理本增加万余字。
推荐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
简介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36家。
《古籍新书报》创刊于1988年,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情况的报纸,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
发表评论